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CD16+CD56T淋巴细胞;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水平;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GGT呈负相关。PBC患者血清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肝功能严重损伤的PBC患者IL-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血清IL-2和TNF-α水平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P和GGT呈正相关。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浓度与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紊乱在PBC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对于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分为肝郁脾虚证50例(脾虚组)与脾胃气虚证48例(气虚组),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都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脾虚组加苍术健脾燥湿,气虚组加赤芍以凉血解毒,疗程均为4周。结果脾虚组与气虚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与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脾虚组CD4+CD25+Foxp3+/CD4+与CD4+CD25+/CD4+值分别为(5.77±0.55)%和(6.58±0.78)%,气虚组分别为(5.83±0.51)%和(6.25±0.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2组治疗后CD4+CD25+Foxp3+/CD4+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能兼顾各种症状,并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从而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累及小叶内和间隔胆管,其特征为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纤维化,最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最早发现于1857年,但其临床特征直到1950年才开始得到充分认识。目前PBC被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有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它的发生和发展与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最高发病率为400/百万人。PBC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其中90%~95%为女性,大部分集中在30~70岁之间,儿童少见。在美国,PBC患者的10a生存率估计为59%,而在全球人口中相应的生存率为81%。  相似文献   

5.
刘浩 《光明中医》2020,(3):304-30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TBA、TBIL、GGT、ALP、AST、ALT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IgM、IgG更低(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与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52-1054
介绍陈建杰教授诊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认为本病脾虚湿热熏蒸肝胆,瘀热阻络,终致癥积,治疗以顾护中州、理脾化湿为本,贯穿病程始终;清热利湿退黄、凉血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分期论治,各有侧重;注意兼症,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因病机复杂,合并症状繁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冯兴华教授治疗该病时辨证独到,贯通中西,用药精巧。主要介绍了冯兴华教授运用疏肝利胆、健运脾胃、清热利湿、行水逐瘀、滋补肝肾等法治疗PBC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钟艳梅 《吉林中医药》2009,29(4):317-317
1病案举例 李某,女,44岁,2008年9月8日初诊。患者因间断乏力、尿黄伴皮肤瘙痒45d来门诊治疗。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为阴性,AMA(+),ANA(-),肝功能ALT150U/L,AST145U/L,GGT629U/L,ALP977U/L,TBIL44μmol/L,DBIL32.4μmol/L,GLU5.1mmol/L,TG1.2mmol/L,血尿常规正常,腹部B超显示胆囊壁不光滑,肝颗粒增粗。查体: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伴抓痕,心肺未见异常。患者平素畏寒,喜热饮,情志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该患者无烟酒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择取40例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67.5%、乏力82.5%。临床体征:脾大发生率为57.5%、黄疸发生率为57.5%。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r-谷胺转肽酶(GGT)水平在肝硬化前期、肝硬化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程时间较长,在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一段时间后病变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通过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胆汁淤积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有以胆汁淤积的熊去氧胆酸、免疫异常发病机制的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免疫抑制剂、瘙痒症状、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为主要治疗对象的几种对症治疗方法,对于终末期的患者而言适合进行肝移植进行治疗.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熊去氧胆酸、糖皮质激素、其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面展开讨论与阐述,从而能够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现状以及发展状况等进行了解,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滕广帅  董福强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73-1075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幼儿贫血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治疗的贫血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所有患儿均给予铁剂、维生素及饮食强化治疗。根据治疗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完成各组调节性T细胞CD4+、CD4+CD125+、CD4+CD125+CD127low水平;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调节性T细胞与患儿治疗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CD4+、CD4+CD125+、CD4+CD125+CD127low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贫血患儿中预后良好组CD4+、CD4+CD125+、CD4+CD125+CD127low百分比高于预后差组(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幼儿贫血中呈低表达,且与患儿临床预后呈负相关性,加强调节性T细胞测定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机体在不同阶段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炎症活动和病毒复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对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肝硬化静止型和活动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活跃组和不活跃组及不同的中医证型之间分别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计数肝硬化组较慢性活动型肝炎组明显下降(P<0.05),CD4+/CD8+两组没有显著差异;肝硬化活动型组CD4+/CD8+明显高于静止型组(P<0.01);HBV-DNA活跃组CD4+/CD8+明显低于非活跃组(P<0.05)。气虚血瘀型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长期慢性HBV感染会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失调,其炎症活动程度可能与CD4+/CD8+比值升高有关,而病毒的活跃复制与该比值下降密切相关,气虚血瘀型可见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与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补体系统的关系。方法:对9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分为气滞湿阻型、肝脾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并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补体C3、C4、B因子的测定;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的血CD3 、CD4 、CD4 /CD8 、NK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D8 无明显变化;补体C3、C4、B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肝硬化的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补体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与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补体系统的关系。方法:对9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分为气滞湿阻型、肝脾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并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补体C3、C4、B因子的测定;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的血CD3^+、CD4^+、CD4^+/CD8^+、NK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D3^+无明显变化;补体C3、C4、B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肝硬化的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补体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8例肝硬化患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OME)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血浆OME浓度,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静滴OME的血药浓度曲线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为(3.34±0.38)h,明显大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健康人结果,药物清除明显减慢。结论肝硬化患者应用OME时给药剂量可减半或酌情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严展鹏  张晓震  徐东宁  叶娟  朱晓静  滕之颖  曹鹏 《中草药》2014,45(12):1731-1735
目的从调节性T细胞(Tregs)和Th17细胞亚群平衡方面来探讨抗敏平喘方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5.5 mg/kg)组、抗敏平喘方低和高剂量(4.95、9.90 g/kg)组;用卵清蛋白诱导小鼠哮喘模型,每天雾化后ig给药,连续15 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液中Th17和Tregs细胞亚群的变化比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抗敏平喘方能够改善哮喘小鼠肺组织损伤,降低淋巴细胞对肺组织的浸润水平;抗敏平喘方能够下调血液中Th17细胞比例和上调Tregs细胞比例,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抗敏平喘方同时能够显著提高血液中IL-4和TGF-β水平并降低TNF-α水平。结论抗敏平喘方能够通过影响Th17细胞和Tregs在血液中的比例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芍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给予归芍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经1个月给药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经6个月给药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疲劳、瘙痒、黄疸、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均无异常,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AST、ALT、GGT、ALP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归芍活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r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负性情绪组和无负性情绪组,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两组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量化评定,并运用统计软件对该量表中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总体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的情境性、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6个因子分值进行组间的比较及分析。[结果]除疲劳的情境性、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2个因子以外,有负性情绪组患者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总体疲劳的得分均高于无负性情绪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疲劳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口服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调肝方(基本方:黄芪、白术、苡米仁、茯苓、当归、川芎、枸杞、女贞子、旱莲草、百合、大黄、丹参、郁金、泽兰、田基黄、黄芩、山栀、连翘、公英、生地、丹皮、赤白芍各、蝉蜕、首乌、苦参)治疗,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淤胆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在生化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