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废催化剂Pd—Al2O3中提取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洪  林桂燕 《贵金属》1997,18(1):25-27
用盐酸-氧化钠溶液选择性从含Pd废催化剂中浸出Pd,控制浸出液中Al离子浓度,用Fe置换法富集Pd。本工艺已用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
从载体的改性,包括载体的预处理、制备过程中加入特定元素;以及催化剂的制备,包括活性金属负载方法、浸渍过程中添加助剂等方面,综述了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所采用的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工艺使用的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对于普遍使用的钯载体催化剂,助剂对载体的改性和催化剂的制备优化具有显著的效果。固定床工艺近期仍将是国内双氧水生产的主要方式,加强助剂添加和活性金属替代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进流化床工艺取代固定床工艺,增加单套装置产能是未来国内双氧水生产发展趋势,需加强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钯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的催化加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莉  王元瑞  于宝洁  张龙 《贵金属》2003,24(2):7-10
探讨了用于对硝基苯酚加氢的催化剂-Pd-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和在常温常压下用该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制对氨基苯酚(PAP)的合成路线,并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和加氢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PAP的收率可以达到92%,质量标准符合医药级。通过与其他用于制PAP的催化剂相比较,Pd—壳聚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Pd/Al2O3催化剂因其优异的甲烷燃烧催化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消除和控制燃气发动机污染物的排放。通过综述近20年来Pd/Al2O3甲烷燃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系统地讨论了活性组分、助剂以及制备方法等因素对Pd/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耐水及耐硫中毒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利用新型制备技术制备掺杂非金属助剂的双贵金属或多贵金属活性组分的Pd/Al2O3催化剂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甲烷燃烧催化剂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乙酰丙酮钯、氯化钯和硝酸钯作前驱物,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Pd/C催化剂,以松香歧化反应评价其活性,研究了活性炭类型、载体预处理、溶剂、还原方法及温度等因素对Pd/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活性炭作载体有利于钯在其表面的均匀分布和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以Pd(acac)2作前驱体,以及使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与用无机配合物前驱体相比,制备的Pd/C催化剂活性较高;TG-DTA分析表明Pd(acac)2在350℃下完全分解,基于此结果,作者在350℃条件下采用氢气干法还原,制备出活性略高于从日本进口的Pd/C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Pd/γ-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载体内部有Pd元素,Pd和载体γ-Al2O3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在对甲烷与氘化氢间的氢氘交换反应中,Pd/γ-Al2O3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金属Pd/Al_2O_3催化剂和双金属Pd-Coy/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催化2-乙基蒽醌加氢反应。利用N2吸脱附、ICP-AES、XRD、CO化学吸附、TEM、EDX、XPS等表征催化剂的比表面、物相结构以及电子结构。加氢结果发现与单金属Pd/Al_2O_3催化剂相比,双金属Pd-Co0.2/Al_2O_3催化剂加氢效率从11.8 g/L提高到13.5 g/L,选择性从87.2%提高到95.2%。从XPS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掺杂Co后,一部分Pd颗粒将电子转移到氧化的Co上,形成Pd-Coδ+结构。由羰基活化机理可知,Coδ+吸附C=O中氧的孤对电子,活化C=O,使得C=O加氢反应变得更容易,从而Pd-Co催化剂表现出高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不同Pd含量的催化剂,通过XRD、H_2-TPR、BET等分析表征技术和以油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的加氢反应体系,考察了Pd含量对催化剂催化加氢脱氧性能和催化加氢饱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Pd有助于提高Pd在载体上的分散度,减小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强度,从而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和加氢饱和性能,也可使油酸甲脂的加氢脱氧方式越容易按加氢脱羧或脱羰的方式进行;2%Pd/γ-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加氢脱氧转化率和加氢饱和转化率均为100%,且加氢脱氧方式完全按加氢脱羧或脱羰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胡龙  李骞  董海刚  饶雪飞  邹强  杜安睿 《贵金属》2016,(Z1):110-114
介绍了铂族金属中钯的二次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废Pd/Al_2O_3催化剂的来源、特点及性质;详述了目前从该催化剂中回收钯的主流湿法工艺技术;从实际生产出发,对工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共浸渍法制得了Pt-Rh-Pd/CeO2-La2O3/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配气测试系统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CO的氧化,选择最佳催化剂的配比为Pt-Rh-Pd 0.1%,CeO2 5%,La2O3 4%,对NO的还原,其最佳配比为Pt-Rh-Pd 0.1%,CeO2 4%,La2O3 4%。稀土氧化物(La2O3、CeO2)作为助剂,能改善Pt-Rh-Pd/CeO2-La2O3/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不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Rh催化的[5+2]反应是一类高效快速构筑多官能团化七元环的重要方法。介绍了常用的Rh催化剂及其配体;分别基于乙烯基环丙烷(VCP)和劳腾施特劳赫中间体类型的Rh催化[5+2]反应;Rh催化的[5+2]反应机理;Rh催化的[5+2]反应在复杂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唐计龙 《大型铸锻件》2012,(4):35-36,45
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工艺试验,分析影响电磁感应加热效果的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加氢反应器顶部、底部弯管焊后中间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沉淀还原法制备负载型Ru-Zn/ZrO_2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式对苯选择性加氢制环己烯催化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物理吸附仪等设备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ZnSO_4·7H_2O的添加顺序对催化剂性能有明显影响;同步添加RuCl_3和ZnSO_4共沉淀还原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较优,苯转化率40%时环己烯选择性达83.2%,循环使用5次后,环己烯的收率仍保持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作者合成了4种膦配体钌配合物,并将它们应用于催化阿维菌素的氢化反应中,研究了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并考察了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uCl2(PPh3)3、RuH(COOCH3)(PPh3)3有一定的催化性能;当氢气压力1MPa,温度60℃,反应6h,RuCl2(PPh3)3的催化效果较好;使用钌配合物催化阿维菌素的氢化反应能降低伊维菌素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氨氧化装置非稳态瞬间反应的高热效应与催化网失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远涛 《贵金属》2003,24(2):42-48
分析了生产硝酸的氨氧化装置中的基本反应和非稳态反应。在开炉点火初期,由于脉冲式供应过量氨气,导致氨从催化网低温(低活性)区旁路到钯合金捕集网表面,在Pd的催化作用下,旁路氨与催化网所产生的NOx发生非稳态瞬间高放热反应,导致钯合金捕集网熔化和铂合全催化网粘连失效。我国高压氨氧化装置在反应初期所出现的Pt催化网失效事故,就是因非稳态瞬间反应导致Pd捕集网熔化及底层铂合金催化网熔蚀和全部催化网粘连烧结所致。笔者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双波长等吸收法测定双氧水用废催化剂中钯含量的方法,优化了测定条件,与GB/T23220-2009分析方法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双波长法等吸收法较单波长法测定钯的选择性好;测定样品中251.6~5563.9 g/t的钯,相对标准偏差(RSD,n=22)为0.387%~0.795%,允许差(3S)为6~78 g/t,相对允许差为1.2%~2.3%;样品加标准回收率99.35%~100.55%。测定结果与GB/T 23220-2009分析方法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7.
羰基合成用废铑催化剂的再生与铑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压羰基合成铑催化剂的活性及其失活机理进行了分析,综合论述了与催化剂不同失活机理相对应的催化剂再生以及铑的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以TiO2成型载体制备了Pd/TiO2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pH值、Pd负载量、焙烧温度以及还原温度等因素对粗对苯二甲酸(CTA)中的主要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加氢精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BET、XPS、XRD、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液pH值的升高会造成催化剂表面Pd原子富集,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Pd负载量0.5%时,催化剂所提供的活性中心数目足以满足4-CBA加氢所需。适当提高催化剂焙烧温度,有利于含钯前驱体的分解,催化剂还原温度过高时,会造成Pd/TiO2催化剂活性的迅速降低。Pd/TiO2催化剂的适宜制备条件为:浸渍液pH=2.0、Pd负载量0.5%、催化剂焙烧温度400℃、还原温度低于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