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室温条件下,0-6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 室温条件下,0—6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室温条件下,0~6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0-6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条件下,0~6 h内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其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室温条件下,0-6 h内,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维生素C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前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而其配伍体系在6h后略微变黄;维生素C的含量在未与甲磺酸培氟沙星配伍时降解约5%,在其配伍体系中降解接近10%;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是否与维生素C配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在本配伍体系中降解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种常用药物在5%葡萄糖溶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25±1)℃放置2 h,观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性状、pH值的变化,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变化。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2 h后,含量下降5.6%,而与其它几种药物配伍除有关物质略有增加外其余各项考察指标均较稳定。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可与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3种药物配伍使用,但建议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使用时在1 h内使用完。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与右旋糖酐 40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从林 《医药导报》2003,22(3):179-179
目的: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右旋糖酐 40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维生素C在右旋糖酐 4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观察配伍液外观、pH变化.结果:在25℃下,0~6 h内,配伍液均无色澄明,pH值、含量变化不大.结论:维生素C注射液与右旋糖酐 40注射液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6.
头孢米诺钠与利巴韦林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晨  诸林俏 《中国药业》2008,17(12):27-27
目的分别于25℃和37℃条件下考察头孢米诺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NS)及5%葡萄糖注射液(5%GS)中8h内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点配伍液中头孢米诺钠与利巴韦林的含量,同时考察配伍后pH值、外观及吸收曲线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8h内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两药在NS及5%GS中配伍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两种抗菌药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一荣 《中国药业》1999,8(8):13-14
研究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莫洛西林钠粉针、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1℃和25±1℃美洛西林钠粉针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溶解速度、溶液的pH值、澄明度没有变化,特别是溶解后两者的稳定性良好。在25±1℃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24h含量降低1%,PH值变化不明显;在8±1℃配伍,有极少替硝唑结晶析出,加热至30℃溶解后,2~4h含量降低1%,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上述两种抗菌药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8.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两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强 《上海医药》2004,25(12):559-560
目的:观察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主成分莪术醇在8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测定其pH值。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2种药物配伍后,pH值随加入药物的不同而不同,但主要成分莪术醇在8h内无明显改变,头孢唑啉钠含量变化不明显,维生素C含量变化较大,8h后相对含量已下降至54.63%。配伍后外观颜色均无改变。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可与头孢唑啉钠配伍,与维生素C配伍宜在1h内用完。  相似文献   

9.
兰顺  范吕林  罗淑萍 《中国药业》2004,13(11):32-33
目的:于25℃,30℃,37℃温度下考察氨甲苯酸、酚磺乙胺与维生素 C注射液在生理盐水、5% 葡萄糖和5% 葡萄糖氯化钠大容量注 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配伍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的含量变化,以氧化还原法测定维生素 C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及 pH值变化.结果:3种药物在3种大容量注射液中配伍后,0~4 h内,外观、 pH及含量基本稳定.结论:氨甲苯酸、酚磺乙胺与维生素 C配伍后4 h内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室温(25℃)下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8种临床常用药物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不同配伍时间,观察8种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其中7种配伍液,测定pH值并采用HPLC法测定头孢地嗪钠含量。结果室温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后出现外观变化;与维生素K1、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胰岛素、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后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地嗪钠含量〉90%。结论室温6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维生素K1、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胰岛素、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稳定,而与氨甲苯酸注射液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1.
刘留成  赵俊 《中国药师》2009,12(1):75-77
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4种常见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常规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雷贝拉唑钠含量,观察外观、不溶性微粒以及pH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pH、雷贝拉唑钠含量基本无变化;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在37℃条件下8h内含量及pH差异较大,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在0.9%氯化钠注射剂、5%葡萄糖注射剂及5%转化糖注射剂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按临床常规用药剂量加入3种输液中,分别于25、37℃不避光条件下放置8 h,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配伍液中药物的含量,观察外观性状并测定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结果 25C时,夫西地酸钠在3种溶媒中的含量在8 h内无明显变化;37℃时,夫西地酸钠在3种溶媒中的含量在4 h内无明显变化,但8 h后明显下降(浓度下降接近或超过10%);两种温度下8 h内配伍剂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除了可与0.9%氯化钠注射剂、5%葡萄糖注射剂配伍外,还可与5%转化糖注射剂配伍;并且与3种输液配伍后,应置阴凉处储存,于8 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法莫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思平  徐少英 《中国药师》2006,9(12):1130-1131
目的:考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 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 pH 的变化。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 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h 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于8 h 内使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海峡药学》2010,22(3):14-16
目的研究在室温20℃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哌酮钠加入5种输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mg·mL^-1的溶液。在室温20℃下,于配伍后0、0.5、1、2、4、8h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配制后8h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分别为98.96%、98.77%;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有所下降,分别为96.55%、97.62%、96.43%。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最好,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群  庞卫国  丁峰  石庆平  王靖 《中国药房》2010,(42):3983-3985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25、37℃下于0、1、2、4、6、8h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米诺钠和培氟沙星含量,同时记录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0~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头孢米诺钠和培氟沙星的含量、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注射用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中可以配伍使用,宜在6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上述4种输液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室温6h内喜炎平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用维生素B6及10%氯化钾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炎平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与3种注射剂配伍后6h内喜炎平的含量,观察配伍后喜炎平含量、6h内溶液的外观及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喜炎平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与上述3种注射剂配伍6h内外观均无明显变化;喜炎平注射液与注射用维生素B6配伍后含量有所下降,但3h内基本稳定,pH略有下降;喜炎平注射液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配伍后含量略有上升,但总体变化不大,pH略有上升;喜炎平注射液与氯化钾注射液配伍后含量、pH都变化不大。结论在室温条件下,喜炎平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与上述3种注射剂在6h内配伍基本稳定,但与维生素B配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9.
郑芳  李聪  黄麟杰  刘慧敏  朱雪松 《安徽医药》2013,17(8):1302-1304
目的考察室温(25℃)下,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分别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测定0~6 h内配伍液中头孢孟多酯钠和卡络磺钠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和测定其pH值。结果在室温(25℃)下、6 h内,配伍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pH值和含量均变化明显。结论在室温(25℃)下、6 h内,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