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和免疫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范围内采集6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Nm)培养及A、C、Y、W135型流脑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共采集1 093名健康者咽拭子标本,总带菌率为2.10%(23/1 093)。其中A群带菌率为0.27%,B群带菌率为0.37%,C群带菌率为1.37%,W135群带菌率为0.09%,其它菌群未检出;共采集1 093名健康者血清标本,A群阳性率为87.83%,C群阳性率为91.22%,Y群阳性率为54.25%,W135群阳性率为40.26%。结论目前合肥市健康人群流脑W135群、Y群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适龄儿童在3岁和6岁接种A+C+Y+W135群四价流脑疫苗;要警惕B群流脑病例,做好B群流脑实验室检测和密切接触者的药物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宾县作为哈尔滨市流脑监测点。监测点按《全国流脑监测方案》要求,采集3个乡的〈1岁、1也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及20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哈尔滨市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82.86%(174/2101,C群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62.38%(131/2101;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以下简称Nm)的带菌率为3.33%(7,210)。结论哈尔滨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较低,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表明大部分人对A群有免疫力,但C群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四川合江县2008年流脑A、C、Y和W135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合江县健康人群流脑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情况和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在合江县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菌株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液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健康人群带菌率为2.83%,健康人群A群流脑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63.33%),其余3群阳性率较低(12.5~15.5%),健康人群对C、Y和W135群流脑保护率相当低(2%~3%)。结论加强3岁以下儿童的A群流脑菌苗的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儿童的A+C+Y+W135四价流脑菌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开展流脑流行前期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我市正常人群流脑A群和c群免疫水平,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对高邮市三垛镇0~、1岁~、3岁~、5岁-、7岁-、15岁~、20岁~、40岁以上8个年龄组320名健康人群,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40人,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20人中,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74.06%,GMT为1:12.55;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62.81%,GMT为1:7.16。3岁以上年龄组的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较为满意;3岁以下年龄组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高邮市三垛镇3岁以上年龄组A群、C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较好;0~、1岁~年龄组A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不高,经分析其免疫史,与部分儿童初免二针未完成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夏健康人群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A群、C群流脑IgG抗体含量。结果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37.3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34,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6.59,F=3.65,P均<0.01)。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34.38%,GMT为1∶4.08,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51.77,F=19.81,P均<0.01)。结论宁夏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加强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及流脑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健康人群中流行性流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及抗体水平,为制定流脑防治规划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儋州市和东方市,以整群抽样法采集被抽中家庭全部人员健康人群咽拭子和静脉血,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培养,用间接酶联免疫法监测血清标本中脑膜炎A、C群IgG抗体,含量≥2μg/ml为阳性。结果本次抽样检测744人,脑膜炎奈瑟菌(Nm)培养阳性9人,总带菌率为1.21%,A群和c群带菌都主要集中在儋州地区。共检测676人流脑IgG抗体,其中A群抗体阳性者420人,阳性率为62.13%。C群阳性者195人,阳性率为28.85%。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5-45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最高(P〈0.01);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62.13%显著高于C群流脑抗体2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群抗体各地区间无差异。结论海南省健康人群中存在流脑奈瑟菌(Nm)带菌者,人群中流脑A、C群保护性抗体较低,应加强流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2岁以上人群流脑A群和C群免疫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对成都市2-4岁、6~8岁、13~15岁、20岁以上4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60人,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52人中,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79.37%,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60.32%,成都市健康人群的A群流脑抗体水平高于C群。结论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免疫对策,避免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合川区0岁~46岁以上人群流脑A群和C群免疫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结果2010年在检测的210人份样中,A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85人,抗体阳性率为88.10%,C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46人,抗体阳性率为69.52%,阳性率A群>C群2011年在检测的210人份样中,A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80人,抗体阳性率为85.71%,C群流脑抗体≥2μg/ml有180人,抗体阳性率为85.71%.结论合川区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偏低,A群和C群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制定相应的免疫对策,避免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原县人群流脑免疫抗体水平及带菌状况。方法选择宁夏海原县为监测点,采集调查者的咽拭子和静脉血液,分别进行人群流脑带菌调查及流脑A群和C群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A群流脑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3.8%,抗体含量均值为6.64μg/ml,C群流脑IgG抗体总阳性率为30.0%,抗体含量均值为2.10μg/ml,A群和C群抗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5)。结论海原县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较2006年有所下降,虽未分离到脑膜炎球菌,但A群、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均较低,说明人群对流脑普遍易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化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调查对象分成7个年龄组,每人采集3ml静脉血进行A和C群流脑抗体检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化州健康人群A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6%和13.61%;A群和C群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12和1:1.13。结论A群为当地优势流脑菌群,当地近期出现A群流脑爆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小;应加强A+C流脑疫苗的推广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A、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5个县市区共采集1125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C群Nm抗体。结果调查的1125名健康人群中,A群Nm抗体阳性率22.58%(254/1125),几何平均滴度(GMP)为1:1.70;C群Nm抗体阳性率11.73%(132/1125),(GMP)为1:1.30。结论潍坊市健康人群A、C群Nm抗体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刘小平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1191-1193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进一步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抽取呼和浩特市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2-4岁、7-9岁、13-15岁、20-25岁、30-35岁5个年龄组的健康人员约75人,全市共30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 2012年共检测300人,其中麻疹Ig G抗体阳性282人,阳性率94.0%。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3,P〈0.05),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8,P〉0.05)。结论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其中0-4岁组最高,20-25岁组最低,建议继续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尤其是针对大年龄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同时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脑的流行规律,加大流脑防控力度,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2012年沧州市流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结果 2004-2012年间共报告流脑病例67例,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0.60%。其中死亡7例,5岁以下儿童5例,死亡率最高,为33.33%;20-岁年龄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15.38%。发病率逐年降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分析,沧州市流脑报告带菌率平均为4.45%,逐年降低。结论沧州市流脑疫情基本稳定,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HA检测疫区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采用IHA检测华容区2002~2011年间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鄂州市华容区各乡镇2011年人群血吸虫特异抗体IHA检测阳性率与2002年比较,平均下降42.31%,其中2002各年龄段人群2011年血吸虫特异抗体IHA检测阳性构成比与2002年比较,36岁以下年龄组均有所下降,其中6-龄组从11.67%降至0.93%,下降91.99%,26-龄组降幅为69.41%,16-龄组下降66.36%,36-龄组人群IHA阳性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及以上年龄组人群IHA检测阳性构成比则均呈上升趋势,三个年龄组总构成比由2002年的30.00%上升至2011年的67.29%,各年度平均涨幅为12.42%。结论鄂州市华容区各地域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HA检测阳性水平已普遍下降,从年龄分组来看,中老年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其他年龄人群,是今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了解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规律及地域分布特征,为开展疫苗针对性疾病防控措施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4年宜昌市疫情资料汇编和2005—2015年中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流脑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1951—2015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趋势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1—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年发病率、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疫苗运用前(1951—1981年)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然流行阶段,共发生3次流行,且有明显规律性,流行间隔周期8~13年。疫苗运用后(1982—201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得到较好控制,未发生流行。疫苗运用前后年均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5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5 413例,年均发病率为12.75/10万,死亡2 249人,年均死亡率 1.14/10万,病死率为8.85%。流脑疫苗运用(1994—2015年)时期 ,流脑发病周期性不明显,季节性高峰突现;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流行菌群有变迁,维持流脑疫苗高接种率情况下,发病率呈现极低水平。结论宜昌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降到极低水平,低年龄组人群仍是发病重点人群。在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持续性、系统性监测,掌握菌群变化趋势与人群免疫水平,以防控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麻疹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水平与年龄的关系,为麻疹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沾化县8个月龄~20岁的健康人群为观察对象,分年度、分年龄组进行麻疹抗体检测。抗体测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用等级相关、等级秩和检验及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年份抗体滴度水平不相关,中位数等级相关(R s=0.5,P>0.05),秩和检验(Hc=705.49,P<0.05),x2检验(x2=554.33,P<0.05);不同年龄组抗体滴度水平不同,中位数等级相关(R s=-0.884,P<0.05),秩和检验(Hc=-476.55,P<0.05),x2检验(x2=98.38,P<0.05)。结论麻疹疫苗接种后抗体的高水平只能维持2~3年,在大年龄组儿童及成人中应进行麻疹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葫芦岛市2个县区7个不同年龄组人群420名,采用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结果被检测的420名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17%,其中Ⅰ型为99.05%、Ⅱ型为98.33%、Ⅲ型为97.1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cmetric mean titer,GMT)值分别为1∶109.43、1∶69.16、1∶46.62。结论葫芦岛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较高,均〉95%,显示葫芦岛市健康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免疫覆盖率。GMT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8.
李铭  代世娥  唐伟 《中外医疗》2009,28(21):63-64
目的了解病毒全颗粒灭活流毒疫苗与病毒裂解流感疫苗对中国健康人群的血清学免疫效果。为流感疫苗选择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接种两种疫苗于2组健康人群,在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其抗体滴度,计算其抗体保护率和抗体阳性率。结果除乙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在免疲后150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127,P〈0.05),其余各检测期,各型抗体GMT,抗体保护率及阳性率两种麦苗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毒全颗粒灭活流感疫苗与病毒裂解流感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