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共112例临床分期属于Ia期和Ib期的小肝癌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予以全麻下开腹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首次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切除组65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0.7%、18.4%和24.6%。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2%、85.7%和67.3%。射频消融组47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8.5%、19.1%和23.4%。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82.0%和64.5%,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4)。按临床分期进一步分组比较,Ia期两组的生存率相近,射频消融组略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53);Ib期时,手术切除组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略优,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4617)。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特别是对肿瘤直径≤3cm的Ia期小肝癌,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达到了根治性效果,在条件许可和技术上有保证的情况下,可部分代替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微波消融组(n=46)和肝切除组(n=30);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5 a,观察2组患者1、3、5 a无瘤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肝切除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肝切除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血清ALT、TBI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血清ALT、TBIL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1周,微波消融组患者血清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肝切除组(P<0.05)。微波消融组和肝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2/46)、23.33%(7/30);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切除组(χ~2=6.269,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1、3、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39%(31/46)、39.13%(18/46)、28.26%(13/46),肿瘤复发率为54.35%(25/46);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3、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0%(21/30)、50.00%(15/30)、33.33%(10/30),肿瘤复发率为50.00%(15/30);2组患者术后1、3、5 a无瘤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肝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无瘤生存率、肿瘤复发率与肝切除术相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技术,它适合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不能手术的肝肿瘤,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安全、创伤小、疗效明显等特点。我科自2003年3月起应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32例,效果好,无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在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B超、CT或MRI,确定肿瘤坏死范围,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外周血CD4+、CD8+、CD4+/CD8+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治疗后12周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预期生存率并预测平均生存期。结果:TACE组治疗前CD4+为28.68%±7.58%,治疗后为30.16%±6.33%,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CE组CD8+、CD4+/CD8+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治疗后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CE组与综合组术后肿瘤坏死范围分别为(0.25±0.07)cm和(2.01±0.26)c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综合组术后血清AFP含量为(32.77±4.66)μg·L-1,与TACE组术后血清AFP含量(256.33±17.85)μg·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ACE组(P<0.01)。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可以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哪种治疗更适合,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为此本文对两者进行Meta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PubMed?Medline和CNKI上收录的关于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l)?结果:共选取6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NRCT),这些研究总共包括了2 284例肝癌患者,其中1 21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1 071例行肝切除治疗?射频消融组和肝切除组在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3年生存率手术组明显高于射频组(P < 0.05)?结论:小肝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与肝切除相比1年累计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是就远期生存情况来看,肝切除仍优于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7.
刘婧  钱林学 《北京医学》2013,35(6):420-42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小肝癌(≤5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射频消融治疗术后2周行增强CT,观察灭活效果.随访6个月~7.5年,评价长期疗效.结果 术后2周42例患者达到了一次完全灭活,灭活率为87.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1.4%、60.0%;转移性肝癌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5.0% 、45.5%、37.5%.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能实现小肝癌的有效灭活,尤其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建钊  刘江伟  孙倩  芶欣  张佳伟  赵鹏伟 《广东医学》2012,33(13):1991-1993
目的比较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5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161例,手术切除组14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束后,肿瘤最大径≤3 cm的射频消融组与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1.8%、63.6%和86.2%、75.9%、62.1%;肿瘤最大径4~5 cm的射频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86.0%、68.0%、52.1%和89.6%、70.8%、60.4%;肿瘤最大径6~10 cm的射频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69.7%、57.6%、21.1%和78.6%、60.7%、30.4%。肿瘤最大径>10 cm的射频消融组与手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11.1%、0.0%和27.3%、18.2%、9.1%。结论肿瘤直径≤3 cm,射频消融可达到手术切除的根治性治疗;肿瘤直径4~5 cm,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相近;肿瘤直径6~10 cm,手术切除优于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直径>10 cm两种治疗效果都不佳。肝癌射频消融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重复性好、风险小,在肝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 cm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小肝癌患者233例,其中资料完整者119例,分为行射频治疗者(射频组)57例和行手术治疗者(手术组)62例,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射频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2%、63.2%、56.1%,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为82.5%、35.1%、21.1%;手术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9%、64.5%、59.7%,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9%、45.2%、25.8%,2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手术组(P<0.01).结论:原发性中小肝癌采用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射频消融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花费更低,在治疗中小肝癌上有望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临近肝脏大血管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肝癌病灶,根据肿瘤是否临近(≤1 cm)肝脏大血管(下腔静脉、肝静脉主干、门静脉、门静脉左右分支主干)分为血管旁组22例和非血管旁组4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行PRFA治疗,通过术后监测肝功能、临床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对比分析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7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管旁组术后第7天复查彩超未发现临近血管破裂、血栓形成或狭窄。两组病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1个月后复查CT显示的消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针尖位置及消融范围控制准确,PRFA对临近肝脏大血管的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有效的数据比较可以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的远期生存率和复发率。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PubMed、Medline和中国知网上收录的关于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有6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NRCT)进入本次分析。这些研究总共包括了2 284例肝癌患者,其中1 21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1 071例行肝切除治疗。射频消融组和肝切除组在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 小肝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与肝切除相比,1年累计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是就远期生存情况来看,肝切除仍优于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与再手术切除对瘤体直径≤5cm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组织均完全清除;RFA组ALP峰值和胆红素峰值均低于再手术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疼痛,再手术切除组并发症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与再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cm的复发性肝细胞癌具有相当的临床使用价值,同时RFA具有并发症少、微创、可重复、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疗程短、安全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2003年起,我院肝胆外科诊治中心采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射频治疗的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的AFP定量、影像学改变及生存期、并发症。结果:经射频治疗,38例患者瘤体都有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血供不同程度减少;肿瘤≤3 cm组的全部病例都完全消融,1年生存率91.7%,2年生存率83.5%;~5 cm组完全消融病例占76.1%,1年生存率85.7%,2年生存率57.1%;>5 cm组全部病例均为部分消融,1年生存率20%,无1病例存活2年。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尤其对肿瘤≤3 cm的原发性肝癌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临床上以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多见,并且  相似文献   

16.
王学文  杨森  赖钊  何晓非 《西部医学》2011,23(9):1671-16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98例病人随机分为RFA组49例共60个病灶,PEIT组(对照组)49例共76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lT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肿瘤消融率),第1、2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肿瘤消融率RFA组为93.8%;PEIT为组77.5%;RFA组肿瘤消融率高于PEIT组(P〈0.05)。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9%9、1.8%;PEIT组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7.5%;RFA组1,2年生存率高于PRIT组(P〈0.05)。结论对于SHCC的治疗,RFA临床疗效优于PEIT;但位于肝脏表面、靠近第一,二,三肝门的SHCC,以PEIT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郝志刚 《吉林医学》2013,(31):6490-6492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肝癌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射频消融治疗组)71例,对照组(手术治疗组)72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0.6%、3年无瘤生存率为5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远期疗效与手术治疗差异不大,但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付林  李林 《河北医学》2016,(1):119-12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为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3例,其中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射频组)和手术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发热、腹腔出血及感染),以及术后生存率、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射频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术后疼痛、腹腔出血及感染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术后发热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相似,但是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 年 6 月-2015 年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52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 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每组患者26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肝癌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6 及12 个月 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R0 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例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 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6 及12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相比传统的肝癌切除术,射频消融 联合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入肝血流的阻断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RFA+PEI)和单独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的方式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trials. gov、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和CNKI,全面搜集国内外关于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对比单独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737例患者,其中RFA+PEI组340例,单独RFA组397例。Meta分析合并效应示:在治疗肝癌上,RFA+PEI组在1,3,5年生存率优于单独R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RFA+PEI组在肿瘤完全消融率亦高于单独RFA组(RR:1. 06,95%CI:1. 02~1. 11,P=0. 003),且不增加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RR:0. 95,95%CI:0. 64~1. 42,P=0. 81)。结论:在肝癌的治疗中,与单独RFA相比,RFA联合PEI体现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