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TGFβ和HNF4α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TGFβ和HNF4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所有肝癌组织中TGFβ和HNF4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两者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与癌旁组织比,TGFβ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0.294±0.142)vs(0.231±0.149),P=0.020];HNF4α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降低[(0.104±0.130 vs(0.151±0.079),P=0.037];(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TGF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0.224±0.060)vs(0.051±0.019),P=0.025],HNF4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降[(0.103±0.033)vs(0.315±0.024),P=0.017];(3)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癌组织中TGFβ蛋白阳性表达率66.7%,HNF4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4%。在肝癌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χ~2=4.339,P=0.037)及TNM分期(χ~2=4.488,P=0.034)相关;HNF4α蛋白与肿瘤分化(χ~2=5.032,P=0.025)相关。TGFβ蛋白与HNF4α蛋白呈负相关(r=-0.291,P=0.033)。结论 TGFβ和HNF4α基因相互调控EMT进程,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中RUNX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RUNX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巾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肝组织样本的总RNA(包括65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并经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 (1)对照组(癌旁组织)RUNX3 mRNA表达量为肝癌组(癌组织)的4.2倍.41例(63.08%)肝癌组织中的RUNX3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者17例,下调4倍以上者21例,下调2倍以上者3例.(2)66.67%(4/6)肝癌细胞株RUNX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肝细胞株明显下调.(3)RUNX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在肝癌组织中 RUNX3的表达与患者肝硬化(P=0.028)及组织分型(P<0.001)相关.结论 RUNX3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癌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的方法检测肝癌(40例)、癌旁(40例)及正常肝(25 例)组织中Fas及FasL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正常肝组织、癌旁及肝癌组织中Fas 和FasL mRNA 表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792±0.039和0.245±0.043、0.857±0.031和0.429±0.035以及0.473±0.047和0.185±0.041。肝癌组织中Fas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 肝癌组织中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但癌旁组织中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不仅通过低表达Fas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而且还通过癌旁组织FasL的高表达,使与之接触的淋巴细胞(表达Fas)凋亡,最终使肝癌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得以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主支癌栓PDGF-mRNA和E-CD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mRNA)和内皮钙粘附蛋白 (E CD)在门静脉癌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12例门静脉癌栓中PDGF mRNA基因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3例门静脉癌栓中E CD蛋白和PDGF蛋白的表达 ,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1)E CD蛋白的表达 :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0 15 2± 0 0 0 36 ,0 0 5 2 7± 0 0 0 71和 0 10 0 8± 0 10 6 3。 (2 )PDGF蛋白的表达 :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10 5 9± 0 0 10 4 ,0 0 5 2 1± 0 0 0 92和 0 0 10 8± 0 0 0 2 9。 (3)PDGF mRNA的表达 :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12 0 7± 0 0 16 9,0 0 6 74± 0 0 0 71和 0 0 0 89± 0 0 0 0 6。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 ,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门静脉癌栓中存在有促进转移和抑制转移两方面的因素 ,E CD蛋白表达减少 ,增加了门静脉癌栓中癌细胞脱落转移 ;而门静脉癌栓中PDGF mRNA表达的增加 ,则促进门静脉癌栓中结缔组织的形成 ,阻碍了癌细胞的脱落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os和Jun的表达产物与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电泳技术对20例肝癌病人癌及癌旁组织中Fos和Jun核内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Westernblot结果示20例标本中有16例肝癌组织FosB、JunD蛋白含量高于癌旁组织。FosB光密度值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396±803和894±3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JunD光密度值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973±725和776±16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osB和JunD蛋白在肝癌组织细胞核中同步表达。 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核内转录基因FosB、JunD表达产物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这可能是肝细胞早期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相关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基因(XIAP)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0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XIAP mRN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XI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半定量RT-PCR显示:XIAP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211±2.43,而在对应的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相对表达量为1.947±1.89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IAP蛋白平均灰度扫描值分别为161.800±29.470和144.240±26.29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IAP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appa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的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肝癌癌灶及癌旁肝组织NF-κB的活性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TNF-α mRNA分别为0.24±0.12和0.21±0.10,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癌灶的0.36±0.16和0.68±0.21(P<0.05);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癌旁肝组织、肝癌癌灶NF-κB表达与正常肝组织及肝血管瘤组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癌旁肝组织、肝癌癌灶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73,P<0.05; r=0.838,P<0.05)。 结论:NF-κB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激活及TNF-α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RASSF1 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6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其中右肝癌41例,左肝癌的24例)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RASSF1 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 mRNA表达量为癌组织的3.32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正常组织△CT=4.64±2-44,癌组织中△CT=6.30±1.92,P<0.01),其中38例(58.5%)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的有17例,下调4倍以上的有8例,下调2倍以上的有13例,另外有5例(7.7%)在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较高,其余22例(33.8%)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QGY-7701、PLC、Hep3B,50.0%)肝癌细胞株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显著下调;在肝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P>0,05),但和门脉癌栓与否(P<0.05)、临床分期(P<0.05)及血清HbsAg明显相关(P<0.01).结论 RASSF1A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癌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的表达 ,探讨肝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放射配基结合试验分析 1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尿激酶水平为 (777± 5 86 ) pmol/g蛋白 ,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数量为(6 49± 2 2 3) pmol/ g蛋白 ,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84± 5 7)pmol/ g蛋白和 (72± 30 ) pmol/g蛋白 ,P <0 .0 1];肝癌细胞尿激酶与尿激酶受体的高亲和力 (0 .33± 0 .18)比癌旁组织 (6 .6 3± 2 .17)更高 (P <0 .0 1)。结论 肝癌组织中尿激酶与尿激酶受体过量表达 ,这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Zhang G  Zhang SJ  Zhao YF  Wu Y  Li Z  Wang J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99-5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phrin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rinA1的mRNA及蛋白在40例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有EphrinA1 mRNA的表达。RT-PCR分析显示EphrinA1mRNA在肝癌组织(0.5413±0.1527)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0.3895±0.0549,P〈0.05)和正常肝组织(0.3770±0.1055,P〈0.05),而在癌旁肝组织(0.3895±0.0549)和正常肝组织(0.3770±0.1055)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到肝癌组织,Ephrin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10)、35%(14/40)和62%(25/40),呈递增趋势(x^2=14.762,P〈0.05)。EphrinA1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EphrinA1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有密切联系,提示其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中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及其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测定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RUNX3基因在75例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75例肝癌组织中有34例(45.3%)存在RUNX3基因CpG 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有7例(9.3%),而正常肝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8,P<0.01);75例原发性肝癌实时定量PCR分析有45例肝癌组织中存在RUNX3 mRNA 表达缺失或下调,其中60% (27/45)伴随启动子甲基化,即RUNX3 mRNA表达下调与RUNX3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x2=9.77,P<0.01);而肝癌组织非甲基化组RUNX3基因表达量高于甲基化组4倍以上;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患者肝硬化关系密切(x2=5.07,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存在RUNX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CpG岛的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患者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9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YKL-4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及11例非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RT-PCR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90±0.29比0.36±0.18;P< 0.05).Western blot结果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13±0.21比0.44±0.15;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的阳性率(61.43%,43/70),高于非肝癌组织(27.27%,3/11),(P<0.05).YKL-40表达与肿瘤包膜、TNM分期及肿瘤转移相关(P=0.003,0.023,0.00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HBsAg状态、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YKL-40表达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差(x2 =15.715,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KL-40蛋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YKL-40参与肝癌恶性进展,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种肝细胞癌细胞株,3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在mRNA水平4株肝癌细胞株随侵袭转移能力升高Survivin表达依次升高(P<0.01),HC-CLM6细胞株中Survivin表达水平最高.肝癌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1.082±0.213)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799±0.324,P<0.05).Western blot的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肝内转移组Survivin蛋白表达(0.892±0.198)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342±0.237,P<0.05).结论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且与侵袭转移等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urvivin基因高表达可作为判断HCC侵袭性和进展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71例乳腺癌、71例癌旁组织及12例乳腺良性肿瘤、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RT PCR产物电泳条带密度。结果 在71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BRMS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8±0.046和 0.918±0.044;12例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水平分别为0.908±0.047和 0.934±0.028;乳腺癌组织BRM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BRMS1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和 PR无关 (P>0.05),而腋淋巴结有转移及临床分期III,IV期者其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I,II期者(P<0.05)。结论 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其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Zhu J  Leng X  Dong N  Liu Y  Li G  Du R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4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通路在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手术切除16份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Western印迹检测ERK1、ERK2、JNK1、p38和MEK1、MEK2的蛋白含量.结果在本组的16例患者中,每例患者肝癌组织中的ERK1、ERK2、JNK1、p38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ERK1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 density IOD)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300±98和98±4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RK2的IOD值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587±83和232±9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38的IOD值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70±85和107±8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的JN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JNK1的IOD值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11±93和292±10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EK1、MEK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EK1的IOD值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418±244和806±9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EK2的IOD值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041±122和468±4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ERK1、ERK2、MEK1、MEK2激酶处于高表达,JNK1激酶在肝癌组织中处于低表达,它们的失衡导致肝癌细胞生长失控和无限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JNK1和p38在肝癌组织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激活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例乳腺癌、12例癌旁乳腺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RβmRNA和VEGFmRNA表达,分析其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ERβ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0.274±0.124)明显低于癌旁乳腺组织(0.538±0.124)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0.459±0.13)(t=6.37、4.09,P均<0.01)。VEGF121、165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0.530±0.142、0.336±0.114)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0.184±0.098、0.137±0.059)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0.280±0.078、0.187±0.090)的表达(t=6.87和4.69、5.73和3.89,P均<0.01)。VEGF121、165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ERβmRNA表达水平与VEGF121、165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85和0.641,P均<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βmRNA表达下调,而VEGFmRNA表达上调。VEGFmRNA的表达水平高者可能有利于淋巴结转移。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受ER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Pin2/TRF1结合蛋白X1(PinX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43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病例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PinX1 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卡方检验分析率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43对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29例(67.4%)肝癌组织中的PinX1 mRNA呈低表达,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只有14例(32.6%)呈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X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生存分析和Cox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表明癌组织中PinX1 mRNA低表达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HR=5.057,P=0.005;HR=3.761,P=0.006)。结论〓PinX1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下调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肾微血管内皮细胞(HGMECs)缺氧再复氧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HGMECs缺氧再复氧模型,应用特异性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3,4DHB和环氧酶2阻断药物NS398预处理HGMECs,设对照、缺氧复氧、3,4DHB和NS398四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上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将各组HGMECs与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ELR),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程度和MELR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GMECs经缺氧复氧损伤后HIF1α蛋白和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上清中sICAM1(14.55±1.13vs7.90±1.61)ng、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率(0.191±0.053vs0.069±0.032)和MELR上清中IL2(40.0±5.0vs18.0±3.0)pg水平均有显著增高(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3,4DHB干预组HIF1α蛋白和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淋巴细胞增殖率(0.079±0.038,P<0.01)及IL2(25.7±6.1pg,P<0.01)和sICAM1(8.71±1.32ng,P<0.01)水平则显著下调。与缺氧复氧组比较,NS398干预组HIF1α蛋白和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而淋巴细胞增殖率(0.268±0.079)及IL2(51.0±11.0)pg和sICAM1(20.33±3.05)ng表达水平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缺氧复氧会对HGMECs造成免疫学损伤,HIF1α稳定表达可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LAGL1在人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肝细胞癌(HCC)30例和远离癌组织的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LAGL1蛋白表达,分析其意义.培养正常肝细胞株L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PLAGL1 mRNA表达水平.探讨与肝癌细胞组织中PLAGL1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 PLAGL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强于肝细胞癌组织,2例(7%)肝细胞癌组织中PLAGL1表达成阳性,27例(90%)癌旁组织中表达成阳性,两组之间PLAGL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4,P<0.05).RT-PCR结果显示PLAGL1 mRNA在L02细胞中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结论 PLAGL1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PLAGL1蛋白表达下降与PLAGL1 mRNA下调相平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测定原发性肝癌(HCC)及其癌旁组织、国内常用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激素受体(GHR)的表达水平,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放射配体分析法对4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8例正常肝组织、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进行GHR的检测,肝组织及肝癌细胞的GHR受体最大结合量(RT)采用Scatchard法计算;并分析肝癌组织GHR的表达量与肝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38例HCC组织与45例癌旁组织,以及7402肝癌细胞株均检测到GHR的存在,GHR受体结合容量(RT)在有GHR表达的肝癌组织为(19.673 00±3.876 6)fmol/mg蛋白,癌旁组织GHR的RT值为(33.628 3±3.621 8)fmol/mg蛋白,GHR在7402肝癌细胞位点数量(Site,103/cell)为7.348±0.891;同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与癌旁组织GHR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肝癌组织GHR的表达量又低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GHR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患者临床分期的延迟呈负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肝硬化无关;有7例肝癌组织未检测到GHR存在。结论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全部癌旁组织均表达一定水平的GHR,在它们受体功能未明的情况下,rhGH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可能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