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分型标准。方法对已经确诊的61例儿童急性再障和45例儿童慢性再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再障患儿有如下特点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髂骨及胸骨骨髓呈多部位增生不良,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小粒细胞面积<50%,细胞成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增生活跃患儿的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慢性再障患儿的特点是外周血呈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贫血的血象,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髂骨骨髓以增生活跃为主,但粒细胞系比例减低,红细胞系比例可正常,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减少,小粒细胞面积<50%,细胞成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结论儿童急性再障的表现与Camitta提出的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相似,而儿童慢性再障的表现与Camitta提出的轻型再障不同,根据本文结果提出儿童再障的分型标准及胸骨骨髓在诊断急、慢性再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991~1999年 儿童再障3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对比观察基础治疗组(康力龙、654-2等),单用环孢菌素A(CSA)治 疗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组。结果基础治疗组、单用CSA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27.27%,57.14%,76.92%;重型再障(SAA)有效率分别为11.11%,50.00%,75.00%;SAA-Ⅰ有效率分别为14.29%, 60.00%,88.89%。单用CSA组及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强化免疫抑制组对SAA及 SAA-Ⅰ疗效更佳,有效率分别达75.00%和88.89%。结论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比单用康力龙、654-2 等治疗更有效;对于SAA,CSA联合ALG/ATG、HDIVIG、HDMP等强化免疫治疗能提高疗效,对SAA-Ⅰ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4.
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和难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联合免疫抑制 (CIS)治疗儿童重型再障 (SAA)和难治型再障 (RAA)的疗效 ,并进行有关疗效预测和临床方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胞菌素A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HDIG)等对 36例儿童SAA(n =33)和RAA(n =3)进行CIS治疗 ,随访观察疗效 ,并将以往接受单一药物免疫抑制 (SIS)治疗的 4 3例病儿 (42例SAA ,1例RAA)作为疗效对照组。同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等免疫功能指标检测 ,探索儿童再障的免疫介导致病机制及其与IS疗效的关系 ,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与经验。结果 CIS治疗儿童再障 ,总有效率为 80 .6 % (2 9/36 ) ,其中SAA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到 78.8% (2 6 /33)和 6 0 .6 % (2 0 /33) ,均明显高于以往SIS治疗对照组 [5 7.1% (2 4 /42 ) ,2 8.6 % (12 /42 ) ]。CIS治疗3例RAA均有效 ,而SIS治疗 1例RAA无效。儿童再障的主要异常指标为CD4 /CD8比例下降 ,IL 2R、IL 8和TNF表达增高 ,所有病例均存在 2项以上指标的明显异常。疗效预测研究显示 ,治疗前 ,病程短于 6个月或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高于 10× 10 9/L者 ,SIS治疗有效率显著增高 ,但上述因素与CIS疗效无关。由于采用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和副反应防治措施 ,两组未出现明显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儿童期较为常见且严重的血液病之一。我国属于再障高发地区,儿童处于高发年龄段,且重型再障发病率高于成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结合学习中华医学会《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分型与疗效标准》和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总结以往经验,对儿童再障诊治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具体措施,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具体诊治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联合免疫抑制(CI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本院2004年6月-2008年9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对11例SAA患儿进行CIS治疗(CIS组),随访观察疗效,并将以往接受单一药物免疫抑制(SIS)治疗的19例SAA患儿作为对照(SIS组).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CIS组总有效率为81.8%(9/11例),明显高于SIS组.且经过积极预防及对症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 CIS为治疗儿童SAA有效、安全的疗法,疗效明显高于SIS治疗.  相似文献   

7.
陈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1123-1126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儿童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病之一,尤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往往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随着有关免疫介导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免疫抑制治疗经验的不断总结,儿童AA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且随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应用及骨髓移植的开展,SAA疗效已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就儿童AA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初诊为SAA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无同胞全合供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接受IST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对照组32例接受IST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疗法(IST)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11月住院接受IST治疗的、可进行疗效评估的110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0例患儿中,重型AA(SAA)83例,非重型 AA(非SAA)27例。前者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及泼尼松、雄激素四联治疗,后者采用CSA联合泼尼松、雄激素三联治疗。结果:SAA与非SAA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9%和70.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骨髓CD34+细胞比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与预后无关。治疗有效组患儿年龄、病程、骨髓CD3+、CD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0岁、骨髓CD8+细胞比例>25%的患儿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对应组的3.36倍和3.59倍。结论:IST治疗儿童AA疗效确切。年龄、病程、CD3+、CD8+ T细胞水平与IST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A) is a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wherein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is the therapy of choice in a young patient who has a matched sibling donor. Here, we report an 11-year-old boy with severe AA who was referred for BMT late in its course when he had develop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ollowing two courses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 He was then treated with induction therapy using cytosine arabinoside and daunomycin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ut he succumbed due to infection and refractory leukemia. We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early referral for BMT in severe A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发生血清病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经验,分析血清病是否影响AA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AA应用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出现血清病患儿的临床数据,分析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AA患儿48例。中位年龄5岁5个月(2岁1个月~15岁6个月),男女比例1.4∶1.0;75.0%(36/48例)发生血清病,中位发病时间为IST第11天,72.2%(26/48例)发生在第7-14天;临床表现前3位为关节痛(63.9%,23例)、发热(52.7%,19例)、皮疹(52.7%、19例)等。血清病组与无血清病组IST前和血清病发生时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T结束后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血清病的患儿发病率(2/12例,16.6%)低于未应用者(34/36例,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37,P<0.001)。发生血清病后经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2~4 mg/(kg·d)]治疗症状均好转。随访至IST治疗后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患儿共37例,发生血清病者25例,19例达到治愈或明显进步标准,6例未愈;不发生血清病12例,10例达到治愈或明显进步标准,2例未愈。2组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儿IST治疗易出现血清病,发病高峰期为IST第2周,以关节痛、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病发病情况与治疗前及发病时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无相关性;IST结束后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展预防性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发生后再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可有效控制病情;血清病发生与否不影响IST治疗AA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药联合治疗小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给予四种药物联合治疗: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g/kg,每月一次,共6次;②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5~8mg/kg.d,一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至少6个月;③雄性激素:康力龙0.1~0.2mg/kg.d,一日剂量分三次口服,疗程至少12个月以上;④中药:补肾养血中药经辨证后加减汤剂或复方皂矾丸,疗程至少6个月以上;并随访3~12个月观察血常规、骨髓象的变化。结果3、6、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74.3%、80%、85.7%;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有效率达到85.7%。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小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治疗慢性再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患儿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MA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诊断后均按照患儿家长意愿选择以下三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中药组(Ⅰ组,3例):只接受中药治疗;雄激素+中药组(Ⅱ组,10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力龙[0.1 mg/(kg.d)]治疗;环孢菌素A+雄激素+中药(Ⅲ组,30例):接受环孢菌素A、康力龙[0.1 mg/(kg.d)]及中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5~116个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Ⅰ组3例患儿中仅有1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在随访73个月时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无效;Ⅱ组10例患儿中有3例(30%)获得部分缓解,其余7例(70%)均无效,无一例进展为SAA;Ⅲ组30例患儿中有9例(30%)获得完全缓解,5例(17%)获得部分缓解,1例(3%)在随访至11个月时进展为SAA,其余15例(50%)无效。结论早期给予干预的MAA患儿进展为SAA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该院诊治的HAAA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病毒血清学、免疫功能指标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共收治HAAA患儿8例,占同期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4.9%;男7例、女1例;平均7.5岁(4.4~10.3岁)。肝炎病因不明。患肝炎后至血细胞减少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6周。3例为重症再障(SAA),5例极重型再障(VSAA)。全部病例均有严重T细胞免疫紊乱,Ts细胞明显升高、Th细胞明显下降。4例免疫治疗有效,3例起病1个月内死亡, 1例放弃治疗。结论:儿童HAAA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学龄期多见。HAAA儿童存在严重T细胞免疫紊乱,早期死亡率高,免疫抑制治疗有效。[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09-6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72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疗效。方法72例患儿中30例慢性再障,42例急性再障。慢性再障给予安雄、CsA治疗,急性再障给予安雄、Cs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ATG治疗,其中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72例再障患儿中慢性再障组和急性再障组在性别和发病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30例慢性再障病人中17例进步或治愈,11例无效或进展,无死亡病例;42例急性再障病人中14例进步或治愈,20例无效或进展,7例死亡,两组病人达进步或治愈者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56.67%vs33.33%P<0.05),两组病人总的生存率统计学上有差异(100%vs83.33%P<0.05)。两组出现疗效的时间无差异(P>0.05),而在中位输血时间间隔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在42例急性再障病人中,28例接受ATG治疗,14例未接受ATG治疗,ATG组中有11例出现进步或治愈,未接受ATG组中仅3例出现疗效,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42.13%vs21.43%P<0.05),72例再障病人中有3例转变为AML(分别为M2,M3,M5),2例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治愈。结论慢性再障治疗疗效及生存率明显高于急性再障,而联合免疫治疗是治疗急性再障除了骨髓移植外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sponses to ATG and cyclosporin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of aplastic anemia. Methods  Twenty three (17M: 6F) patients of aplastic anemia (11 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 (VSAA) and 12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were administered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patents was 8 years (range 6–12 years). Three patients died within 2 months of therapy. Twenty children (11 SAA and 9 VSAA) were finally analysed. Six months after the start of treatment, 8/20 (40%) patients responded-2 complete (CR) and 6 partial responses (PR). At the end of 1 year; 2 patients maintained CR and seven patients continued PR (overall responders 45%). The response was better in SAA (54.5%) with 2 CR and 4 PR; than in VSAA (33%) with 3 PR. Eleven (55%) children were alive without response. One patient developed AML 13 months later. Con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 combin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who are ineligible fo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研究热点转向细胞遗传学,着力于探讨染色体及基因异常对再障的疗效影响.研究发现特定染色体及基因异常会对再障预后的诊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再障的首选治疗仍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或骨髓移植,针对T细胞的特异性抗体正在研究中且疗效肯定.通过完善诊断分型和发展治疗手段,再障患者的生存率将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