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目的:从乳清蛋白水解物中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多肽,减少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对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细胞损伤。方法:通过碱性蛋白酶水解乳清蛋白,经超滤分离后得到3种分子质量k1(>8 ku)、k2(3~8 ku)和k3(<3 ku)的多肽样品,以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对氧化自由基的吸收能力作为检测指标,筛选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组分作为保护剂,应用于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结果:经超滤、蛋白层析及液相色谱分离后,k3样品中的3-2和4-6两个组分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从组分3-2和4-6中分别鉴定出5条和6条潜在的抗氧化肽序列。在乳双歧杆菌Probio-M8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多肽组分3-2能够显著提高菌种存活率至(88.31±0.02)%,同时还能够降低胞内活性氧水平并保护细胞活力。结论:抗氧化多肽组分3-2能够作为冻干保护剂,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减少乳双歧杆菌Probio-M8受到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有益菌,本试验以喷雾冷冻干燥工艺为基础,考察其对乳双歧杆菌M8微胶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干燥后微胶囊的特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并模拟人体胃、肠液验证微胶囊的耐受性,探究其稳定性。结果:在干燥温度40℃,蠕动速度15 mL/min,喷嘴直径1.5 mm时,ProbioM8存活率最高为73.21%,微胶囊颗粒形态较为完整。干燥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10.53%(P0.05),可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模拟人体胃、肠液耐受试验中,胶囊中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平均存活率达81.99%,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特性。结论:通过研究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为工业规模高质量和快速生产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壁材对真空低温喷雾干燥制备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壁材微胶囊粉末的溶解度、再水合时间、粉末流动性以及粉末水分和水分活度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使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的形态结构,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微胶囊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测定了不同壁材菌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复合壁材的Probio-M8微胶囊粉末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为73.8%,且具有较低的水分含量(4.85%)和水分活度(0.17),粉末流动性也优于其它3种微胶囊粉末,然而,由于复合壁材组分复杂,复合壁材的微胶囊粉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较长的再水合时间。此外,复合壁材保护的Probio-M8细胞膜的完整性也高于其它3种壁材保护的Probio-M8,有效地保护了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并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Probio-M8微胶囊粉的贮藏稳定性。结论:通过比较不同壁材对Probio-M8真空低温喷雾干燥后菌体活性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壁材对菌体有不同的保护效果,其中复合壁材可更有效保护菌体的活性。研究结果对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母乳源益生菌。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探究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并与乳双歧杆菌BB-12比较,同时评价发酵乳的发酵、贮藏及感官特性。结果显示:从发酵乳中共检测到酮类、酸类、醛类、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66种,其中分别从添加乳双歧杆菌BB-12的发酵乳、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发酵乳及普通发酵乳中检测到39,33,31种物质。添加Probio-M8的发酵乳中,双乙酰、乙偶姻、癸酸、己酸和2-戊酮等特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升高,对发酵乳的风味贡献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robio-M8和BB-12两种益生菌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和组成较为相近,而乙醛、庚醛和月桂酸等物质也存在差别。BB-12发酵乳和Probio-M8发酵乳的感官评分结果差异不大,均显著高于普通发酵乳(P<0.05),说明添加Probio-M8的发酵乳风味佳、被认可。另外,添加Probio-M8可使发酵乳的黏度显著增加(P<0.05),并缩短了发酵乳的发酵时间,而对发酵乳贮藏期的滴定酸度、pH值、持水性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乳中Probio-M8的活菌数经4 ℃贮藏28 d后为(4.35±0.01)×107 CFU/mL,表明该菌株的存活稳定性好,能有效保证Probio-M8益生功效的发挥。结论:乳双歧杆菌Probio-M8赋予发酵乳益生特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特征风味,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真空低温喷雾干燥制备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观测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的形态结构以及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微胶囊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最佳的喷雾条件:进风温度80 ℃、进料速度9 mL/min、喷头直径1.5 mm。最佳复配保护剂配方:脱脂乳添加量13%、麦芽糊精10%、谷氨酸钠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Probio-M8微胶囊存活率为78.34%。其结构完整,常温下处于玻璃态,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也显著提高,干燥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的UFA/SFA比值提高了0.44,稳定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结论: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显著地维持了菌体的生物活性,为生产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高活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氧气对双歧杆菌具有毒性作用,导致菌体活力受损,限制其生产及应用。为提高双歧杆菌对氧气的耐受性,采用改变培养基中氧分压的方法对乳双歧杆菌Probio-M8进行氧气耐受性驯化。通过测定生理特性、氧气耐受性相关NADH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流动性变化,评价氧气对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耐受性驯化后1 000代菌株与原始菌株相比在有氧及厌氧环境中,pH值显著下降0.23和0.27(P<0.05),产酸能力明显提升;RBGR值、NADH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0.47和31.14 U(P<0.05),氧气耐受性明显增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17.26%(P<0.05),细胞膜流动性增强。氧气耐受性驯化后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氧气耐受性明显增强,为其在食品中应用及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添加益生菌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副干酪乳杆菌PC-01对发酵乳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基础发酵剂为对照,分别添加乳双歧杆菌Probio-M8和/或副干酪乳杆菌PC-01,与基础发酵剂复配进行发酵,采用多频扩散波谱法(MS-DWS)分析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微流变特性,并测定发酵过程和贮藏期间的滴定酸度、p...  相似文献   

8.
绿豆和乳清蛋白水解物对双歧杆菌促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婴儿双歧(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研究,在掌握双歧杆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以乳糖、乳清水解物和绿豆水解物为促生长因子,研究其对双歧杆菌的增殖影响.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发现,乳清蛋白水解物和绿豆蛋白水解物对两种双歧杆菌都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培养基优化方案为:对婴儿双歧杆菌,在基础PTYG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5g/100mL的乳糖,40%的乳清蛋白水解物和40%的绿豆蛋白水解物;对两歧双歧杆菌,在基础PTYG培养基基础上添加0.5g/100mL的乳糖,40%的乳清蛋白水解物和40%的绿豆蛋白水解物.  相似文献   

9.
长期摄入抗生素残留的水产品可引起肠道菌群稳态失调。该研究基于恩诺沙星对四种益生菌(两歧双歧杆菌BBi32、鼠李糖乳杆菌LGG、植物乳杆菌LP45和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抑菌作用,建立了抗生素胁迫的益生菌生长模型,评价了红三鱼、黄蚬和毛蚶蛋白粗提物及其不同分离纯化组分对益生菌抗生素胁迫的保护作用。在四种益生菌中,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抗生素胁迫最为敏感,三种原料中毛蚶蛋白粗提物表现出对抗生素胁迫保护作用;毛蚶蛋白粗提物经过阴离子交换柱(SepharoseFastFlow)分离得到四个组分(Fr0、Fr1、Fr2和Fr3),其分子量分别为14.3~44.3 ku(Fr0)、20.1~29.0 ku(Fr1)、14.3~97.2 ku(Fr2)和<14.3 ku(Fr3),其中Fr0可更有效地提高Probio-M8菌液的OD600从0.80提升至1.56,Fr3可将其生长代时缩短至0.98 h。毛蚶蛋白可促进乳双歧杆菌在恩诺沙星胁迫下增殖的活性,表明毛蚶蛋白具有保护益生菌免受抗生素生长胁迫、促进益生菌增殖的功能,该研究为毛蚶蛋白对肠道稳态的调节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应对体内抗生素残留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丙二醛(MDA)氧化对乳清蛋白羰基、巯基和二聚酪氨酸等氧化产物的影响,比较氧化前后乳清蛋白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分析MDA对乳清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MDA对乳清蛋白分子聚集状况及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DA对乳清蛋白的氧化程度与其浓度相关。300 mmol/L MDA氧化的乳清蛋白羰基含量较氧化前提高了3.2倍,总巯基含量较氧化前下降了34.18%。但二聚酪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1),说明MDA作用下,乳清蛋白中酪氨酸残基未氧化生成二聚酪氨酸。MDA氧化提高了乳清蛋白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2~2.2倍;但降低了其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P0.01)。高浓度MDA氧化乳清蛋白,导致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及BSA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及多聚体,同时促使乳清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含量上升。说明MDA氧化改变了乳清蛋白空间结构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