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车载诊断系统(OBD)连接汽车的CAN总线,进行车辆数据实时采集,同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本文采用TDA61芯片和WiFi无线传输单元搭建两个模块电路,一路发送汽车状态信息,另一路接收所有CAN总线上传输的数据信息.该系统扩展了车载诊断系统的外部应用,应用的汽车协议为支持OBD II的CAN总线的ISO15765协议,收发的数据通过外接串口显示.结果显示,系统实现了汽车接口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该论文运用STM32F103CBT6芯片设计了一款基于CAN总线的汽车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通过车载诊断系统(OBD)连接汽车的CAN总线,捕获总线报文数据以获取车辆状态数据,利用GPS模块获取汽车实时位置,再通过GPRS无线将数据传输至远程服务器平台。经测试,系统实现了汽车数据的采集、捕获及数据上传。  相似文献   

3.
随着售货机管理经营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开发出基于车载移动无线自动售货机是当前人们现实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需要.该系统结合GPRS、GPS、GIS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安全有效的传输协议.实现了车载终端与远程监控中心的无线通信.在监控端实时显示当前各个售货机终端的交易信息、位置以及远程控制车载终端.经过实验测试,该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指定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可移植、多维度的在途车辆及其周边驾驶环境数据在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场景库测试、不良驾驶行为谱构建以及在途实时交通管控等领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单一传感器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在精度、维度上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导致其可靠度较低。为实现多类数据传感器协同一体化,研发了一款包含激光雷达、车载运动测量与组合定位、车载踏板与方向盘位移传感器和雷视道路多维感知一体机的多模块道路环境数据与驾驶行为同步采集系统,支持多项交通数据采集任务的并行处理,融合了用户的真实驾驶行为,并基于该系统设计了依维柯某车型的数据实车采集平台。该系统由上位机与下位机两个子系统构成,集成了多模块数据采集、储存、传输与标定等功能,且对各个模块完成了时间同步处理,适用于两客一危场景,并设计了易操作的上位机用户交互界面,对多模块数据实现实时可视化,直观查看各时段数据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传统汽车工作逻辑,设计满足新能源汽车特征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是一种新趋势.设计了一种基于S3C6410主控芯片的多功能通用车载数据收集模块,并给出了相应的无线数据采集、传输及状态监控系统的实现.在数据中心端,服务器程序通过对采集数据的解析和存储,以Web方式显示实现对运行车辆的实时监控.通过对采集到的大规模车辆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服务于车辆参数优化、故障诊断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和GPRS的车载传感器网络平台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基于CAN总线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车载传感器网络平台的解决方案和软件、硬件的实现。结合汽车轮速传感器,说明了传感器节点的信号处理和数据计算。通过设计CAN通信模块,实现车载传感器数据的网络化传输;采用包含GPRS模块的传感器网关节点,实现车载传感器与远程计算机间的无线数据通信。该车载传感器网络平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手持式汽车故障诊断设备的不足,为了能够在线监测和诊断汽车故障,将蓝牙(Blue tooth)、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智能手机三者结合在一起,构建基于蓝牙技术的汽车无线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能满足对汽车诊断技术的实时性和移动性的需求,实现对汽车发动机OBD-II的无线故障诊断。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构建的技术方案、系统结构、通信协议和软硬件实现电路。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汽车OBD信息无线发射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型汽车OBD信息无线发射机的设计方法。发射机以PIC18F2480单片机和MCP2551车载CAN总线收发模块为核心,连接器硬件读取OBD接口的CAN总线实时数据,解析相关参数值,最后通过蓝牙模块发射进行无线传输。具体阐述了硬件模块电路图和工作原理、给出了软件流程图。该方案已经实现。工程实测证明,此种设计方案高效可靠,能够达到无线发射汽车OBD接口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汽车内部组建汽车网络和使用无线网络对汽车进行监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CAN网络和GPRS网络能很好地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我们将两个网络结合起来进行车载数据的传输。通过对通信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CAN/GPRS无线网关的车载网络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露天矿山领域,辅助作业有人驾驶车辆匹配智能驾驶的矿用卡车协同作业的需求成为新的行业热点。辅助作业有人驾驶车辆存在多种车型,而且协同作业的场景也复杂多样,协同作业的难度很大。文章对协同作业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车载计算控制功能和人机交互处理功能的车载计算显示控制单元设计方法。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车载计算显示控制单元的系统构架、系统软硬件结构及应用软件架构进行了设计,并根据协同作业应用特点,采用人机交互设计方法,提出3种典型的应用软件界面自动适配方案。该方法采用了以同一套软硬件覆盖所有协同辅助作业车型的方案,可降低前期开发和后期维护的成本,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依据本方法设计的车载计算显示控制单元在某露天煤矿进行了应用,实现了多种车型的装车,应用过程中,所有协同车辆整体辅助无人矿卡全流程作业,配合运行流畅、设备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参数监测在工业生产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监测系统是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通过有线链路传递给监控室,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控制系统的需要。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逐步应用到监测系统中来。本系统由传感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显示模块三部分组成,实现对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时监测以及历史数据存储。同时,设计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监测人员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简单、工作稳定、测量范围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飞思卡尔智能车调试中,需要对运行中的小车参数实时进行采集处理,以便改进设计及对控制参数进行现场整定。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无线传输的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采用嵌入式无线通信模块,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采集,借助LabVIEW图形化的编程方式,快速搭建个性化的数据处理显示平台。具有成本低廉、接口简单、实用性强、功能易于扩展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基于ZigBee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设计简单图像传输协议,详细介绍其图像数据帧格式,通过增加1个字节的帧计数建立确认机制和重传机制,保证图像数据帧的可靠传输。以C++Builder作为开发工具,主机软件采用多线程技术,结合简单图像传输协议,实现图像数据的快速传输及图像显示,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测试不同波特率下不同发送延时对图像传输的影响,给出实验结果并对影响图像传输速度的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强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距离、降低节点传输耗能和实现远程实时控制,基于云平台技术,提出了一款NB-IoT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结合,选择STM32作为主控制器,使用低功耗的NB-IoT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实现对室内各家居设备进行有效远程实时控制。用户可借助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查询家用电器的运行状态。该系统耗能比较低,具备可扩展性及人机交互的特点,而且成本低,极易实现,时刻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很少发生各类故障,极为实用。通过实验测试,对系统的可靠及稳定与否进行验证,看其是否符合实际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验证,在科学的实验环境下,测试结果与预期效果一致,达到了智能化的目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控制,提升了系统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人机交互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小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设计以人机交互技术作为基础,注重人-机间的对话,系统中语音与LCD显示器相互辅助进行提示,同时加入了小区剩余停车车位的LCD实时显示功能。介绍了该系统功能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型号某传动机构的变加载磨合试验需求,研究了变加载磨合试验的相关技术,给出了一种双路传动链的磨合试验装置的构建及其实现方法。测控系统采用主从式控制模式,主机为工控机辅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用于磨合作业的调度、数据处理及人机交互等;从机为西门子Simotion D410运动控制系统,通过TCP/IP通信方式接收主机的数据指令,完成对磨合作业运动任务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AR技术通过显示设备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环境相融合,改进人机交互模式,使用户能在虚实结合的新环境中进行交互。将AR技术应用于卫星线缆的设计、装配和检验等环节,可优化线缆的设计和布局,提高线缆装配效率和质量,节约产品研制成本和周期。本文总结提出了卫星线缆对AR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开展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对实现AR技术在卫星线缆研制和装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inspection of substation, the design method of inspection system of substation based on HoloLens is proposed, the overall design framework of inspection system of substation is analyzed, the function modules of the system are constructed. The wearable AR / MR equipment is used to conduct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remo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the inspection process of substation, so as to obtain the engineering file configuration of inspection system of substation. Vision sensing and bioelectric signal measurement sen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sample and analyze the inspection image information of substation, and realize the design of visu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ule. The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used to design the inspection network of substation, and the multimedia virtual reality enhancement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3D display the inspection output of substation, and the virtual scene generator, helmet display, the aligner of virtual scene and real scene are designed. In the process of substation inspection, users can observe and track the line of sight,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of substation inspection system based on wearable HoloLens intelligent product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ubstation inspection system can accurately obtain information, the safety factor of substation inspection is high, it has goo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go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 RFID 手持终端设计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本文从手持终端的具体使用场景出发,采用 ARM 32位Cortex-M4内核的STM32F407ZGT6处理器和FreeRTOS操作系统,结合在低端嵌入式平台大受欢迎的 emWin GUI,完成了 emWin的移植、对手持终端的界面设计和实际功能开发.实验证明,该 GUI移植简单,实际操作方便快捷,触控屏幕能够实现 RFID标签数据读写显示、实时定位及数据传递等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很好地解决了手持终端的使用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役运载火箭各分系统的测发控系统各自独立,存在资源浪费,兼容性差、信息传递低效等问题;随着测控技术发展和火箭电气系统需求牵引,新一代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与控制在通用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梳理一体化设计的功能,提出一种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整合传统运载火箭控制、测量、总控网等分系统的测发控共性需求,在统一供配电、有线测控、无线调制解调、数据处理与分析4个功能层面进行设计,包括系统组成、交互关系、重要单机(软件)的设计及其关键技术应用;该设计在某型号完成了原理性试验和关键技术验证,结果表明系统通用性强、集成度高、信息架构合理高效,能够在确保可靠性安全性的情况下,简化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