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自编基本信息量表对343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8,主成分因子分析KMO值为0.948.留守经历、流动经历与一般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显著(F=43.55,P<0.01).留守经历大学...  相似文献   

2.
调查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影响状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673名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和70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留守的比例最高(47.9%),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多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量表的率真、重情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最佳发展期;父亲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母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初中211名留守儿童和22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大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躯体症状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P0.0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负性生活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4.
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皖北地区留守孩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4名皖北留守孩进行施测并与非留守孩进行比较.结果 皖北地区留守孩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65%,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留守孩在总分和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孩,其中,躯体化和恐怖两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留守女孩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留守男孩,但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皖北地区留守孩心理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守环境对农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安徽省望江县某乡镇初级中学进行整群调查.结果:留守状况与独生状况在中学生强迫、抑郁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在B类留守儿童组,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留守环境可解释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2.2%的方差变异(P=0.049),其中,以单亲外出的留守环境影响作用较大(β=0.225);留守环境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为显著,以单亲外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刘丽  曹倩文 《校园心理》2022,(6):433-439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西大学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共11 655名学生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进行问卷测评。结果 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2.47%,得分排名前三的因子为就业压力(2.38±0.75)分、学业压力(2.31±0.63)分和网络成瘾(2.02±0.70)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和学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和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因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及学科差异而针对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及自编调查表对四川省内1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①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的7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31~1.21,P>0.05);②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留守经历对人格有明显的影响:父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成人后的自我指向这一维度的得分越高(r父=-0.105,P<0.05;r母=-0.117,P<0.05);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协调性的得分越高(r=-0.135,P<0.05);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越长,孩子成人后追求刺激性的人格特征越弱(r=-0.132,P<0.05)。结论早期的留守经历对人格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76名医学生进行抽样测试和评定,并与国内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强迫(t=-2.90,P0.01)、抑郁(t=4.09,P0.01)、焦虑(t=6.73,P0.01)、恐怖(t=-3.50,P0.05)、偏执(t=9.02,P0.01)诸因子得分与常模间差异呈显著性。男女生比较,除抑郁(t=2.80,P0.05)、恐惧(t=2.83,P0.05)因子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外,两性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曾经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814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留守经历的426名,无留守经历的388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问卷",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t=1.09,P=0.28)、独生子女(t=-0.31,P=0.76)、留守年龄(F=1.26,P=0.29)、留守时间(F=0.63,P=0.60)、与父母不同团聚频率(F=1.33,P=0.27)、不同代养人(F=0.77,P=0.57)上均差异不显著;2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t=-0.87,P=0.39)上差异不显著;3有无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在总体社会支持(t=-2.56,P=0.01)及客观支持维度上(t=-4.74,P=0.00)差异非常显著;4留守经历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关系(r=0.301);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效应(9.1%)。结论: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调查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学校新生2 730名(男性1 334名,女性1 39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人口学统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分上比全国青年常模组高(P<0.01);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③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④重组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结构的家庭。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普通青年比,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究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留守经历人口学问卷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四川某二本学院409名有过或正在经历恋爱关系的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192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相较于无留守经历组,有留守经历组"害怕型依恋"的比例较高,而"安全型依恋"的比例则较低。(2)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组(P<0.01)。(3)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留守期间父母关系、留守期间与父母之间联系频次、留守期间与父亲的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风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成人依恋的影响。方法以248名有农村留守经历和488名无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并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和成人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的施测。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在依恋风格类型分布上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比较差异显著(χ2=7.997,P<0.01);有留守经历组在依恋回避上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组(t=2.839,P<0.01),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组(t=-2.805,P<0.01);②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4,P<0.001;r=-0.137,P<0.05),主观幸福感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3.865,p<0.01)。结论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依恋和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高等职业院校90后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等职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趋于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针对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高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蓓蓓 《校园心理》2009,7(4):229-230
为了解农村职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农村职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浙江省瑞安市农业技术学校高一、高二的375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测试。结果显示,34.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农村职业高中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和抑郁两个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习压力因子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可见,农村职业高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农村职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王极盛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57.14%;2留守儿童男生与女生在敌对和心理不平衡上差异显著(t=2.17,2.71,P0.05);3监护人为母亲的儿童在抑郁上的得分要低于监护人为父亲、祖父母的且差异显著(F=2.90,P0.05);4父母的打工年限会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等产生影响(F=3.09,2.94,P0.05)。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475个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名大学生在SCL-90测试中有一个以上因子得分大于3分;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在SCL-90很多因子上得分与国内常模、国内大学生常模、国内军事院校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四川警察院校大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特点。方法:选择陕北地区2~6年级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分别对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77.88%的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心理焦虑,各因子得分的均分为3.20~8.89,最高为学习焦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得分在对人焦虑上有差异(t=-2.147,P0.05);8个因子中,≥8分的检出率范围为2.97%~67.84%,检出率最低为孤独倾向,最高为学习焦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χ2=6.624,P=0.01)和孤独倾向(χ2=4.907,P=0.027)上有差异;男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范围在2.27%~64.39%,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范围在3.65%~71.17%,女生的自责和恐怖倾向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延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焦虑检出率高于榆林地区。结论: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较多的心理焦虑,尤其是学习焦虑,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在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现行制度的限制,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农村,托给老人、亲戚或其他人来照顾和教养,这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20.
阮碧辉 《校园心理》2017,(6):434-436
了解父亲文化程度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开展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通过整体随机问卷调查法对565名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GWB)量表和自编被试基本信息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与父亲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精力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高中文化程度与父亲文盲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初中文化程度与父亲文盲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小学文化程度与父亲文盲的大学生在对情感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越高;父亲小学和文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精力因子上得分均比父亲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大学生高;父亲为文盲的大学生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