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柴胡总皂苷精制品大鼠肝毒性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15d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导致大鼠肝毒性病理学损伤程度。方法分别给大鼠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按柴胡总皂苷计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300,150,50mg.kg-1,除观察一般状况外,剖杀大鼠,精密称取心、肝、脾、肺、肾脏重量,计算脏体比值;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可导致大鼠体重下降,肝脏重量和肝体比值增大,病理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柴胡对大鼠肝毒性损伤程度与柴胡用药剂量、柴胡总皂苷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柴胡总皂苷是柴胡导致肝毒性的毒效部位,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81.9%)在一定剂量下,连续给药15d即可导致大鼠明显的肝脏器质性病变,其细胞损伤乃至坏死是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药松石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和松石丸高、中、低剂量组,用40%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次日起,以松石丸高、中、低剂量和联苯双酯滴丸灌胃连续给药42d,除正常组对照外,各组均饲以高脂饲料。末次给药后分别检测肝脏羟脯氨酸、肝胶原蛋白和血清中血脂的含量。结果:各组的肝脏羟脯氨酸、肝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01);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松石丸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松石丸可能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疗效。  相似文献   

3.
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对大鼠肝毒性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长期、大量给予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致大鼠肝毒性损伤的作用和程度。方法按45天毒性实验方法,除观察一般状况、肝毒性相关指标外,检测血和肝组织内脂质代谢情况、糖代谢、胆红素(TBIL)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可导致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增高,肝脏重量和肝体比值增大,血和肝内甘油三酯(TG)含量增加,对血中胆固醇(CHO)和肝内糖原(Gn)影响不明显,仅高剂量组对TBIL有影响;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损伤,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长期给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可致大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既可致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又可致肝细胞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藏药晶珠肝泰舒对实验性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对照组和晶珠肝泰舒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晶珠肝泰舒高、中、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滴丸组的大鼠自造模次日起灌胃给药,连续42 d,测定肝脏中羟脯氨酸、肝胶原蛋白和血清中血脂的含量。结果晶珠肝泰舒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羟脯氨酸、肝胶原蛋白及血清中TCH、TG含量。结论晶珠肝泰舒对大鼠的实验性纤维化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宋少刚  田洁  饶晓玲  张贵宁 《今日药学》2015,(3):176-178,182
目的 观察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s,AST)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4周后,灌胃给药AST 20,40,80 mg·kg-1·d-1,连续用药9周后测定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脾指数,血清GPT和GOT,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AST高、中、低3种剂量均可明显降低CCL4升高的血清GPT和GOT水平,使CCL4升高的大鼠肝组织中HYP含量恢复,高剂量还可明显降低肝、脾指数,AST的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 AST有明显的抗CCL4性肝纤维化作用,其中AST高剂量组的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甘草次酸配伍丹参酮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甘参复方(甘草次酸与丹参酮配伍)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甘参复方防治,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肝脏胶原纤维面积、血清补体C3含量和抗体IgE含量。结果:甘参复方降低肝脏羟脯氨酸含量(P<0.01),降低肝脏胶原纤维百分比(P<0.01),升高血清补体C3含量(P<0.01),降低血清IgE含量(P<0.01)。结论:甘参复方通过阻抑Ⅱ和Ⅲ型变态反应的启动环节,阻止Ⅰ型变态反应的延迟效应,发挥抗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水飞蓟素组和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按四氯化碳(CCl4)造模法造模,造模同时各给药组灌胃给药。8周后取大鼠肝脏、脾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损伤时,模型组SOD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HYP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可提高血清SOD含量,降低MDA含量,降低肝组织HYP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古扁桃石油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柴胡挥发油致大鼠肝损伤中细胞因子与NO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倩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2011,8(8):459-461
目的 对细胞因子及NO在柴胡挥发油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阐明柴胡挥发油的肝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连续15天给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柴胡挥发油,末次药后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iNOS活性以及NO、TNF-α、IL-6、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柴胡挥发油可致大鼠血清和肝组织iNOS活性升高,NO、TNF-α、IL-6、IL-10含量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可介导肝细胞的损伤,NO可加重肝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舒胶囊(GSC)对二甲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GSC对大鼠肝脾指数、肝脏组织形态学、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影响。结果 GSC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脾指数以及肝组织Hyp含量(P〈0.01),同时还可以降低大鼠血清HA、LN、IV-C和PCIII的水平(P〈0.01);GSC高剂量组降低肝指数的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P〈0.01);GSC还具有改善肝脏组织形态的作用。结论 GSC具有良好的治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肝宁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为临床适应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2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按10 mL/kg皮下注射,首剂加倍,每5 d注射1次,首次注射后,用生理盐水按10 mL/kg灌胃,1次/天,连续6周;秋水仙碱组配成0.01 g/L;软肝宁高、中、低剂量组(0.12,0.06,0.03 g/kg)按损伤模型组同法给予CCl4造模,然后给予软肝宁给药,1次/天。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羟辅氨酸(HYP),并观察大鼠肝组织常规病理改变。结果软肝宁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CCl4致大鼠肝损伤血清ALT,AST,MDA,HA,LN,PCⅢ水平和肝组织中过高的HYP(P〈0.05或P〈0.01),并能升高血清中SOD含量。常规病理显示,中、高剂量软肝宁可明显减轻CCl4所致的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组织损害程度。结论软肝宁具有延缓CCl4所致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2010,7(9):530-532
目的探讨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大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结果按含柴胡总皂苷含量计算,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91.95mg·kg-1·d-1,95%可信限为490.96~713.7mg·kg-1·d-1。死亡大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步态不稳、腹卧昏睡、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大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余未见明显异常。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的大鼠急性毒性比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大,但比小鼠急性毒性小。结论柴胡总皂苷是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产生毒性的部位及毒性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按含柴胡总皂苷含量计算,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46.7mg·kg-1·d-1,95%可信限为386.13~513.66mg·kg-1·d-1。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精制样品的小鼠急性毒性比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大,进一步证实了柴胡总皂苷是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精制工艺对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及急性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树脂类型、洗脱溶剂种类和浓度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精制工艺对柴胡皂苷类物质基础含量高低及急性毒性大小的影响,以确定柴胡的毒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不同精制工艺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以柴胡皂苷a含量为指标,确定D101大孔树脂比AB-8更优于皂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洗脱溶剂为70%乙醇可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洗脱效果;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大小为:70%乙醇洗脱液>50%乙醇洗脱液>30%乙醇洗脱液>80%乙醇洗脱液>水洗脱液>95%乙醇洗脱液。结论不同精制工艺对柴胡皂苷a含量和毒性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且柴胡毒性大小与皂苷类物质含量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故确定采用D101大孔树脂吸附,洗脱液为70%乙醇为富集柴胡皂苷的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䗪虫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䗪虫丸组,后两组行CCl4诱导肝纤维化造模,8周后大黄虫丸组大鼠ig大黄䗪虫丸0.45 g/kg,另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时称体质量。连续ig 4周后,断头处死各组大鼠,摘取肝脏,观察色泽、质地并称重,计算肝脏指数(LI);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结合测量胶原纤维面积密度,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采用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大黄䗪虫丸组大鼠肝的色泽和质地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虫丸组大鼠的LI、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纤维化半定量评分、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大黄虫丸组大鼠的肝小叶结构破坏较轻,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得到改善,汇管区增生不明显。Masson染色显示大黄䗪虫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所改善,汇管区胶原纤维沉积和小叶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FITC荧光标记染色显示大黄虫丸组肝小叶结构较清晰,可见少量凋亡细胞。结论大黄䗪虫丸可以降低大鼠的LI、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和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来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滴丸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ip二甲基亚硝胺4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ig丹参滴丸175、350、700 mg/kg,设扶正化瘀胶囊为阳性对照组(1 500 mg/kg),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1 h剖杀动物,测定血清生化(ALT、AST活性及TP、ALB、TBIL含量)、血清胶原(HA、LN、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水平、肝组织中蛋白、Hyp的含量。取肝组织固定,进行HE、Masson染色,镜下观察肝细胞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丹参滴丸能够显著增加血清中TP和ALB水平,降低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能显著降低LN、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HA含量,对Ⅲ型前胶原含量有一定的降低趋势;肝匀浆检测显示能显著增加肝组织中蛋白含量,对Hyp含量有一定的降低趋势;肝组织病理学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丹参滴丸能够改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能显著抑制胶原增生、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丹参滴丸能显著改善大鼠的肝功能、减少肝组织纤维的增生、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柴胡与丹参配伍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胜春  胡咏武  赵辉萍 《中国药房》2001,12(10):586-588
目的 :研究柴胡与丹参配伍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有否影响。方法 :建立食饮高脂饲料及10 %乙醇 ,皮下注射 (sc)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检测酶谱及相关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柴胡 +丹参与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ALT、AST、MAO、ALP ,但对血清中γ -GT无明显影响 ;可使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降低 ,肝组织中的TG显著升高 ,血清中GSH升高 ,而对肝组织内GSH作用不强 ;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PCⅠ、PCⅢ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 ,阻止纤维膈形成 ,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柴胡 +丹参配伍能有效保护肝细胞 ,阻止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精制工艺对毒性物质基础柴胡总皂苷的富集程度。方法参照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柴胡总皂苷水洗脱液和柴胡总皂苷醇洗脱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按总皂苷含量计算,测得柴胡总皂苷粗提取物LD15为0.3g·kg-1,MTD为0.48g·kg-1;测得柴胡总皂苷水洗脱液LD10为0.83g·kg-1,MTD为1.324g·kg-1;测得柴胡总皂苷醇洗脱液LD100为12.4g·kg-1。结论上述不同精制工艺样品的柴胡总皂苷富集程度为:柴胡总皂苷醇洗脱液〉柴胡总皂苷水洗脱液〉柴胡总皂苷粗提物;上述不同精制工艺样品的小鼠急性毒性大小为:柴胡总皂苷醇洗脱液〉柴胡总皂苷粗提物〉柴胡总皂苷水洗脱液,故确定醇洗脱工艺为富集柴胡总皂苷的最佳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8.
归芪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璇  彭蕴茹  沈明勤 《安徽医药》2010,14(5):516-518
目的研究中药归芪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灌胃给予雄性大鼠20%CC l4食用油溶液10 m l.kg-1体重,2次/周,连续7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归芪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大鼠对照组,第8周起按22.0、11.0和5.5 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归芪颗粒进行治疗,连续8周,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0.55 g.kg-1,正常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消毒饮用水。末次给药后次日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ALT、AST、HA、PⅢNP及肝组织中羟辅氨酸(Hyp)的变化,并解剖大鼠取肝脏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结果复方归芪颗粒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及肝组织中羟辅氨酸(Hyp)的水平,明显减轻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复方归芪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苗 《安徽医药》2011,15(4):423-425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苷(缓控 of panax ginseng,SPG)对四氯化碳所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总皂苷40、80、160 mg·kg-1组,阳性药秋水仙碱0.1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erapamil on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multiple hepatotoxic factors in rats.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a normal control group, a liver fibrosis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verapamil groups with different dosages. Multiple hepatotoxic factors including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ethanol and high cholesterol were used to make the animal model of liver fibrosis. The parameters of serum l-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liver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xyproline contents were measured. Samples of the liver obtained by biopsy were subjected to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for the expressions of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alpha-SMA)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beta(1)). Results showed that verapamil induced a dose-dependent decrease of serum ALT, liver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xyproline compared with liver fibrosis model control. Verapamil reduced hepatocyte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and delayed the formation of liver fibrosis. The levels of expression of alpha-SMA and TGF-beta(1) in the hepatic tissue of three of the verapamil-treat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liver fibrosis model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erapamil acts against the formation of liver fibrosis, the mechanism might be due to a protective effect for hepatocytes and through decreasing TGF-beta(1) to block the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and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