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12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60例;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由专职访视护士采用访视单式术前访视,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由专职访视护士采用个性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入手术室和麻醉前10 min血压、心率的生理应激水平以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访视后麻醉前10 min血压、心率水平的变化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访视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51/6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个性化术前访视能更好的让择期手术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应激水平趋于稳定,提高择期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手术室择期手术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手术室择期手术进行健康教育的经验.方法 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手术准备,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精心的健康教育,观察并评价2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满意度、血压、心率、手术配合程度、焦虑以及对护士的信任等情况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用于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能提高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临床焦虑情况,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中访视方法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1~6月的20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集中访视方法。比较两组术前焦虑程度、访视前和访视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术前访视后的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心率,P0.05);访视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中访视方法能更好地降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使其血压、心率等生理应激水平趋于平稳,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减少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杨业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18-19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手术耐受性、护理满意度及血压、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耐受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心率、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加强舒适护理可缓解择期手术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手术耐受性,提高护理满意度,稳定血压、心率,保证麻醉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手术室对剖宫产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剖宫产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效果.方法:将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干预外,还进行音乐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及焦虑值变化情况,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的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焦虑值低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音乐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心率,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进接人流程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择期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患者流程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进流程接患者入手术室.观察两组患者在血压、心率、S-CAI、等候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 两组手术患者在接时BP、HR和S-CA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BP、HR和S-CAI评分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等候时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满意度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过改变接入流程,缩短入室后等待时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降低了应激反应,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从而杜绝了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7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晨到病房迎接患者、入室后给患者戴上耳机欣赏选定的音乐30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与术前焦虑程度、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94例,表格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接受访视前、接受访视后、入手术室后测量患者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访视前两组患者的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率、血压比较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前访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心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值使生命体征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依从性、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配合度、焦虑和抑郁评分、满意度、血压及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满意度,显著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模拟从护士角色转变成患者角色对择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访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访视)和对照组(未接受访视).并测定其访视后焦虑值、心率、血压、并发症、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模拟从护士角色转变成患者角色给予访视护理能更加有效地达到访视的预期目标,可更好地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手术,降低并发症,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乳腺癌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进行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 10 8例在普外科住院准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 5 4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于手术前 1日下午进行术前访视 ,术时由访视护士负责接病人入手术室。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术前焦虑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自身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术前访视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提高学龄前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的价值。方法50例学龄前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访视组和对照组。访视组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对照组不进行访视。观察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和入室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术后随访统计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访视组自愿进入手术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入室后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的例数显著高于访视组(p<0.05);访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的手术环境,消除了患儿家长的顾虑,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在全子宫切除术前探视后对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循证组术前探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记录术前1 d及麻醉前5min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麻醉师记录咪达唑仑的用量和麻醉后病人的苏醒、清醒时间。巡回护士在手术前、麻醉前、术后进行3次通过发放焦虑自评量表的方法,进行情绪障碍评价。术后2~3d对以上230例患者发放一份手术室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循证组在麻醉前5~10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在咪达唑仑用量,苏醒、清醒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值比较,麻醉前10~20 min焦虑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循证组阴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镇静催眠药咪达唑仑的用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苏醒、清醒、肌力恢复时间都有很大程度的缩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方位无缝隙应对模式在提高手术室节假日创伤急救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对275例节假日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急救,其中将2010年1~12月12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1年1~12月15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人员配备,按照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急救;观察组应用全方位无缝隙应对模式进行急救手术护理。观察两组创伤急救手术抢救效率和医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送患者入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抢救记录合格率、手术间物品准备合格率、医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方位无缝隙化急救应对模式有利于提高节假日手术室创伤急救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魏勇珍  缪碧云  蔡小云 《全科护理》2020,18(13):1581-158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对腹部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行普外科护理常规干预,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不良事件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异物遗漏、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错误用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急性事件处理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能有效促进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包皮环套术患儿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60例门诊手术室行小儿包皮环套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恐惧、疼痛程度及术后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包皮环套术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术中恐惧、疼痛程度及术后包皮水肿程度,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0月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1月~10月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手术医生、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结果对照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手术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生对手术室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优质护理是一种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胸腔镜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梅奥诊所病人教育手册在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加用梅奥诊所病人教育手册,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疾病认知评分、创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