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文文摘     
《口腔生物医学》2014,(4):216-222
1.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人舌鳞状细胞癌荷瘤裸鼠模型早期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传代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 Tca8113细胞,接种于18只裸鼠舌体内(不过中线),建立人舌癌荷瘤裸鼠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模型。接种6周后,处死裸鼠,解剖下颌下淋巴结,将同一淋巴结分为两份。一份作石蜡包埋半连续切片,行 HE染色和 IHC 检测;另一份即刻液氮冷冻,制作冰冻切片行QDs605-CK(AE1/AE3)荧光探针检测。分别计算3种方法检测出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微转移率。结果: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出裸鼠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其中微转移率为38.9%;IHC 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1.1%,其中微转移率为33.3%;HE 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7.8%。经统计学分析,3种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和 IHC 检测都优于 HE 染色,但是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和 IHC 染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量子点标记的QDs605-CK(AE1/AE3)免疫荧光探针能准确定位于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发出红色荧光,其特异性强,分辨率高,背景清晰,能够用于淋巴结转移灶及微转移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量子点标记的特异性细胞角蛋白抗体QDs605-CK(AE1/AE3)免疫荧光探针检测人舌鳞状细胞癌荷瘤裸鼠早期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率及微转移率,并与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进行比较,为舌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方法 传代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 细胞,接种于18只裸鼠舌体内(不过中线),建立人舌癌荷瘤裸鼠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模型。接种6周后,处死裸鼠,解剖下颌下淋巴结,将同一淋巴结分为两份。一份作石蜡包埋半连续切片,行HE染色和IHC检测;另一份即刻液氮冷冻,制作冰冻切片行QDs605-CK(AE1/AE3)荧光探针检测。分别计算3种方法检测出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微转移率。结果 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出裸鼠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率为66.7%,其中微转移率为38.9%;IHC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1.1%,其中微转移率为33.3%;HE染色检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7.8%。经统计学分析,3种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9,P<0.05),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和IHC检测都优于HE染色,但是量子点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和IHC染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05)。结论 量子点标记的QDs605-CK(AE1/AE3)免疫荧光探针能准确定位于下颌下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发出红色荧光,其特异性强,分辨率高,背景清晰,能够用于淋巴结转移灶及微转移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舌鳞癌患者的颈部Ⅲ区、Ⅳ区淋巴结微小转移情况。方法 采用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对25例cN0舌鳞癌颈部Ⅲ区、Ⅳ区的471个淋巴结进行复查。结果 常规病理检查证实有转移的11个位于Ⅲ区的阳性淋巴结,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能检出;在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460个淋巴结中,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仅在1个Ⅲ区淋巴结中检出一个2.0 mm×1.5 mm的微转移灶,在Ⅳ区淋巴结中未检出微转移灶。结论 cN0舌鳞癌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所有的cN0舌鳞癌患者均清扫Ⅳ区似无必要。  相似文献   

4.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N0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转移,并与半连续切片HE染色法对比,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取33例cN0口腔鳞癌患者44侧颈清扫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470枚,-70℃冰箱保存,其中61枚较大淋巴结纵向剖开,一半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另一半行间隔4001xm的半连续切片HE染色检查;较小淋巴结按区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计算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行X^2检验,比较其统计学差异,并对颈淋巴结的隐匿转移率与肿瘤T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发生部位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全颈淋巴结的隐匿转移阳性率为3.2%(15/470)~3.8%(18/470)。流式细胞术和HE染色法检测较大淋巴结的隐匿转移阳性率分别是21.3%和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1,P〈0.01)。淋巴结的隐匿转移率与肿瘤T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关系修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可以提高颈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检出率。与半连续切片HE染色法有差异,可以作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检测方法。隐匿转移与肿瘤原发灶部位、病理分级、临床T分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舌鳞癌淋巴管生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舌鳞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密度/淋巴管相对面积(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准确判断颈淋巴结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舌癌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的标本63例:对HE染色阴性的淋巴结,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检测微转移,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判断淋巴结转移;以LYVE—1作为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研究舌癌淋巴管生成参数——淋巴管密度(LVD)和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年龄、性别、T分类、病理分级、浸润方式)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应用细胞角蛋白CK(AE1/AE3)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舌癌实质内未见到LYVE—1^+的脉管结构,LYVE—1^+脉管多位于癌周,癌周LVD、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结论:舌癌癌周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管面积(LVA)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变量均无关,不宜作为术前评估淋巴结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半连续切片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精度。方法 取26例接受单侧五区淋巴清扫术的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1638枚,将淋巴结半连续切片,同时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精度。结果 26例患者的1638枚淋巴结中,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患者转移率80.77%(21/26),总淋巴结转移率3.17%(52/1638);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转移率100%.总淋巴结转移率9.89%(162/1638);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存在转移灶的52枚淋巴结,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均有转移。结论 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内的鳞状细胞癌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半连续切片的角蛋白染色能全面反应淋巴结转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舌鳞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舌鳞癌标本原发灶癌组织和其中2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灶中Kis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59例原发灶标本中Kiss-1蛋白的表达率:无淋巴结转移组为97.37%(37/38),有淋巴结转移组为90.47%(19/2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强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灶表达率为28.57%(6/21),明显低于原发灶的90.47%(19/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ss-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嗜烟酒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舌鳞癌中Kiss-1蛋白表达减弱或丢失可能是导致舌鳞癌转移能力增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urvivin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5例舌鳞癌组织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8.9%、64.4%,显著高于正常舌黏膜组(P〈0.01)。Survivin表达与舌鳞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相关(P〈0.05),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EGF表达与舌鳞癌TNM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舌鳞癌组织中Survivin、VEGF共同表达率为53.3%,其表达阳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Survivin、VEGF在舌鳞癌中起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及其蛋白在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舌癌预后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舌癌组织及41例颈部淋巴结标本中CXCR4的表达及定位.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标本CXCR4的mRNA相对表达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舌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表达CXCR4,正常舌组织不表达CXCR4或仅呈弱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结不表达CXCR4:RT-PCR结果显示.舌癌以及转移淋巴结表达CXCR4 mRNA,正常舌组织和正常淋巴结不表达或低表达CXCR4 mRNA。结论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中有CXC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与舌癌的预后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舌根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舌根鳞癌颈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O),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 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 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颈淋巴结有微转移灶者,预后比无微转移灶者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KIP在舌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KIP在60例舌癌组和癌旁组织表达情况,比较舌癌分化良好组和分化不良组RKIP表达,将舌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RKIP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舌癌组和癌旁组织相比,RKI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舌癌分化良好组RKIP表达高,分化不良组表达低,RK1P与舌癌病理分级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转移淋巴结RKIP表达低。结论:RKIP具有抑制舌癌转移的作用,其表达的上调能促进舌癌的分化,抑制舌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CD44V6、MMP-9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CD44V6和MMP-9在舌癌(tongue squarnous cell carcinomas,T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60例舌癌、21例转移淋巴结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结果:CD44V6在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略低于癌旁组织,无显著意义;MMP-9在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并与舌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舌癌组织CD44V6和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P〈0.05);舌癌中CD44V6和MMP-9表达强阳性者有4例复发(5年内)。结论:CD44V6和MMP-9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舌癌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靶向治疗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制备一种集靶向化疗、定位、实时监测为一体的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方法以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为模型药物,以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为荧光探针,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以粒径、荧光性能、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质量控制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用复乳法制备平阳霉素量子点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YM-QD-PLGA-NPs)。结果经优化制备的PYM-QD-PLGA-NPs包封率为(78.1±2.1)%,载药率为(5.9±0.3)%,平均粒径245.4 nm,电位(-6.68±4.11)mV,具备与QDs相似的荧光性能。结论 PYM-QD-PLGA-NPs具备一定的PYM包载率和QDs荧光性能,符合淋巴靶向的粒径要求,理论上通过口腔癌周注射,可靶向、定位、监测并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临床触诊、B超和磁共振(MRI)诊断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析B超、MRI在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口咽鳞癌患者的100个颈部分区行术前临床触诊、B超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双盲法分析临床触诊、B超和MRI所见,将其结果在SPSS13.0软件中分别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病理证实16个区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检出其中的7个区(敏感度43.8%,特异度96.4%,准确度88.0%);B超确诊其中的10个区(敏感度60.0%,特异度97.6%,准确度92.0%),可以发现33.3%的临床触诊隐匿性转移区;MRI确诊其中的13个区(敏感度81.3%,特异度96.4%,准确度94.0%);可以发现66.7%的临床触诊隐匿性转移区。B超联合MRI检出其中的13个区(敏感度81.3%,特异度95.2%,准确度93.0%)。结论:B超或MRI评价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优于临床触诊,B超联合MRI的可靠性并不优于单独使用MRI,但两者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ADAM10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舌鳞癌中ADAM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结果:ADAM10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舌鳞癌伴淋巴结转移ADAM10表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ADAM10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参数无关。结论:ADAM10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舌鳞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和螺旋CT融合显像技术及蓝染法示踪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活检中存在转移的38例患者,对nSLN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免疫组化检查,研究nSLN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当SLN(+)转移灶最大直径大于2 mm时,nSLN转移率为64.7%(11/17);当SLN(+)数目为1时,nSLN转移率为64.3%;当SLN(+)数目为2时,nSLN转移率为20.0%;当SLN(+)数目大于等于3时,nSLN转移率为11.1%。nSLN转移率随着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nSLN是否转移与SLN(+)转移灶最大直径、SLN(+)数目和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染法在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CN0舌鳞癌病例术中应用蓝染法定位前哨淋巴结,采用先翻开颈部皮瓣后再在病灶边缘注射亚甲蓝的方法,观察颈部淋巴结蓝染情况,计数发现淋巴结蓝染的时间及蓝染淋巴结数目,切取蓝染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检查,然后完成颈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病检结果与术后颈部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计算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32例中31例成功定位前哨淋巴结,定位成功率96.88%,从注射染料到出现淋巴结蓝染平均25min,每例平均定位前哨淋巴结1.9个,8例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对照未发现假阴性病例,前哨淋巴结对CN0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均为100%。结论:蓝染法定位CN0期舌鳞癌前哨淋巴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