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护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护理健康教育被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引入护理,形成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新模式^[1]。为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不但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关护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而且要在教学中传达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孟雪燕  岳亚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47-2248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否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水平。而目前护理人员的教育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因此只有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使患者彻底改变不良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3.
谈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位与教育模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目前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要明确高职护理教育的定位与教育模式,转变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护理教育的发展和临床的需要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传授现有专业知识为主的传统护理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医学生的人素质教育已日渐被教育重视。提出如下建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丰富的校园化与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人素质的提高;加强自然科学向医学渗透;增加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21世纪的护理人员将面临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将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对其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行的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护理人才,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时应建立课程设置小组,体现整体性,突出护理的特色,使护理教育更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高等护理教育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完善教育体系上,应加强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使高等护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和谐,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护生素质教育,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的护理人才,以适应21世纪的护理工作,是护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当前护生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长期以来,培养的护生专业素质较高,但文化素质偏弱;规范程度较高,个性发展偏弱,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护士素质教育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①素质教育简单化,把素质教育理解成仅仅是开设一些与素质有关的讲座或课程,如护士的仪表、举止、语言等。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②素质教育片面化,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把护士素质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医学特点的需要、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应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李玉彬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48-2149
近年来,在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的教学应不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考核等方面,努力探索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使之更好地为护理专业服务。1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护理教育理念护理教育要适应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应该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注重护理专业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本文就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与同行磋商,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转变高等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先导。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理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高等护理教育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护理人才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护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了适应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医学院校毕业到临床实习,是一个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继续与延伸。所以临床实习既是学习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又是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临床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如何让学生转变角色,能把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更显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杨晓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93-4494
新的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我国,教育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际竞争的依靠者,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科学技术的革命,信息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将更加依靠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要迎接世纪的上述挑战,就应在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上进行探索。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教学,指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是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又是从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反过来它又指导教育实践。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观念的转变,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整体护理在我国蓬勃发展。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护理需要的护士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人群健康生活的需要,对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教育也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从思想上转变实习生的护理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实施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成为医学科学领域里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因而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护理职业能力,在护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等专业人才;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为了适应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护理学中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设想。1护…  相似文献   

17.
中专护理课程设置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护理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培养大批中专护理人才。然而目前中专护理教育的课程依然未摆脱医疗专业专科、本科“压缩饼干”的状况,影响了护理教育水平。通过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分析,提出制订客观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护理教育观念、借鉴国外经验、改革中专护理课程设置和内容及具体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王宏 《黑龙江医学》2002,26(8):630-630
新世纪需要各个领域都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护理专业面临多元化的挑战。如何继续护理学教育 ,培养基础好、素质高、强适应的护理人才 ,适应 2 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主动认清形势 ,需要以广博的学识来进行护理的科技创新 ;需要思维观念改变 ,不断研究护理学发展方向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培养高文明素质的护理人才近代护理从南丁格尔奠基至今 ,代代相传的护理文化是对人的爱心 ,对专业的奉献。爱心与奉献是…  相似文献   

19.
与国际接轨深化护理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性护理人才的缺乏,为我国护理人才的输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我国培养出来的护士,与国内外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只有从护理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设置的整合,增加相关人文学科,调整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既符合国际标准又适应本土护理行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医学科技不断发展,护理事业也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新路,怎样的护理模式才能更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随着问题的提出新型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诞生了,它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实际责任制护理之后又一先进的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推广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