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构件库资源在互联网上迅猛增长,对大量 BIM 构件资源的聚类和检索应用变得日益迫切。现有方法还缺乏对 BIM 构件所承载的领域信息提取, 基于 BIM 构件所承载的领域信息,对 BIM 构件库资源开展聚类研究:①针对 BIM 构件,提出 了一种基于属性信息量的 BIM 构件相似性度量算法,以充分利用 BIM 构件属性信息。通过与 传统的Tversky相似性度量算法以及几何形状相似匹配算法相比,其在相似性度量上效果更好。 ②基于 BIM 构件间的相似性度量算法,提出了一种 BIM 构件库聚类方法。并在 BIMSeek 检索 引擎中集成了 BIM 构件的关键字检索功能以及分类器查看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检索和查 看方式。通过与传统的 K-medoids 和 AP 聚类算法相比,其聚类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建筑设备、构件在运维阶段的良好经营管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用VB+SQL Server软件开发技术,构建了基于BIM的运维阶段建筑构件预警管理系统,实现了BIM模型中的构件、设备预警信息完整导入到预警管理系统中进行监控与管理。在系统中制作了待检设备构件库,实现将临检设备信息以邮件和短信的形式发送到运维管理人员邮箱、手机中。配置二维码信息库,在系统中直接将信息库中的文本信息生成二维码并统一管理,实现了文本信息和二维码信息的双重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3.
徐照  占鑫奎  张星 《图学学报》2018,39(6):1148
为了能够对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研究现状有较为系统 清晰的掌握,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进行梳理。 首先结合文献的统计分析,对 BIM 相关信息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预 制构件生产阶段信息交付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最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差距进行总结, 并提出相应研究建议。通过 BIM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分析总 结,明确目前预制构件生产阶段信息化管理领域现存的挑战和瓶颈,并针对性的提出 BIM 技术 在这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版本的BIM 模型,其间的差异可以 对建筑的施工和运维阶段提供决策支持。大部分BIM 模型对比都是基于目视检查、手动计数和 选择性属性检查。尽管目前有学者和相关机构研究了一些自动比较BIM 模型的方法,但大多依 赖于模型中构件的ID,而且比较的结果无法直观地体现到具体构件、具体属性上。针对以上问 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分布和位置配准的BIM 模型对比方法,即提取构件特征进行构件匹配, 从构件级进行BIM 模型对比。首先根据构件的几何信息构造构件的形状分布,计算类型相近构 件的形状分布之间的相似度;再配准构件的位置,计算位置之间的相似度;然后结合2 个相似 度进行构件匹配,比较匹配构件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出模型间的差异,并利用WebGL 进行可 视化展示。该方法忽略了构件ID 变化对模型对比的影响,并且能得出模型构件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角度出发,对中国古典建筑(CCA)构件的结构特点进行 了研究与系统化归类整理,利用BIM 技术中的参数建模方法,进行了适合CCA 构件的信息化 方法研究。提出了适用于BIM 建模的CCA 构件的分类方案和建模过程,并以斗栱中的正心瓜 栱为例,对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方法适用于CCA 木制结构构件及其他材质构件, 对于CCA 构件体系的形成和族库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BIM技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建设领域发展的热点方向,国际上有多种支持BIM技术的三维信息化软件,但不同软件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导致建设项目信息不能在软件之间有效地共享与交换,信息的不准确、不互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并统一工程项目的数据标准。IFC标准是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BIM数据标准,通过对IFC标准的研究,提出BIM构件库的建设方案,并研究得到BIM构件库中构件新增、修改、删除的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基于IFC标准的BIM构件库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为规范并统一BIM软件数据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水利建设行业的数字化技术发展,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数字化转型,以崇明岛堡镇港等 4 座水闸外移工程为例,基于 BIM 技术进行参数化设计研究与应用,通过协同设计、参数化模板库、精细化建模、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实现 BIM 技术在数字设计中的全要素和全过程的应用,推动水闸建设的数字一体化设计的发展,提升设计品质和效率。另外,通过构件数据编码与数字化模型管理平台相连通,实现模型构件、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及传递,为全生命周期内的智慧工程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有效推进设计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后续其他水利工程项目的 BIM 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智能视觉和BIM的建筑装配过程的高精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建筑装配过程能实现开发商定义的工业化标准,需要进行建筑装配过程高精度控制。使用当前方法在建筑装配的过程中对建筑装配成本、质量的控制效果达不到开发商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智能视觉和BIM的建筑装配过程高精度控制方法;首先采用BIM技术通过计算机虚拟建筑装配场地布置,建立BIM建筑装配模型,并在BIM建筑装配模型中输入建筑配件以及施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其次,在BIM建筑装配模型的各个施工构件上加上时间参数和成本计划,构成5D BIM建筑装配模型,对优化完成的5D BIM建筑装配模型进行虚拟建造,调整进度和成本计划,进而将BIM和智能视觉技术相结合,实现整个建筑装配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指导操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建筑装配成本控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行业的热门技术,多灾害是建筑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问 题。将 BIM 技术应用在多灾害研究,可以为多灾害研究提供共享、统一的数据模型,既提高了 信息利用率,又保证不同灾害分析的模型一致性。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和 Web of Science 对国内 和国际上 BIM 与地震、风灾和火灾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了各个方向的主要关键词。整体上, BIM 与多灾害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发展被视为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BIM应用的第一步就是搭建3D建筑信息模型。然而手工搭建BIM模型的效率低下,因此结合Auto CAD及Revit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基于建筑平面图的三维快速重建功能。在重建过程中,首先对建筑平面图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对重要建筑构件识别进行研究,即对直线墙体、门窗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分块思想,提出了自适应分块的墙体轮廓提取算法,解决了墙线段断开的情况,有效地提取到墙体的轮廓及其中的坐标点,从而实现了墙体、门窗的三维重建,提高了BIM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拓展应用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虚拟施工 (VC)技术作为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延伸,能够更好地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与优化,提前检测 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返工、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降低 了施工模拟的效率。本研究为了提高VC 过程中动态模拟、分析和渲染的效率,通过构建多层 次建模规则,首先定义了设计各专业、施工工人和机械在不同阶段相应发展程度(LOD)的BIM 模型,然后结合场景管理的理念对虚拟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地划分与组织,并在不同规模的场景 中调用不同详细程度的BIM 模型加以渲染,以实现不同规模场景中施工过程的高效动态模拟与 分析。本研究期望,可为虚拟施工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建筑领域的新兴技术,正在深远地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人工智能(AI)技术的跨学科应用也日趋广泛。将 BIM 与 AI 方法结合,有着良好的可行性与 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 础上,从技术、系统、应用 3 个层面,对基于 BIM 的 AI 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该领域 常用的 AI 技术,典型开发平台与开发方法,以及基于 BIM 的 AI 方法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 建筑阶段中的成功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加以分析,总结问题原因, 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建筑信息模型(BIM) 软件种类繁多、数据标准各异、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经常丢失信息。为解决不同软件之间的“信 息孤岛”问题和互操作性问题,分析了基于工业基础类标准(IFC)和gbXML 标准的绿色建筑模型 的结构框架,选取BIM 建模软件ArchiCAD 和绿色建筑性能分析软件Ecotec,对基于IFC 和 gbXML 标准的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确定了建筑信息模型在交互过程中的问 题。针对相关问题本文提出了减少IFC 标准中的信息冗余、提高IFC 标准领域层对绿色建筑信 息的支持、提高资源层对相关信息定义的针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全生命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项目 的复杂性日益增长,相应的数据量也呈爆炸性增长,如何高效地支持 BIM 应用成为建筑行业面 临的重大挑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尽管出现时间不长,但是已被广泛地认为能较为有效地 解决 BIM 应用面临的诸多问题,已经在学术和工业界得到了快速的接纳。为此,梳理了现有的 基于云技术的 BIM (“Cloud-BIM”)文献与实践,将现有的 Cloud-BIM 应用架构主要归纳为 3 个 层次: 、 数据层 服务层和应用层,并针对 3 个层次上的现有研究与实践分别进行探讨和阐述, 指出不同层次上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应用障碍。最后总结并展望 Cloud-BIM 架构研究与实践的热 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此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并与建设工程中建筑信息模 型(BIM)技术的应用不断融合,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这些技术尚未形成面向建 设项目的统一集成应用框架。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发现,云、大数据、物联网与 BIM 技术缺一 不可,只有将其充分集成才能共同发挥价值,服务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建 立了各项技术的统一集成应用框架。同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有关技术与 BIM 技术集成的 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各项关键技术及软件系统研发现状,对已有工程应用进行 了总结。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瓶颈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仍需在基础理论方法、多技 术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袁莹静  陈婷  陈龙 《软件》2020,(3):215-218
本论文根据潍坊市寒亭区农村住宅F9C住宅楼,建筑面积195.5 m2,使用面积169.7 m2,根据住宅图纸建立模型、通过建筑建模解决问题、运用BIM建模发现的问题。建立模型当中屋顶的绘制和玻璃斜板的绘制是难点,出于图纸设计和整体美观的考虑,改变部分墙体、楼板和玻璃斜板的坡度,使屋顶更加美观,优化了玻璃斜板的施工方法。由于BIM建模处于施工阶段的前一项工作,能够全面地体现整体建筑,做好数据信息和几何信息的控制,同时可以监控施工中工程信息的变化的同时更改信息实时记录,弥补了传统成本控制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缺失,不仅对图纸设计进行改良避免了施工过程的损失,还对工期和质量的控制保障有所提高。对于BIM这个新兴产品,在国内没有被广泛的接受,原因不单单包括大部分人对BIM的陌生和只有少数人拥有BIM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和投资方不愿意对该业务资金的投入,BIM在国内发展缓慢。经过时间累计,BIM对工程成本控制的优点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也将会带动建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卫星  巨云华 《图学学报》2018,39(6):1231
为改变当前本科院校钢结构桥梁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主动适应教育、建筑 行业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新趋势,针对该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特点,我校尝试结合建筑信息 模型(BIM)技术和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将 BIM 技术和 VR 技术融入 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中,建立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教师协作引导的新型教学体系。 通过以钢桁梁课程实践设计为例,论证了引入 BIM+VR 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介绍 了应用 Revit、Navisworks 和 Fuzor 软件建立 BIM 和 VR 体验环境的实践过程,总结了引入 BIM 技术和 VR 技术到钢结构桥梁教学实践课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部分对策,以期改善教学困境, 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的施工和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 存于各自的监测系统中,产生“信息孤岛”局面,难以对其进一步的融合分析,使其产生更大的 价值。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支持将传感器数据与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和应用,但是面向BIM 存储的工业基础类国际标准(IFC)对传感器数据的定义和描述仍有缺陷。为此,提出了基于IFC 的传感器信息存储方法与应用流程,分析了IFC 中与传感器有关的信息描述和关联机制,进而 通过自定义属性集的方式扩展了IFC标准,最后以北京槐房再生水厂项目为应用案例验证了IFC 扩展内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