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过量的乙醇和生产环己酮的副产混合二元酸为原料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以己二酸二乙酯为主的产物。通过反应动力学实验,建立了分水条件下酯化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此条件下表现为二级不可逆反应,测出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8.63 kJ/mol,指前因子k0=1.277×10-4L·mol-1·min-1,为反应器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2-甲基-1,4 对苯二酚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开发成功的2-甲基-1,4对苯二酚催化合成工艺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对硝基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2-甲基-1,4对苯二酚的反应动力学,提出连串反应机理,用体系生成物浓度变化量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体系的反应速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中的参数,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在温度356.15-368.15K范围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α=67.750kJ.mol^-1,介于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40-40kJ.mol^-1之间,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的花生油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酯交换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中的酯交换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5,反应的活化能Ea=28.85 kJ/mol.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的产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4.
对甲基磺酸和金属锡粒合成甲基磺酸亚锡新工艺的反应表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甲基磺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结合阿累尼乌斯公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该反应的表观反应动力学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甲基磺酸与金属锡生成甲基磺酸亚锡的化学反应是液-固相表面反应,属于零级反应.在393.15~423.15 K范围内,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7.02 kJ.mol-1.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含硅固化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利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羟基硅油和二乙胺合成了新型的环氧树脂含硅固化剂,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了合成固化剂的分子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合成固化剂/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并对固化制度进行了优化计算.采用分析固化动力学常用的Kissinger等分析方法,对体系表现活化能和反应级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体系的表观固化活化能为57.07 kJ/mol,反应级数为n=0.9203.外推法得到体系理论凝胶温度Tgel =366.51 K、最大固化速率温度Tcure=386.44 K、后固化温度Ttreat=397.30 K.  相似文献   

6.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八酯,主要探讨了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丙烯酸十八酯在进行溶液聚合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引发剂的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Aa=123.4,活化能Ea=29.72kJ/mol,在实验条件下,溶剂结构对丙烯酸十八酯的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显的影响,聚合反应过程中,没有加速聚合现象;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四咱溶剂链转移常数的次序为: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  相似文献   

7.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碱式碳酸锆在空气气氛中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热分解升温速率分别为10 ℃/min、20 ℃/min、30 ℃/min,根据固相反应动力学理论及TG-DTG数据,计算其动力学参数. 采用Kissinger-Akah-Sunose方程与Flynn-Wall-Ozawa方程及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推导了其最可几机理函数. 结果表明,碱式碳酸锆非等温热分解分为四阶段,第Ⅰ阶段表观活化能为94.963 kJ/mol,指前因子为27.407 6~27.864 1,最可机理函数为NO.27,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制;第Ⅱ阶段表观活化能为309.781 kJ/mol,指前因子为57.730 4~58.873 6,最可几机理函数为NO.28,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制;第Ⅲ阶段表观活化能为362.591 kJ/mol,指前因子为53.268 8~55.034 6,最可理机函数为NO.21,化学反应机制. 为以碱式碳酸锆作为原料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及碳酸锆铵、碳酸锆钾等衍生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氯化1-甲基-3-(2-甲基烯丙基)咪唑[(MA)MIM]Cl合成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优条件为:n(2-甲基烯丙基氯)∶n(N-甲基咪唑)=1.4∶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研究了[(MA)MIM]Cl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均相条件下,此合成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出了动力学方程,其指前因子A=1.166×108mol.g.min,活化能Ea=75.58 kJ/mol,为设计合成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恩诺沙星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恩诺沙星的动力学规律,通过实验得到高锰酸钾氧化恩诺沙星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并考察了高锰酸钾初始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常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恩诺沙星的氧化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高锰酸钾初始浓度、pH、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高锰酸钾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快;相对于中性条件,高锰酸钾氧化恩诺沙星的反应更容易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发生.此外,高锰酸钾氧化恩诺沙星的反应表观活化能Ea=53.27 kJ/mol,略低于一般的化学反应,说明该反应在一般水处理条件下较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甲醇中的酯交换反应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的花生油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酯交换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中的酯交换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5,反应的活化能En=28.85kJ/mol.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的产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1.
在常压、328~348K温度范围内,研究了用HZSM-5 沸石分子筛作催化剂的乙酸乙酯催化水解宏观反应动力学, 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水酯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对催化水解的影响。实验数据采用拟均相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回归,得出乙酸乙酯催化水解的正逆反应活化能为28.5kJ·m ol- 1和22.5kJ.m ol- 1。与催化剂浓度关联的最终速率表达式为:K+ = (7.28579×10- 9C- 4.36372×10- 7)exp(- 3.428/T)K- = (7.81465×10- 9C- 3.51285×10- 7)exp(- 2.706/T)  相似文献   

12.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air-aged La203 in argon atmosphere was studied using nonisothermal TG-DSC. X-ray diffraction and TG-DS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ged powder was composed of La(OH)3 with small amounts of oxycarbonate.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air-aged La2O3 involves the two-step decomposition of La(OH)3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oxycarbonate. The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two-step decomposition of La(OH)3 was carried out using Coats-Redfern and isoconversion (Ozawa) methods. The kinetics of the two-step decomposition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model A (m=1.5, m is the model parameter) and A (m=2.5), respectively.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first step is 136-144 (Coats-Redfern) and 137-164 kJ/mol (isoconversion).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second step is 191-194 (Coats-Redfern) and 186-213 kJ/mol (isoconversion).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含磺酸基的介孔分子筛SBA -15 -HSO3 。采用X 射线衍射、N2 吸附-脱附分析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 制得的SBA -15 -HSO3 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二维六角结构, 并且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以乙醇和叔丁醇为原料, SBA -15-HSO3 为催化剂合成乙基叔丁基醚(ETBE), 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在钢密封间歇反应釜中进行, 且消除了内外扩散的影响。改变原料浓度和反应温度得到了醚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实验数据。线性回归得动力学方程r=kC1.5A C-0.5B , 求得频率因子为1 .3 ×107 h-1 , 活化能为52 .86 kJ/ mo l。根据机理近似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k′C1.5A C-0.5B , 频率因子为1 .2×107 h-1 , 活化能为52 .56kJ/ mol。因此, 可近似认为表面反应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4.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甲醛和异戊烯普林斯(Prins)缩合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间歇反应器内保持2.0MPa的压力,在反应温度60~100℃的条件下,甲醛和异戊烯发生Prins缩合反应生成4,4,5-三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根据合理假设提出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反应级数及各项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均增加;计算得出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1.74、85.04kJ/mol。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6.866×103、3.75×1010,从而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氨基)苯胺)作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测定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反应活化能。其聚合速率方程:Rp=K(ACPDA)^0.48(AM)^1.02,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6.8kJ/mol;同时讨论了影响本聚合反应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硫酸为催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醋酸丁酸纤维素的酯化反应,通过测定其酰基含量分析酯化反应的程度,探讨了酯化反应动力学,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实验得到CAB-381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g精制短棉绒恒温括化12h,V(正丁酸):V(乙酐)=5:1,70℃反应1.5h,水解1h;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丁酸纤维索的酯化表现为一级连串反应,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的表观括化能Ea=7.92kl/mol,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7.31×10^-5e^-7920/RT(s^-1)。  相似文献   

17.
对高钙低品位氧化锌矿在NH3-NH4HCO3-H2O体系中的浸出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矿浸出过程遵循"未反应核缩减"模型,即遵循动力学方程:1-(1-α)1/3=k.t.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6.489 kJ/mol,浸出过程由外扩散过程控制.增强搅拌强度、提高总氨浓度及反应温度均可加快该矿石中锌的浸出速率,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锌的浸出速率.  相似文献   

18.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opper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ing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reaction model of shrinking core. The re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dissolution of free copper oxide and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ore. At this stage,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is very fast (leaching efficiency is larger than 60%).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diffluent copper oxides, whos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43.26 kJ/mol.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chemical reaction is the control step,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H2SO4 is 0.433 84. The thir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and silicate ore wit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16.08 kJ/mol, which belongs to the mixed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过氧二异丙苯(DCP)的热流和热失重数据,通过相关模型确定DCP的热动力学参数.热流曲线表明DCP先熔融再分解,熔点为39.5℃,吸热焓为110 J/g,放热峰温为165℃,分解热焓500 J/g;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分解温度参数出现热延滞,放热峰断面扩大;采用 Borchardt-Daniels方法确定DCP的活化能为140 kJ/mol,反应级数为1.热重曲线表明DCP为一阶段热失重,失重峰峰温为170℃,失重率近9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失重温度参数出现延滞,但失重率降低;采用非模型动力学方法确定DCP在转化率为0.3~0.9之间的表观活化能接近,其均值为102.8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