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状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5例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于治疗前、后按常规分别进行单光子发生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观察心肌血流灌注图像,用定量法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室壁运动幅度、室壁增厚率和心肌灌注相对摄取值分别为(4.79±2.85)mm、(23.31±11.68)%、(57.92±18.43)%,激光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较明显升高,分别为(5.32±2.95)mm、(26.54±13.03)%、(59.92±18.30)%).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的(41.00±5.77)%提高至(45.00±6.73)%;舒张末期容积(EDV)由治疗前的(146.50±18.19)ml下降至(141.75±14.66)ml;收缩末期容积(ESV)由治疗前的(86.75±16.19)ml下降至(77.75±13.18)ml.5例患者激光治疗前、后心肌灌注区靶心图及心肌短轴、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断层图像显示,治疗前灌注减低缺损区域经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讨论用99mTc-MIBI行心肌断层显像观察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心肌梗死,可客观地了解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并为临床治疗和评价疗效提供有利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同时间用低分子肝素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业雄 《海南医学》2007,18(7):61-62
本研究通过对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进行溶栓前先用低分子肝素和先溶栓12小时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其血管的再通时间、再通率及再梗率,探讨溶栓前先用低分子肝素和溶栓后才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于入院后溶栓治疗前30~60 min予低分子肝素5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开始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对比两组再通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53例再通,再通率88.3%,对照组41例再通,再通率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3±0.6) h,对照组为(1.9±0.4)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有积极意义,且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PTT、PT及T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孙海峰 《中外医疗》2011,30(7):55-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抽取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2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1.6%,远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0.0%(P〈0.05)。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7%,出血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脏事件21.7%,死亡8.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接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心功能、临床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及病人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除了APTT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的各项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及患者死亡率的治疗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达到十分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龙小丽  王归真 《西部医学》2011,23(3):459-461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42例AMI患者按入院时血压高低分为3组:A组283例血压正常,〈140/90 mmHg;B组86例为高血压1级,血压≥140~159/90~99 mmHg;C组73例为高血压2~3级,血压≥160/100 mmHg。并分析3组临床特点。结果①方差分析和多组间比较显示,3组在心率、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 B)、前壁梗死、多壁梗死、心梗复发、高血压病史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②与A组比较,B组心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壁梗死、高血压病史高,多壁梗死比例低;C组TCa、po B、心梗复发高,多壁梗死和再通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与B组比较,C组心率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血压高的AMI患者血脂紊乱明显,高血压病史、前壁梗死和心梗复发比例高,多壁梗死和再通比例低。  相似文献   

8.
庄建睛 《中外医疗》2008,27(27):29-29
目的 探讨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rt-PA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对照组再通24例,再通率63.2%,胸痛缓解率81.2%,治疗组再通牟74.2%,胸囊缓解率84.6%,两组间再通率和胸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4例出现低血压.治疗组4例出现牙龈出土血,3例皮下出血,3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呕血,低血压患者经扩容式各样静滴多巴胺后迅速恢复正常.结论 rt-PA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熙组经rt-PA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对照组再通24例,再通率63.2%,胸痛缓解率81.2%,治疗组再通牟74.2%,胸囊缓解率84.6%,两组间再通率和胸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皮下出血,4例出现低血压.治疗组4例出现牙龈出土血,3例皮下出血,3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呕血,低血压患者经扩容式各样静滴多巴胺后 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溶栓疗法对血浆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监测 3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于确诊后定期从外周静脉采血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凝血酶修饰抗凝血酶Ⅲ (antithrombinⅢmodified ,ATM)和D -二聚体 (D -D)的动态变化。结果 :溶栓开始 2小时后 ,血浆ATM显著性增加 (87.80 μg/L± 2 5 .19μg/L ,比 2 4.48μg/L± 11.6 2 μg/L ,P <0 .0 5 ) ,4小时达峰值 (12 0 .87μg/L± 31.5 4μg/L) ,持续 3日以上 ;血浆D -D于 2小时即达到峰值 (7.76mg/L± 2 .5 8mg/L ,比 2 .74mg/L± 1.36mg/L ,P <0 .0 5 ) ,维护 8小时以上 ,2 4小时以后恢复正常。在溶栓组病人 ,不同采血时刻血浆ATM和D -D的平均值呈明显正相关。未溶栓组病人血浆ATM和D -D浓度未见显著性变。结论 :溶栓疗法激活凝血系统 ,与血栓溶解的标志物 (D -D)呈明显正相关。早期应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可能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 ,减少血栓再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及护理对策。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 密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可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救治,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激酶并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3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艘死诊断标准患者在常规治疗下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注完毕,溶栓治疗12小时后开始用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3000U腹壁皮下注射共7—10天.结果:2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15例,再通率75%.冠状动脉未通5例,未通率25%.死亡1例,死亡率5%.结论:尿激酶并用低分子肝素在AMI治疗中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和不良反应少,价格较便宜等优点,较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活性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分析ALDH2基因型.入选27例ALDH2基因野生型(GG型)的AMI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ALDH2基因野生型且排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于AMI发病后12、24和48 h,对照组于入院后12、24和48 h采外周静脉血,应用血液ALDH2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ALDH2活性水平.应用Selvester QRS计分系统对AMI患者进行梗死面积估测.实验组根据心肌梗死面积大小分为梗死面积>15%和梗死面积≤15%两个亚组;根据Killip分级法分为Killip Ⅰ级、KillipⅡ级和Killip Ⅲ~Ⅳ级3个亚组.结果 实验组在AMI发病后12、24和48 h的ALDH2活性水平分别为(61.9±15.0)、(97.2±22.5)和(52.9±15.3)U/L,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后12、24和48 h的(21.2±3.5)、(22.9±5.9)和(24.5±6.5)U/L(P值均<0.01).实验组ALDH2活性水平呈动态变化,峰值出现在AMI后24 h.小面积心肌梗死亚组在AMI发病后12、24和48 h的血浆ALDH2活性水平的总和显著高于大面积心肌梗死亚组(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实验组3个时间点的ALDH2活性水平的总和与心肌梗死的面积呈负相关(r=-0.484,P=0.01).Killip Ⅰ级亚组3个时间点的血浆ALDH2活性水平的总和显著高于KillipⅡ级和Ⅲ~Ⅳ级亚组(P值均<0.01).结论 ALDH2基因野生型AMI患者的血浆ALDH2活性水平有动态变化,峰值出现在AMI发病后24 h.ALDH2基因野生型AMI患者的血浆ALDH2活性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呈负相关,即血浆ALDH2活性水平越低,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功能越差,提示其可能作为分析病情及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为应用ALDH2激活剂在AMI的治疗中发挥心脏保护效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3年65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A组28例,B组37例,2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3h、3h~6 h、6 h~12 h比较再通率。结果 A组、B组6 h~12 h尿激酶溶栓再通率与≤3 h,3 h~6 h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同时间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率高,溶栓再通率与时间相关性较强,起病6 h以内为溶栓的最佳时间,溶栓再通率与年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4.
低钙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血钙降低的程度不完全一致,而与血钙降低的速度、持续时间有关。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手足抽搐,但血管痉挛、内脏平滑肌痉挛、心肌酶增高等罕见。现将本院1例低钙血症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14d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能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血清IL-6、IL-8、IL-10和热休克蛋白70等水平,且其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凌冲 《当代医学》2013,(32):148-14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尿激酶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63.46%和92.31%,而无效率则明显减少,仅为7.69%,并且均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晓峰 《吉林医学》2010,31(12):1609-1611
目的:探讨入院时心率增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75例患者按入院时心率快慢分为三组:A组93例,心率50~69次/min;B组180例,心率70~89次/min;C组102例,心率90~132次/min,对比分析3组入院前后的临床特点。结果:随着心率的增加:①发病至入院时间越来越长;②心功能逐渐减退;③溶栓率减少,而未通率增加;④死亡率增加。结论:入院时心率增快的AMI患者多发病时间长,心功能差,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何继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3+95-93,95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及凝血因子I在治疗前后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抗凝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56例丧失溶栓机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7d为一疗程;治疗组31例,除按对照组方法处理外,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旁皮下注射,每日2次,7d为一疗程。观察心肌梗死30d内两组心脑事件(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性猝死、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疗程结束后胸痛或胸闷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脑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胸痛或胸闷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明显减少心脑事件发生率,在缓解胸痛或胸闷方面和心电图改善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所有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替罗非班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观察2组患者冠脉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远端血流(TIMI)分级情况,并比较无再流、慢血流发生和术后的出血危险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为0级及TIMIⅠ~Ⅱ级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IMI 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3例发生急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3个月后有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架内再狭窄.替罗非班组术中1例发生慢血流,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无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诊PCI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