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特有药物,具有悠久历史。随着偱证医学的发展,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成了目前中药研究的热点。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中药治疗是肝癌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药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也快。综述近三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张理平 《中医研究》2005,18(11):60-62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认为: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调节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复方中药祛斑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能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由其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中药复方在防治肺损伤方面日益显示其优势,其作用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作者分别从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上调水通道蛋白及减轻肺纤维化等6方面,对近3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中医治则与现代药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以期为研制防治ALI的创新药物提供一定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5.
系统论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康廷国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79-1480,1526
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对中药复方的多层次性、多因素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探讨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了解中药复方的作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其要点是强调用系统论的分析观,分层次、分部分地认识复方中各因素、各层次问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目的在于提出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不应仅仅停留于理论的“说明”上,而应突出“开发”性应用研究,最终实现中药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日趋增加。无论采用溶栓、介入,还是搭桥手术等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再通后都将直接面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因此,MIRI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大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减少和预防MIRI也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课题。研究表明,中药对MIRI的预防有显著效果。笔者现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防治MIRI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栓形成,是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抗血栓药物治疗在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栓药物可按作用机制分为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直接溶血栓药物等,临床上均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现代医学对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中药抗血栓的作用机制研究也日益增多。中药作用靶点具有多样性,在抗血栓方面,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凝血机制、降低血黏度还能起到溶栓的作用。临床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常同时使用,同时使用的安全性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证据加以证实。笔者查阅大量文献,从中药复方的抗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作用,抗凝血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溶栓作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医生的用药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医药历史有记载以来,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的治愈肿瘤也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中药复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发展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各种疾病古来有之。在中医病症中并无肿瘤一说,但通过对肿瘤的认识,分析其病机,可以将其归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由此可见,肿瘤治疗是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复方能够充分调动机体的防疫机制,发挥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调控作用,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复方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药理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目前对中药复方多环节、多靶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入,以至于研究进展缓慢,国际认可程度较低。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影响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状态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 ,对中药复方的多层次性、多因素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研究 ,探讨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了解中药复方的作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其要点是强调用系统论的分析观 ,分层次、分部分地认识复方中各因素、各层次间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目的在于提出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不应仅仅停留于理论的“说明”上 ,而应突出“开发”性应用研究 ,最终实现中药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物质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粘膜的一种疾病,以发作性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IgE和肥大细胞介导的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病机是正虚邪实,正虚涉及肝、脾、肾,邪实则有气滞、血瘀、痰浊、癌毒等病理因素,临床常用BCLC分期指导该病治疗,主要分为BCLC 0期、A期、B期、C期、D期。根据肝癌的病因病机并结合肝癌的BCLC分期,可以遵循以下规律用药:初期治疗以疏肝健脾、补益气血、解毒抗癌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治疗以健脾益气、疏肝和胃、解毒抗癌为主;晚期治疗以益气养阴、补益肾精、解毒抗癌为主。西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毒副作用,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外敷疗法、穴位贴敷及穴位注射等。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累,纤维性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其持续恶化会逐步发展成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由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早期可以逆转,因此控制肝纤维化这一可逆过程,对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该文对中药及其复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可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生长因子来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和诱导活化的HSCs凋亡,促进脂联素的表达和抑制瘦素的分泌,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等多个层面有效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因此中药能通过多机制和多层面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是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蒽环类抗肿瘤药阿霉素(adriamycin,ADR)抗肿瘤谱广,已被广泛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病证的治疗,疗效显著。但ADR呈现出广泛严重的机体毒性,尤其是其在心肌细胞中累积,使得心肌组织更易受到ADR的损害,并呈剂量依赖的不可逆损伤特性,极大地限制了ADR用于临床治疗的使用剂量,并增加了癌症治疗幸存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认为,ADR的心肌毒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活性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钙过载、线粒体损伤、凋亡和自噬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网络,共同促进其心脏毒性的发展。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单一的药物或是方法可以特别有效地预防ADR引起的心脏毒性而不降低其抗癌疗效。因此,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拮抗ADR心脏毒性的药物或方法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性,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的代谢,保护线粒体损伤和拮抗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方式发挥综合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及其效应成分保护或减轻ADR引起心脏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多,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本文就近10年来中药在防治ADR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临床中药配伍ADR更安全合理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ied clinica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radiation enteritis(RE). Clinically, its treatment is mainly based on nutritional support, mucosal protective agents, somatostatin, and microecological preparations. On the ba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mainly used for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enteroclysis, acupuncture, and Tuina. It show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reliev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radiotherapy and exhibits significant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against 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wo aspects of TCM on RE, inclu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administration,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standardized Chinese medicine program.  相似文献   

16.
参阅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根据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情况,从变态反应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了解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疗效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阑尾炎性包块患者6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加奥硝唑)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生大黄、丹皮各15 g、冬瓜仁、蒲公英各30 g、川楝子、木香、甘草各9 g,金银花60 g,桃仁、赤芍各12 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另用外治法,芙蓉散(芙蓉叶、黄柏、泽兰、大黄、黄芩、冰片)以黄酒(酒精过敏者改用白醋)为引,调成糊状局部外敷包块处,外盖塑料薄膜以防蒸发,每日1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阑尾炎性包块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中药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4周灌注1次,每组患者至少完成2次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服用疏肝健脾中药,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主要观察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血凝状况等。结果治疗组的稳定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7%、55.0%,而对照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7%、31.7%,2组比较,1、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健脾中药既可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可降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结论疏肝健脾中药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阴道病又名阴道炎症,是妇科门诊多见和频繁发生的病症,具体指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相关组织的炎症。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和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candidal vaginitis,CV)是2种常见的阴道疾病,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对于BV和CV的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从原来的西药或者抗生素治疗变为如今的完全中药方剂及中西药结合方剂治疗,并且在预防BV和CV方面也有了不错的发展。与西药或抗生素相比,中药可辨证论治,疗效稳定且较好、副作用极少,患者易接受。恢复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生态环境是治愈阴道病的根本,中药对阴道病的治疗恰好从这个目的出发,但可用于治疗BV和CV的中药材种类繁多且治疗机制复杂,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权威数据库中中英文文献,对BV和CV的发病机制、用于治疗BV和CV的常见中药以及中药治疗BV和CV的治疗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反复发作的BV和CV的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文章总结了BV的3种发病机制和CV发病机制的5个过程。通过统计,能够治疗BV的主要中药有123种,能够治疗CV的主要中药有133种,能够治疗这两种病的主要中药有84种,且治疗BV和CV的主要药用成分有生物碱、苷类、酚类、挥发油、绿原酸、黄酮类、色素、香豆素等。中药治疗BV和CV的机制:体外抑菌实验、其他抗菌药物渗透率增加、细胞内溶物外漏、机体免疫力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章最后对中药治疗BV和CV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最佳机会,一般以放、化疗为主,部分患者虽有近期疗效,但毒副反应较大。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把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在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防复发转移、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