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使拱坝优化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简要回顾了拱坝体型优化设计的发展历史,系统地总结了拱坝的几何模型、拱圈线性、优化目标、约束条件、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现状及最新成果,并对目前拱坝体型优化设计中尚存在的困难及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通过优化设计可得到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拱坝最优体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节省了建设资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为高拱坝建设和拱坝体型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拱坝工程技术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其中高拱坝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在小湾电站高拱坝,溪络渡电站高拱坝,三峡工程等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以锦潭水电站高拱坝为依托,介绍高拱坝技术的实践和运用,为今后同类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拱坝或薄拱坝采用坝身中孔泄洪,是一种较好的泄洪形式。薄拱坝泄洪为短压进水口,水流条件较好,泄洪能力较强,在峡谷混凝土高拱坝的坝体上适宜选用设置中孔泄洪的方案。现已建成和在建的拱坝和薄拱坝采用中孔泄洪的有欧阳海、石门、红岩、托海等工程。一般说来,泄洪孔设置检修闸门,便于管理,是合理的。但是对于拱坝或薄拱坝的泄洪孔口来说,设置检修闸门比较困难,主要是拱坝泄洪中孔所处位置坝体较薄,在结构设计和形体布置方面有些问题不易解决。那么不设置检修闸门是否合理,对水库效益的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人们关注和  相似文献   

4.
万家口子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高167.5 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因其坝高及规模在同类工程中的前沿性,在设计中有许多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此开展了拱坝体形优化、坝体温度控制、整体安全度等专题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中。这些成果不仅在选定拱坝体形、确定坝体分缝和其它温控措施、制定坝基加固措施等方面具体地指导了设计工作,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而且在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拱坝快速建模、拱坝体形优化、含缝拱坝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方法上有突破和创新,为高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筑坝技术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恒山拱坝原型振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振型分解法确定拱坝的地震反应时,必须先了解拱坝的自振特性。在原型拱坝上进行振动实验,是确定拱坝自振特性的有效方法,可以测定拱坝的振型、频率和阻尼。在现代拱坝的抗震设计中,常常借助这种方法为设计提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大坝在国内外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拱坝在材料上更加节省而受到更多的青睐。拱坝的施工在体形模板、入仓方式、结构缝处理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以云南省昭通境内的牛栏江上天花板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施工为例,总结双曲碾压混凝拱坝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主要解决由于拱坝体形和大坝不断上升中带来一系列的模板安装、碾压混凝土如何入仓、质量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志刚 《人民长江》2013,44(1):57-60
拱坝的基础置换处理加固对高拱坝应力的影响和作用非常敏感,在施工期内,高拱坝的整体结构是随大坝不断浇筑增高、封拱和蓄水而逐渐形成的,坝体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承受的自重荷载与温度荷载也不断变化。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溪洛渡拱坝施工期进行了全过程仿真分析,比较了基础置换混凝土的两种浇筑方案对拱坝整个施工期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影响,得到了整个施工过程中拱坝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为控制混凝土拱坝的温度应力和进一步研究拱坝施工期的力学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但在坝工界,用于拱坝填筑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过去30 a里,通过基础研究、试验和实践,大坝建设者成功探索出碾压混凝土拱坝填筑的新方法,开发出的多项创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碾压混凝土拱坝工程建设中。回顾了近年来碾压混凝土拱坝填筑技术的发展,从拱结构和性能方面对比了碾压混凝土拱坝和传统混凝土拱坝的不同特性,总结出碾压混凝土拱坝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程序。以巴基斯坦高133 m的高玛赞碾压混凝土拱坝为例,讨论了包括横向收缩缝的设置和灌浆、碾压混凝土坝的后冷却、坝肩陡坡碾压混凝土的浇筑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在碾压混凝土拱坝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拱坝发展概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挡水建筑物的种类和型式多种多样,而拱坝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坝型。因此,拱坝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发展,60年代以前,国外就已修建了很多拱坝。我国大量修建拱坝是在70年代以后,且主要为中小型砌石拱坝。目前,国内外已建成坝高在15m以上的拱坝总数约3000座,其中我国约有250座。坝高在100m以上的拱坝,国外大约有150座,我国约10座,高度超过200m的拱坝国外有16座,我国目前超过200m的拱坝仅为修建中的二滩水电站双曲拱坝,坝高240m。  相似文献   

10.
白鹤滩非对称性拱坝体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滩双曲拱坝坝高289 m,坝址河谷地形、地质条件均存在较明显的不对称性,为研究这种不对称性条件对特高拱坝设计的影响,采用拱梁分载法、线弹性有限元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拱坝的应力变形特性、超载能力、拱坝破坏形式和抗震能力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目前已建和在建不对称性河谷中修建拱坝的几种设计思路进行了比较.建议白鹤滩拱坝的设计思路为:不做大规模的河谷改造,只进行常规的坝基开挖,在此基础上将拱坝坝身设计成不对称的体形,与不对称的坝址河谷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在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根据合同要求首先编制合同目标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作为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再根据工程实施情况,为确保合同工期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某一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实施动态控制。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右岸工程建设进度基本按控制目标进行,较合同工期目标略有提前,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工程实例,阐明边坡较陡的灌渠衬砌的施工工艺,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确实可行的控制措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可为以后的主体工程和类似灌渠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低温是影响高寒地区高心墙堆石坝施工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堆石坝施工仿真主要采用工程经验或者统计分析方法获得有效施工时长等参数从而间接反映气温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难以准确量化因高寒低温停工导致的施工进度滞后的影响,且缺乏考虑高寒施工环境下的保温工序,无法满足仓面施工仿真的精细化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个考虑高寒低温影...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为第一阶段建设划上了句号。在过去的5年中,确立了建设管理体制和5个方面的主要管理路线,明确了工程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的指导思想。在截流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方案合理,施工单位选择得当,航运系统的配合及项目法人的强有力领导,使大江截流高质量地完成,载入了世界建设史册。1998年至2003年的第二阶段建设即将展开,除做好技术和施工设备准备外,加强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仍然十分重要,要在合同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把三峡工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悬臂木粱模板是适合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种新型模扳体系,模板弹性好、重量轻、现场组拼及改装简便、工效高、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特别是在重力坝和导墙的施工应用中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取得了良好的施工质量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龙滩大坝高温条件下施工技术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波  程纲为 《水力发电》2006,32(9):45-47
龙滩水电站大坝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大坝施工工期紧,浇筑强度高,要求跨越高温季节难关实现全年连续施工。为此,开展了一系列龙滩大坝碾压混凝土筑坝关键技术研究,在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混凝土浇筑温度及层间间隔时间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高温多雨季节大坝施工的一些成果,提出了具体的温控标准和雨天施工要求,2005年龙滩大坝施工共浇筑混凝土318万m3,实现了高气温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大坝全年连续、快速、优质施工。  相似文献   

17.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和招标投标制。业主在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坚持合同原则,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工程安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筹措建设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搞好工程处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水工隧洞施工情况复杂,目前的施工仿真计算大多只考虑开挖而缺乏衬砌和灌浆因素,故没有体现隧洞完整的施工过程;施工动态仿真一般根据仿真结果采用预制动画的形式实现,其实现过程复杂,模型不易修改,隧洞施工过程中结构状况例如围岩稳定、锚杆等支护的安全难以直观地确定。考虑隧洞施工各个工序结合系统仿真的方法,调用开挖、衬砌及灌浆的CYCLONE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进度计划,基于BIM技术实现施工动态可视化。针对目前较少涉及隧洞结构安全与进度计划耦合仿真,提出基于映射概念与反馈技术的隧洞施工期结构安全仿真方法,基于二次开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采用VB.NET+PYTHON语言编制了一套水工隧洞施工仿真系统,实现与工程施工进度相结合的结构安全判断,为工程师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四平市在抗旱水源井建设过程中,配合井权制度改革,努力和研究探索出了“打井、管井、用井”的新机制,并以“直补”的方式将抗旱资金发放到打井农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抗旱资金效益,对今后的抗旱水源井的建设、管理、井权制度改革及抗旱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尤林贤 《中国水利》2014,(19):16-18
分析了太湖面临的水生态建设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太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后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为全面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美丽太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