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翔  赵璞 《中国水利》2014,(1):28-30
我国城市大多滨水而建,不同程度遭受各种类型洪涝灾害的威胁。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城市暴雨洪涝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巨大,城市防洪排涝形势越来越严峻,城市防洪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总结了我国城市防洪工作的进展,分析了当前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防洪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汛抗旱》2014,(3):46-48
我国城市大多滨水而建,不同程度遭受各类洪涝灾害威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防洪排涝短板凸显,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损失加剧。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为基础,总结了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建设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与管理现状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口密集,生产要素集中,经济发达,若遇洪灾,损失重大.城市防洪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屡受台风暴雨侵袭,防洪任务特别繁重.目前,全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正在全面展开,而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堤顶超高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景观、城市排涝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结合济南市城市现状防洪工程及城市防汛工作的实际,就黄河、玉符河、小清河对济南市城市防洪的影响,城市防洪能力,目前防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济南市的城市防洪工作和防洪标准与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抗洪能力还很低,一旦遇到大的暴雨洪水,将面临严重的洪水威胁.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城市防洪理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暴雨洪水的敏感性和城市对水灾的脆弱性.这种洪水特征导致洪水灾害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损失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必须结合城市暴雨洪水特点,在研究城市洪水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城市洪灾脆弱性指数、制定优先考虑城市防洪安全的城市发展规划、建立城市雨洪利用和管理体系,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防洪减灾新理念,为城市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国内媒体报道城市暴雨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候多变使得极端降雨事件以及内涝灾害频发。为及时了解城市暴雨状况及其影响和危害,对2011年我国媒体报道主要城市暴雨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不同城市降雨及灾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城市防洪排涝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济南市城市防洪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翠英  娄山崇  王军 《山东水利》2006,(1):17-17,19
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城市防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了城市化对暴雨洪水的影响,根据目前济南城市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现代化城市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妥善处理各项建设与城市防洪关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市雨洪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总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生态水量偏低,造成我国目前水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同时我国城市暴雨积水严重,城市防洪的任务繁重,设计标准偏低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承担城市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切实做好城市防洪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问题日益凸显,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月6日,国家防总专门召开了全国城市防洪工作视频会议,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提出了城市防洪的总体要求,对今年的城市防洪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目前,我省已进入主汛期,暴雨洪水随时可能发生,要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城市防洪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城市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浙江水利科技》2010,(4):53-53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遭遇暴雨洪涝灾害。为分析当前城市防洪的薄弱环节,部署下阶段城市防洪工作,昨天下午,国家防总召开全国城市防洪视频会议。国家防总副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参加会议并讲话,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主持会议。省防指副指挥、省水利厅厅长陈川在浙江分会场参加会议并发言,省防指副指挥、省水利厅副厅长虞洁夫及省防指部分成员单位领导同志在浙江分会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暴雨强度公式是计算城市防洪、除涝或排水工程设计暴雨量的重要依据,其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规模和效益。以自贡气象站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水利行业和市政行业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过程的差异,用对数离差绝对值和最小准则进行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并求解,研究了水利行业和市政行业2种暴雨强度公式对计算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CE-UA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超定非线性的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问题;②市政行业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效果比水利行业拟合效果更优。计算成果可指导各地区水利工程或市政工程选择合适的暴雨强度公式,对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减少雨洪灾害对城市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在分析城市暴雨洪水形成演化规律、防洪工程现状以及防洪规划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防洪预警建设规划方案。为城市防洪监测与预警发挥出非工程措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洪涝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近年城市暴雨洪涝问题频发、广发,暴雨难以精准预报、城市洪灾危害巨大,该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业已成为城市防洪减灾领域研究热点。本文以变化环境下的城市暴雨洪涝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暴雨洪涝模拟仿真、城市暴雨洪涝特征、城市暴雨洪涝形成机理以及城市暴雨洪涝应对管理4个方面对城市暴雨洪涝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针对城市暴雨洪涝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以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特性和应对机制为重点的研究思路,以此,科学认识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洪涝,提升城市暴雨洪涝快速应对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暴雨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防洪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市区的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及优化理论,编制了通用计算软件,能够准确计算城市暴雨强度,为城市防洪及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下旬黔南州东南部珠江流域的柳江水系、红水河水系源头的3个县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平塘、三都、荔波3座城市被淹。以珠江流域这3座城市为分析对象,对这次暴雨的气象成因及洪水形成过程进行详细分析,阐述暴雨、洪水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合理确定防洪设计洪水位是确保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区域规划骨干工程治理和城市发展基础上,通过设计暴雨推求,运用太湖流域产汇流和水文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综合拟定常州市城市防洪设计水位,对指导城市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和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益凸显。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减轻城市内涝损失,成为当前城市防洪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在总结近年发生的城市内涝灾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内涝致灾的主、客观原因,对暴露出的城市防洪应急管理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建立健全防洪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完善会商预警制度、强化应急队伍物资建设、提高全民应急能力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辖管8区10县,总面积5.3万km2,其中市区面积7 086 km2,松花江贯穿市区,还有阿什河穿越香坊区,另有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3条内河.在遭受高强度暴雨时,易形成内涝,为此,根据哈尔滨市城市防洪任务的实际情况,结合水文站网布设的原则,初步规划各类城市防洪水文监测站网,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以来,温岭市先后遭受数十次大暴雨袭击,城市内涝严重。其中达到特大暴雨标准的就有13次,因台风暴雨而成灾的有16次。特别是“2009.9.29”和“2010.7.26”这两次特大暴雨影响尤为深重。以这两次特大暴雨为例,分析温岭市暴雨洪涝成灾的主要原因,针对温岭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防洪能力仍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望的问题,就如何落实“人水和谐”理念,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提高全民城市防洪意识,为更有效地应对特大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遵循以防为主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提出一种集情景预估、预测预报、分级预警、应急预案和防洪预演为一体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五预”应对机制。包括:基于气候模式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情景预估;耦合气象水文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预测预报;多源信息融合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分级预警;基于综合集成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防洪预演。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城市洪涝模拟、地球系统模式、滚动气候预测、数值天气预报、三维电子沙盘、综合集成平台和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洪涝灾害“五预”应对机制,可为城市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