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介绍社区护士对180例IGT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次健康讲座,每周进行1次个别宣教和指导),讲解IGT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对饮食和运动提出具体的要求(每日总热量为每公斤体质量83.6~104.5 kJ,每日增加1~2个运动单位),并定期进行随访、督促和指导。结果发现健康教育组糖尿病的年发生率为6.9%,而对照组为10.8%,差别有显著性,而且健康教育组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胆固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人群对IGT的认知能力,能降低IGT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1年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一级亲属糖耐量减低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一级亲属中已确诊的糖耐量减低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1年后评价两组体重指数(BMI)、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一级亲属中糖耐量减低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研究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研究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20例自愿参加该项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8例和对照组102例。干预组接受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课程。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项目实施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和代谢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变量差值比较中,2项运动管理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症状管理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医从行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自我效能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和代谢指标中,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6个月后可改善参加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代谢指标,该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的实施与推广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一级亲属糖耐量减低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一级亲属中已确诊的糖耐量减低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1年后评价两组体重指数(BMI)、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 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一级亲属中糖耐量减低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BMI、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教会病人糖尿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使病人学会自我检测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通过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和个人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病人进行反复讲解糖尿病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监测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直至患者完全掌握。结果:患者通过接受对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等系统的健康教育,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学会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如低血糖反应的解决措施。明白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结论:接受不同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的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建立了健康意识,主动参与治疗过程。也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了良好的遵医行为,达到了糖尿病终身管理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结论可见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留置导尿管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安全感下降及不能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给生活带来了不便,为此,我科对60例老年患者加强了导尿管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庭成员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自我管理中的缺陷加以纠正。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及戒除不良习惯方面均显著改善。结论: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玉峰 《护理学报》2007,14(2):32-3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已经逐步得到了重视,而行为医学的应用方式一直被忽视,自我管理技术(self-management techniques)根源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它是外国学者依据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方法,此方法在发达国家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之中,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保健活动,即强调患者本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让患者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宣教或各种健康教育途径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建立自信心以及掌握与医务人员交流的技巧,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身心疾病,其病理过程的发展、转归均与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笔者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实施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的趋势,它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付出的昂贵代价已不容忽视,加强病人管理疾病的能力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基于传统健康教育在激发病人主动性和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对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于2004年6月成立了“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diabetes self—management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DSMP)”课题组,对门诊糖尿病病人实施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耐量减低(IGT)是一组已有低谢异常并有可能向糖尿病(DM)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中间阶段,其诊断标准为口服75g葡萄糖(OGTT)后2小时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处于7.8-11.1mmol/L之间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GT者不仅存在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具有发生2型糖尿病的倾向,而且常与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肥胖等代谢异常综合征并存。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所以仅仅筛查空腹血糖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必须规范检查OGTT,才能大量减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漏诊,更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教会患者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如何预防复发,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程度等。结果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基本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经OGIT确诊的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半随机性分为运动干预组(n=28)和非运动对照组(n=32)。运动组进行饮食干预的同时,坚持历时3年的规律的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疗法。对照组只进行饮食干预,不要求运动疗法。观察期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尿病发病率变化,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干预结果。结果:①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2&;#177;0.57/7.17&;#177;1.49,10.07&;#177;0.49/11.18&;#177;1.17,8.19&;#177;0.67/8.03&;#177;1.04;运动组依次为:6.34&;#177;0.45/6.32&;#177;1.76,10.14&;#177;0.74/9.46&;#177;1.53,8.31&;#177;0.39/7.26&;#177;1.72。组内比较:对照组在0,120min显著性升高(t=3.01,2.14,P&;lt;0.01~0.05);运动组在120,180min显著性下降(t=-2.12,-2.79,P&;lt;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8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2,-4.91,-2.10,P&;lt;0.01~0.05)。②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胰岛素水平,对照组依次为:2.91士0.41/3.12士0.43,4.83&;#177;0.43/4.85&;#177;0.41,4.56&;#177;0.46/4.52&;#177;0.41;运动组依次为:2.92&;#177;0.44/2.65&;#177;0.45.4.87&;#177;0.43/4.63&;#177;0.43,4.53&;#177;0.45/4.27&;#177;0.43;对照组0min显著性升高(t=1.99,P&;lt;0.05);运动组0,120,180min水平显著性下降(t=-4.27,-2.03,-2.30,P&;lt;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20min显著性低于对照组(t=-4.27,-2.03,-2.30,P&;lt;0.01~0.05)。③糖尿病发病率:3年中转变为糖尿病者对照组13例,运动组4例,运动组发病显著低于对照组(t=-5.10,P&;lt;0.05)。④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期后运动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结论:运动干预疗法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降低体质量指数,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收集对IGT患者进行1年或1年以上生活方式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1年后P<0.01,2年后P<0.01),餐后2h血搪(1年后P<0.01,2年后P<0.01)和糖尿病累计发病率均显著降低(第3年P<0.01,第6年P<0.01).结论 对IGT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治疗组加用阿卡波糖,疗程12个月。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卡波糖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IGT患者随 机分为小剂量雌激素倍美力治疗组(A组)及非药物干预治疗组(B组)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倍美力治疗组比非药物干预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减少,而IGT向糖耐量正常(NGT)人转化者则明显增多。与非药物干预治疗组比较,雌激素能改善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脂及体重指数。结论:雌激素是安全、可靠的药物,可用于绝经后妇女IGT患者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给予饮食控制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强化运动疗法,各组患者观察治疗,并随访至24 w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 w,24 w末进行血糖(BG)、血浆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脂(TG、TC)及体质量指数(BMI)的检测.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体质量指数分别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 w,24 w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上各种测评数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耐量减低患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结合持续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筛查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将"治未病"思想融入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早发现、早干预、早防变。方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行餐后2h末梢血糖监测,血糖达7.8~11.1mmol/L者,择期行OGTT试验,抽取餐后2h静脉血确诊为IGT患者。结果:共监测754人,其中287人行OGTT试验,确诊IGT患者105例,糖尿病患者69人。结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IGT的筛查,并对筛查出的IGT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八段锦的培训及中药免煎颗粒的干预,延缓其向糖尿病的转变,甚至逆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19.
糖耐量减低人群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静云 《护理研究》2001,15(3):141-143
糖尿病 (DM )现已成为世界人群的第 5位死亡主因。许多研究表明 :糖耐量减低 (IGT)是最主要的糖尿病危险人群。国外文献报道每年有 5 %~ 10 %的IGT会恶化为糖尿病。大庆一项 6a前瞻性研究表明 :中国人IGT转变为糖尿病可能性更快些 ,若不给予干预 ,每年在肥胖者中有 17.2 %、非肥胖者中有13 .2 %的人可能会恶化为糖尿病[1:1] 。所以 ,必须重视对IGT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1 IGT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IGT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诊断标准为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时空腹血糖 <7.8mmol/L ;服…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负荷后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糖耐量异常反映了由血糖正常到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过渡阶段。有报道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大多数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同的遗传特征。研究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经过糖耐量异常阶段,年转化率为2%-14%,每5-10年约有1/3的IGT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