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广州黄埔区夜鹭和池鹭体内汞浓度和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许多研究表明,汞是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重金属[2].汞对鸟类的危害受到广泛的关注,Sundlof等[12]学者指出,全球涉禽种群减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汞中毒.鸟类从食物中摄取的汞在体内组织中富集.在鸟的生长过程中,体内富集的汞释放入羽毛中,鸟类通过定期的换羽把汞排出体外.汞进入羽毛后牢固地与羽毛中的角蛋白结合,其生理和化学过程比较稳定,所以汞在羽毛中的浓度最高.有研究表明,博氏鸥(Larusphiladelphia)成鸟体内93%的汞存留在羽毛中,黑鸢(Milvusmigrans)体内70%的汞在羽毛中[1,9].羽毛中汞的浓度与鸟体内组织中汞浓度相关[4].其…  相似文献   

2.
湿地水鸟     
正湿地水鸟(Waterbird)是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生活史某一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它们栖息于湿地,依水而居。或在深水中游泳和潜水,或在浅水、滩地与岸边涉行,或在湿地上空飞行。不同的类群和种类,与湿地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许多种类不仅在湿地环境中栖息和觅食,还在湿地中营巢繁殖,也有些种类仅在湿地中栖息或觅食,但选择岛陆环境营巢孵育后代。但不论其生态习性如何,湿地水鸟在喙、腿、脚、羽毛和体型,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均显示出长期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薛泊宁  张雁云  董路 《生物多样性》2021,29(6):843-4231
人们对动物体色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一类让生物呈现出多变色彩的重要色素, 类胡萝卜素可以在鸟类的羽毛、鸟喙和皮肤等体表组织中沉积, 产生红、橙、黄、粉、紫等颜色。类胡萝卜素不能在鸟类体内合成, 需从食物中摄取, 进而在体内完成吸收、运输、代谢和沉积等一系列过程, 才能用于羽毛着色。与类胡萝卜素着色相关的生理及遗传调控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BCO2SCARB1CYP2J19等影响类胡萝卜素在鸟类羽毛中着色的关键基因, 推动了对羽色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认识。本文介绍了鸟类可利用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 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着色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调控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 旨在增加对鸟类羽毛中类胡萝卜素着色过程和相关遗传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水鸟调查,共记录水鸟82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鹬科、鹭科和鸭科鸟类共同组成了该区域水鸟群落的优势类群,涉禽种类多、种群规模小,游禽种类少、种群规模大。豆雁、苍鹭、灰翅浮鸥等为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月份水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4、1和5月。总体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物种丰富度维持较高水平,迁徙期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更高,越冬期水鸟种群数量更大,7月水鸟物种丰富度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迁徙期的水鸟群落相似度普遍较高,春季迁徙期鸻鹬类种数占比高,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雁鸭类种数占比高、种群数量大。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水鸟18种,集中出现在越冬期及早春和晚秋。  相似文献   

5.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水鸟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随着近几十年来围填海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加, 其景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改变势必会影响越冬水鸟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因此, 以盐城自然保护区北缓冲区和核心区作为研究区, 根据 1975—2013 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将其划分为围垦区和未围垦区, 分析了 2009—2013 年围垦区和未围垦区之间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 1)围填海对水鸟的种类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围垦区雁鸭类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显著高于未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水鸟的种类数具有显著影响, 围填海对芦苇和盐田的水鸟种类数量影响显著; 2)围填海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水鸟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围垦区鱼塘的 Shannon-Wiener 指数显著高于未围垦区; 3)未围垦区碱蓬生境水鸟多度最大, 围垦区芦苇生境水鸟多度最大, 围填海造成的生境类型的改变对鹳类、鹤类、鸻鹬类、雁鸭类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具有较大影响。结果强调围垦后生境的可利用性和人为干扰大小决定了水鸟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湿地与水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概述中国湿地类型、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鸟分布的6大区域并分析了它们对水鸟迁陡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湿地及水鸟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湿地的退化和消失,水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掌握水鸟分布格局的地区特异性信息是开展水鸟保护的重要前提.云贵高原湿地为中国水鸟六大分布区之一,过去的研究多限于该区域内单个湿地冬季水鸟的调查,为获知云贵高原湿地水鸟整体分布的时间和空间格局,采用文献数据收集法对云贵高原15个重要湿地的水鸟分布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段后浪  于秀波 《生态学报》2023,43(20):8663-8670
黄河流域为迁徙水鸟提供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然而,黄河流域正面临着农业开垦、城市化、水资源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迁徙水鸟种群及其栖息地稳定性。因此,识别黄河流域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分布区域,分析当前的保护现状对于开展水鸟及栖息地保护至关重要。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搜集整合来自国内外观鸟网站(eBird、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库(GBIF)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BirdReport))、文献和水鸟调查报告中的水鸟调查数据,沿用三个国际上通用的水鸟重要栖息地识别标准,确定了黄河流域水鸟保护优先区。在此基础上,使用水鸟栖息地重要性指数确定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结合国家自然保护地名录,分析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空缺状况。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共有47个水鸟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其中河南省和山东省水鸟保护优先区较多。满足水鸟保护优先区识别标准的水鸟共14种,其中,极危物种有2个,濒危物种有1个,易危物种有5个。水鸟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等级处于I、II和III类的分别有2个、8个和37个。有20个水鸟保护优先区处于保护空缺状态,占总数的42.55%,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和下游,其中,水鸟保护优先等级处于I类或II类的地块有3个,建议将这些保护空缺地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或国家公园形式纳入湿地保护地体系,并加强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对迁徙水鸟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强  马克明  李金亚  张育新 《生态学报》2017,37(8):2520-2529
停歇点湿地是迁徙水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在水鸟每年的往返迁徙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加,迁飞路线上的停歇点湿地正发生剧烈变化。各个停歇点湿地的生境变化及周围环境不仅是影响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还改变了各路线上迁徙水鸟的种群大小和群落多样性。分析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影响迁徙水鸟种群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环境因素,不仅有助于理解各停歇点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也可为迁徙水鸟种群保护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分析了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停歇点湿地内的水、食物、栖息地格局和人类干扰等生态要素对水鸟觅食和栖息活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景观尺度上湿地周围的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外来生物等环境条件在各停歇点对水鸟栖息地质量的改变;最后,基于多尺度条件下湿地影响因素的耦合效应,分析了当前湿地生境与水鸟种群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对湿地和水鸟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滨海湿地是国际水鸟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快速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然而建筑密集的城市区域已极大影响到水鸟飞行过程。本文以深圳湾为例,从水鸟觅食飞行过程出发,选取指示物种(小白鹭和琵嘴鸭),结合水鸟回避行为特征,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描述水鸟真实飞行运动的阻力表面,分析了城市区域对水鸟飞行过程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城市结构对水鸟飞行过程的影响程度,最终建立包含低、中、高3种阻力飞行区的综合水鸟飞行阻力格局,并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策略,以维持水鸟在城市内的飞行过程,由此阐明城市化对生物过程的作用机制对于解决可持续城市建设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若尔盖湿地水鸟资源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之一。2010年从3月至12月,对若尔盖湿地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48种26 050只水鸟,隶属于6目12科,其中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1 408只,占水鸟总数的82.2%。3月和10月是若尔盖湿地水鸟数量的高峰期;11月是低谷期,主要是由于水鸟的迁离和越冬水鸟尚未到达的缘故。尕海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物种数和水鸟数量占了整个若尔盖湿地较大的比例。卫星跟踪的结果表明,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在若尔盖湿地与云南和贵州的越冬水鸟汇合,因此加强若尔盖湿地禽流感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栖息地演变与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0月—2003年4月,选择安徽升金湖6个不同干扰程度和栖息地质量的固定监测点,研究人为干扰对升金湖越冬水鸟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结合前期调查数据,研究栖息地演变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越冬期不同监测点水鸟种类和数量与栖息地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水鸟数量与栖息地干扰程度显著负相关;不同年份升金湖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与栖息地质量显著相关.升金湖越冬水鸟存在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人为活动干扰以及生物杀灭剂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保护升金湖越冬水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鸟类监测方法具有调查时间长、人力物力消耗大、调查结果不准确的局限。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鸟类调查上仍缺乏成熟的技术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1月19至25日期间,使用搭载可见光相机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大疆Mavic 2行业变焦版,在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四个水鸟集群分布区域划定监测样区,规划航线,设定合适的飞行和拍摄参数后采集遥感数据。根据水鸟对无人机的反应程度划分不同的惊扰等级,记录拍摄过程中鸟类受惊扰情况。利用图像拼接软件PTGui Pro 11.0,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拼接、匀色等解译预处理操作。对合成后的遥感影像建立水鸟分类标注表,进行人工解译,并对调查过程中的水鸟惊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共进行11次飞行调查,获取10个样区数据,最大样区面积约为18 hm2,75 m飞行高度下影像分辨率为0.012 m/像素,对样区内6种体型较大的水鸟——苍鹭(Ardea cinerea)、大白鹭(A.alba)、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绿翅鸭(Anas crecca)和罗纹鸭(Mareca falcata)进行了分类和计数。绿翅鸭和罗纹鸭二者依靠遥感图像无法区分,其余4种拍摄到的水鸟均成功解译和计数。惊扰等级记录显示,本次无人机调查对水鸟的惊扰程度较弱。结果表明,基于搭载可见光相机的小型无人机对湿地大型和中型水鸟进行快速遥感调查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湖泊湿地类型的鸟类调查中具有应用潜力;通过选择合适的飞行平台,设定适当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图像重叠度等参数,能够在保证解译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避免对水鸟的过度干扰。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水鸟种群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宁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4):831-834
水鸟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敏并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2002年以来,省林业厅鸟类调查组对我省的鸟类资源及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湿地水鸟有10目20科113种.本文阐明了我省水鸟的种类、地理分布及保护价值,并讨论了陕西湿地水鸟种群现状、面临的威胁和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xent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水鸟多样性热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滨海湿地和水网湿地,是水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基于55种水鸟的分布数据和15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水鸟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热点地区。研究表明:影响水鸟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是降雨量季节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距离水源的距离,水鸟丰富度最高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南区域,呈现往内陆地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当地水资源空间分布一致。水鸟多样性热点地区分布在东南部沿海一带,集中在珠海、江门、深圳、中山等市。研究结果能为粤港澳大湾区水鸟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参考,对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段后浪  于秀波 《生态学报》2023,43(15):6354-6363
中国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滨海湿地退化导致水鸟栖息地类别和面积发生了很大转变,影响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稳定性。然而,土地利用变化在哪些区域和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迁徙水鸟的栖息地分布尚不清晰。以土地围垦典型区域黄渤海滨海湿地为研究区,以受胁濒危水鸟物种勺嘴鹬、大滨鹬、大杓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遗鸥、黑嘴鸥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和GIS空间分析,模拟2000、2015、2020年水鸟栖息地时空分布,探索过去20年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水鸟种群变化趋势,识别水鸟栖息地保护优先区域,提出水鸟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结果显示:2000—2020年,8个水鸟物种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沿岸、如东-东台沿岸区域。所有物种的栖息地面积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7个物种栖息地下降比例超过50%,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盐城沿岸、东台条子泥、小洋口沿岸,滨海湿地丧失是导致水鸟栖息地面积下降的直接因素。7个物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所确定的水鸟保护优先区面积达240.32 km2...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发生后青海湖水鸟的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6年和2007年4~9月,在青海湖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迁徙水鸟的多样性呈季节性变化。春季迁徙期水鸟多样性较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丰富;进入繁殖期以后,各地点的水鸟多样性趋于下降;随着秋季迁徙期的来临,水鸟多样性又再度升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接近或超过春季迁徙期。在春季迁徙期,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泉湾和尕日拉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普通鸬鹚(Phalacro coraxcarbo)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5种水鸟的数量都较多,致使种间相遇几率也较高;进入繁殖期以后,尕日拉的种间相遇率降低,而蛋岛和黑马河的种间相遇率有所增加,其余如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和泉湾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秋季迁徙期5种水鸟大多以集群的方式进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地点,如布哈河口、泉湾和黑马河,因此这三处的种间相遇率随之增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禽流感监测和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兴化湾滨海养殖塘冬季水鸟的栖息地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D7年12月至2008年3月对福建省兴化湾东北部江镜华侨农场(25°29′~25°33′N,119°23′~119°26′E)滨海养殖塘水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养殖塘作为样地,总面积360 hm2,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25种.潮汐变化是影响养殖塘内越冬水鸟栖息的重要因素.高、中、低3种不同潮位下养殖塘水鸟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水鸟的种数和数量随潮水的涨高而显著增加,优势种则减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潮水的涨高而降低,优势度则增大.养殖塘的水深是影响水鸟栖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个不同水深区域水鸟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密度差异显著,鸻鹬类、鸥类、鹭类等鸟类在中等水位区和浅水区栖息,鸭类主要栖息在深水区,而无水区仅有少数鹭类活动.在潮汛期间,滨海养殖塘是水鸟良好的临时栖息地,科学管理可使养殖塘人工湿地与潮间带滩涂共同满足越冬水鸟的栖息需求.  相似文献   

20.
Chen JY  Zhou LZ  Zhou B  Xu RX  Zhu WZ  Xu WB 《动物学研究》2011,32(5):540-548
安徽沿江浅水型通江湖泊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高强度的渔业养殖使湿地严重退化,对越冬水鸟构成威胁。为了解湿地变化对越冬迁徙水鸟的影响,2007年11-2008年4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安徽菜子湖和升金湖11个样带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湖泊渔业模式对水鸟分布的影响。两个湖泊共统计到越冬水鸟7目12科43种。其中,菜子湖群38种,密度为8.2ind./hm2;升金湖42种,密度为3.5ind./hm2,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在12月底-次年1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类型越冬群最大数量出现的具体时期有所不同。根据水鸟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水鸟栖息地分为三组。水鸟的分布与渔业模式有关,在自然捕捞区,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密度较大,在围网养殖区密度较小,而鹭类的密度在各湖区变化都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发展可持续渔业对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越冬水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