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和干扰素α-2b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3例(23只眼)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分别于术时、术后1d、3d、7d、14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15~25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23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0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6个月眼压从术前的(36.42±5.64)mmHg降低到(15.73±2.99)mmHg(t=11.465,P<0.01)。术后24个月末,手术的成功率为65.8%(寿命表法)。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2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干扰素α-2b(IFN-α-2b)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维持有效滤过道的辅助作用。方法施行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因滤过道瘢痕化而导致眼压升高的39例(41眼)实施IFN-α-2b滤过泡针刺修复术5×105IU/次。结果有效(包括加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者)28眼(68.29%),无效13眼(31.71%)。结论应用IFN-α-2b实施滤过泡针刺IFN-α-2b注入修复术对于抑制滤过道的瘢痕形成,维持及建立功能性滤过泡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9例(73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3d在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溶解液0.5mL(5×105U),手术后5d开始使用干扰素α-2b眼液滴眼,持续用药2mo。结果: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维持在2.8kPa(21mmHg)以下,房水流畅系数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达91.7%。结论:干扰素α-2b能减少滤过道疤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使用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早期包裹囊状泡进行针刺分离和泡内注射干扰素α-2b的疗效.方法 对21例(21只眼)早期(术后8~30d)的包裹囊状泡应用干扰素α-2b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泡内注射1~5次不等,随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眼压及滤过泡形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眼压平均为(25.82±4.65)mmHg,治疗后为(15.20±5.43)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1).随访1、3、6个月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4.66±4.36)、(13.97±2.69)、(14.98±4.61)mmHg,功能滤过泡形成率80.95%(17/21),条件成功率90.48%(19/21).随访6个月后平均眼压与治疗前的平均眼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结论 应用干扰素a-2b对早期包裹囊状泡行针刺分离和泡内注射治疗可挽救一些频临失败的滤过泡,提高率过性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好地疗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α-2b与实验性滤过性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alpha2b,IFNα-2b)在不同给药方法及不同剂量下对兔眼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影响,选取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全部行标准统一的巩膜咬切术,采用湿棉片敷贴给药和结膜下注射的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术后的疗效,包括滤过泡存留情况、滤过区组织学检查、成纤维细胞计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湿棉片敷贴5×105IU/ml或1×106IU/mlIFNα-2b5分钟,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均无明显差别;结膜下注射5×105IU或1×105IU能有效减少滤过区疤痕组织增生,且5×105IU效果比1×105IU好;实验条件下,未引起明显的眼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采用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结膜下注射α-2b干扰素,隔日一次,共12次。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21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1mmHg=0.133kPa)。19例存在功能性滤过泡,虹膜及前房角处新生血管退缩无残留。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干扰素应用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干扰素抑制滤过性手术瘢痕形成的作用进行研究。对家兔进行小梁切除术,并于手术当时,术后第3天、7天、在滤过泡内注射干扰素10万U,分别做滤过泡,滤过功能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干扰素能改善滤过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可以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扰素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迟蕙费兴波①余顺麻丛田丽伟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对27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手术当时、术后2、5、7、10天于滤过泡内注射干扰素一次(10万u/次),同时进行滤过泡、滤过功能及眼压的观察。结果显示,干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射静脉血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将36例(42眼)均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后(术中均使用丝裂霉素C,MMC)出现滤过贫血的青光眼行静脉血注射,随访3-12个月。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形态,并行结膜囊荧光染色。治疗成功标准:滤过泡贫血区改善与周围正常滤过泡无明显界限。每日注射1-2次。结果36眼一次注射成功,5眼2次注射成功,1眼因术后1年就诊,贫血区的滤过泡包裹而注射无效行滤过泡修补术。成功率97.7%,治疗成功的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治疗后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升高18例(43.9%),升高范围≤5mmHg,Ⅰ°前房积血2例(4.9%),41眼均无滤过泡旁注射针孔渗漏。结论静脉血滤过泡贫血区内注射是一种可以治疗青光眼抗瘢痕药物应用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羊膜与干扰素α-2b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纤维增殖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日本大耳兔30只(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2组右眼(30眼,为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组A左眼(15眼,为干扰素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组B左眼(15眼,为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3d、5d、7d、14d、30d、60d观察各组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并于术后3d、7d、14d、30d、60d分别处死2组各3只动物,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观察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情况。结果术后7d,羊膜组眼压为(9.95±2.15)mmHg(1kPa=7.5mmHg),对照组眼压为(12.27±1.95)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组眼压为(10.14±2.27)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羊膜组与对照组、干扰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组滤过泡形态均以Ⅱ型为主;术后5d、7d、14d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占有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羊膜组早期炎症反应重于其他2组,术后3d光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于羊膜植入区;术后7d电镜下可见滤过通道大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干扰素组术后早期光镜和电镜下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和干扰素α-2b均能降低眼压和延长滤过泡保留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生物羊膜作用优于干扰素α-2b,但是植入陈旧生物羊膜手术区炎症反应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失败的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和应用干扰素-α2b(INF-α2b)的疗效。方法将50例(50眼)早期失败的滤过泡(术后3月内)的病例随机分为INF组和对照组,各25眼。INF组应用干扰素-α2b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结膜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滤过泡按摩。随访6~12月。结果治疗前INF组与对照组平均眼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F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31.00±5.57)mmHg,治疗后为(9.3±1.13)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月后,INF组平均眼压为(12.30±3.56)mmHg,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0%,条件成功率为88%;而对照组此3参数依次为(17.37±5.79)mmHg、48%和56%,两组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INF组上述3参数为(14.15±4.6)mmHg、76%和84%;对照组为(23.35±6.05)mmHg、40%和52%,两组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干扰素-α2b对早期失败的滤过泡行针刺分离和结膜下注射治疗,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失败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传统干扰素α-2b(IFNα-2b)滴眼液相比,观察IFNα-2b原位凝胶滴眼剂在家兔实验性滤过手术后的抗瘢痕化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全部家兔均双眼进行标准小梁切除手术。右眼作为实验眼,左眼作为对照眼。手术第2天起右眼滴用IFNα-2b原位凝胶或滴眼液,4次/d,持续至术后14d。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变化。术后28d,处死所有家兔,取滤过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滤过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除术后第2周滴用IFNα-2b滴眼液组双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外,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家兔眼压右眼均低于左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使用原位凝胶眼的眼压均低于使用滴眼液眼的眼压,但是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区HE染色发现IFNα-2b滴眼液组巩膜瓣下纤维结缔组织明显较对照组少,成纤维细胞相对较少,并可见部分滤过泡间隙。IFNα-2b原位凝胶组可见巩膜瓣下结缔组织形态较规则,成纤维细胞较少,可见明显滤过泡间隙。所有手术眼均未发现明显眼部炎症表现。结论 IFNα-2b原位凝胶及IFNα-2b滴眼液均能显著抑制家兔实验性滤过性手术后的瘢痕形成。IFNα-2b原位凝胶的抗瘢痕作用略优于滴眼液。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临床疗效,对11例(13眼)青光眼施行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结果术后随访1~6月,9例(11眼)眼后控制在正常,2例(2眼)术后眼压仍高于正常范围,无1例出现术后低眼压。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作者就术后低眼压进行讨论,认为与手术中操作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γ-干扰素对实验性青光眼滤过术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在实验性青光眼滤过术中抗结膜下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每组8只16眼。均行小梁切除术,用药组于术毕即刻、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结膜下注射γ-IF500×10^3 IU,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作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滤过泡及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IOP:2组术后IOP均较术前下降,但2组间术后IOP无差异。功能性滤过泡:用药组14眼,对照组6眼。电镜观察:术后21d,用药组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纤维排列紊乱。光镜观察:术后21d,用药组结膜下组织疏松,可见纤维间隙,成纤维细胞较少;对照组结膜下被纤维组织填充,成纤维细胞较多。结论γ-IF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及巩膜瘘道阻塞,提高滤过术成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眼科新进展2007;27(2):99-1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丧失的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5例(2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丧失者,行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球结膜下注射,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26.5mmHg,治疗后6个月平均眼压16.5mmHg,其中眼压降至10.5~20mmHg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22只眼(88%)。结论针刺分离联合IFNα-2b球结膜下注射对早期滤过泡功能丧失者,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因小梁切除术后发生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而行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结膜下注射的患者25例(27眼),随访时间在12m以上。结果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3.85±10.6)d(9d~60d)。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22.51±5.30)mmHg(10~32mmHg),分离后2d,眼压下降至(11.57±4.82)mmHg(4~21mmHg),在随访终点眼压为(17.26±7.72)mmHg(7~20.3mmHg),与分离前眼压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55.56%(15眼),条件成功率为37.04%(10眼),总有效率为92.6%。针刺分离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滤过泡被动渗漏和低眼压,短期内可恢复,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滤过区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是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付晶  郝磊  王怀洲 《眼科新进展》2011,31(4):350-354
目的研究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后的滤过泡形态特征和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25眼),其中一组在术毕滤过泡下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试验组),另一组常规缝合结膜(对照组)。观察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采用各时间点裂隙灯照像评分作为参比标准,用前节OCT扫描滤过泡,观察滤过泡形态,并记录滤过泡的横径、纵径、高度、泡壁厚度。结果试验组在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少。术后1周试验组眼压:(10.5±4.6)mmHg(1kPa=7.5mmHg),对照组(9.2±4.4)mmHg(P=0.3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眼压(9.7±2.7)mmHg,对照组(11.2±5.3)mmHg(P=0.221);术后3个月试验组眼压(10.8±3.8)mmHg,对照组(13.8±6.3)mmHg(P=0.047);术后6个月试验组眼压(11.6±4.9)mmHg,对照组(15.2±5.2)mmHg(P=0.037)。在各个时间点裂隙灯照像评分中试验组滤过泡的高度、弥散范围、血管生长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前节OCT扫描显示试验组滤过泡的横径、纵径、高度都显著大于对照组,泡壁厚度无显著差异,但是部分滤过泡显示为包裹型。结论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后滤过泡更加隆起、弥散,而泡壁厚度没有明显变化。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和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后3~6个月时眼压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滤过泡的活体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n C  Wang NL  Qiao LY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5):461-464
滤过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而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是导致滤过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医师对于滤过道状态的判断,尤其对那些术后早期眼压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观察并分析其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出现瘢痕化趋势的滤过道应进行早期干预,如应用抗代谢药物、按摩眼球等方法,均有利于维持滤过道的通畅,提高手术成功率.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对青光眼术后患者活体滤过泡形态和功能的观察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性滤过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3例(27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发生的功能不良性滤过泡行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结膜下注射,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采用Van Buskirk裂隙灯显微镜分型法和Leung前节-OCT检查法相结合评估滤过泡治疗前后的形态和功能.结果 功能不良性滤过泡的发生时间为术后(51.04±23.09)d(19~89d).治疗前患眼眼压为(22.77±8.65)mmHg(10~45mmHg)),随访终点眼压为(16.68±3.37)mmHg(7.70~2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66.67%(18只眼),条件成功率为25.93%为(7只眼),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滤过泡区结膜下出血(37%)和结膜破裂(22.22%),治疗后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 针刺分离联合滤过区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是治疗功能不良性滤过泡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AS-OCT能客观、及时评估功能不良性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观察组〉21mmHg者1眼,对照组〉21mmHg者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