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具有超细、高纯等特点,从而能够使PTCR热敏电阻器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化,并有利于获得较好性能的PTCR电阻器。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粉体制备PTCR陶瓷。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备工艺对BaTiO3陶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铁电四方相和顺电立方相BaTiO3粉体,然后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低氧压条件下烧结成BaTiO3陶瓷。较详细地研究了这种PTC效应很低的BaTiO3陶瓷的R-T特性、I-V特性与制备工艺的关系,并对其导电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工艺原理出发,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BaTiO3陶瓷PTC热敏电阻的制造工艺,期望获得较佳的制造方法,稳定地生产出地高质量的国产PTC材料。  相似文献   

4.
升温工艺对PTCBaTiO3陶瓷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于液相呈现温度,用变化升温速率(160-1800℃/小时)的烧结工艺来制备PTCBaTO3陶瓷。测量了PTCBaTiO3试样的室温电阻、R-T曲线I-V曲线及拍摄了试样自然烧结面SEM照片。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用混合烧成制取低温PTCR陶瓷材料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和普通工艺相比,不仅降低BaTiO3陶瓷的工作温区,而且室温电阻率比普通工艺下的要小,即半导化程度比普通工艺要好。  相似文献   

6.
碳酸钙对BaTiO_3系PTC热敏电阻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碳酸钙对BaTiO3 系PTC热敏电阻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加入量的增加,BaTiO3 的低温相变点, 移向更低的温度; 促进烧成时芯片的致密化; 使BaTiO3 晶粒尺寸几乎呈线性下降; 使晶粒、晶界电阻下降; α、Rm ax/Rm in 无大的变化, ρ25增大, Vb 提高。碳酸钙的理化指标, 对PTC热敏电阻电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据此推荐了BaTiO3 系PTC热敏电阻用CaCO3 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史伟  展杰 《山东电子》1996,(2):39-40
本文提出了用混合烧成制取低温PTCR陶瓷材料折工艺方法,该方法和普通工艺相比,不仅降低BaTiO3陶瓷的工艺温区,而且室温电阻率比普通工艺下的要小,即半导化程度比普通工艺要好。  相似文献   

8.
施主半导化BaTiO3 PTC陶瓷的电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锋  孙慷 《压电与声光》1996,18(2):122-125
利用敏感半导体陶瓷的显微物理模型,研究了BaTiO3基PTC陶瓷材料的电压效应。结果表明,PTC陶瓷材料的电压系数与施主浓度、表面态密度、晶粒尺寸和晶粒尺寸分布等有关。这些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相符,它们为PTC陶瓷电压效应的设计与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氧化镉掺杂对钛酸钡基陶瓷材料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BaTiO3-ZnNb2O6-CdO系陶瓷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BaTiO3,BaTiO3-ZnNb2O6,BaTiO3-ZnNb2O6-CdO三种材料介电常数,温度稳定性,介电损耗,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是BaTiO3-ZnNb2O6-CdO系陶瓷材料,介电常数高,损耗小,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小,是较理想的电容器陶瓷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施主半导化BaTiO3PTC陶瓷耐压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锋  孙慷 《压电与声光》1994,16(5):36-40
本文利用敏感半导体陶瓷的显微物理模型,计算了BaTiO_3基PTC陶瓷材料的耐压特性。结果表明,PTC陶瓷材料的耐压性能与施主浓度、表面态密度、颗粒尺寸和颗粒尺寸分布及散热条件等有关。这些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相符,它们为PTC陶瓷耐压设计与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相掺杂及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掺杂BaTiO3纳米晶体,然后经烧结制得了Bi掺杂BaTiO3基PTC陶瓷。分析了所制Bi掺杂BaTiO3晶体的物相、晶粒大小及微结构,研究了烧结条件对所制PTC陶瓷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掺杂BaTiO3晶体在常温下为立方晶系,颗粒基本呈球形且大小均匀,粒径约为60 nm;在烧结温度为1 330℃、保温时间为20 min条件下所制PTC陶瓷性能最佳:室温电阻为26.29,升阻比为3.585×104。  相似文献   

12.
无铅压电陶瓷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无铅压电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钛酸钡基、铌酸盐系、含铋层状结构以及含铋钙钛矿型无铅压电陶瓷体系中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同时对近年来无铅压电陶瓷在粉体制备以及晶粒定向新工艺方面的进展也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法对BaTiO3 陶瓷扩渗Gd元素 ,使BaTiO3 陶瓷的导电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室温电阻率从 4 .0× 10 12 Ω·m下降为 2 .76× 10 3 Ω·m ,而且随着频率增大和温度升高 ,交流电导逐渐增大 ,BaTiO3 陶瓷的导电性更强。Gd扩渗后BaTiO3 陶瓷的晶粒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 ,呈现NTCR效应 ,而晶界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 ,呈现PTCR效应 ,且晶界电阻远远大于晶粒电阻 ,说明该材料的PTCR效应是由晶界效应引起的。Gd扩渗使BaTiO3 陶瓷的介电常数显著降低 ,且随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呈PTC效应 ,并使BaTiO3 陶瓷的居里温度升高为 130 .6°C。  相似文献   

14.
水基流延法制备片式PTC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VA和PAA乳液为粘合剂,用水基流延法制备了BaTiO3基片式PTC陶瓷基片。研究了粘合剂、固相含量等对浆料黏度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同时对流延基片的干燥工艺、烧成曲线等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流延干燥后的基片,在1 320℃空气中烧结30 min,所得PTC样品的升阻比大于6个数量级,温度系数大于16%/℃,能够满足叠层PTC器件的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综合分析无铅压电陶瓷在压电陶瓷材料中的地位,指出要想让无铅压电陶瓷完全取代铅基压电陶瓷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但对大量的压电中端应用和低端应用,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与器件大有用武之地;给出了目前无铅压电陶瓷研究的主要体系,包括Ba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Bi1/2Na1/2TiO3(BNT)基无铅压电陶瓷和铌酸盐系无铅压电陶瓷;分析了当前无铅压电陶瓷研究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开发的相关方向,如提高机电耦合系数(k)、压电常数(d)和机械品质因数(Qm)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温PTC陶瓷中铅对T_C移动效果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制备高温PTC陶瓷时,以加入PbTiO3的形式引进Pb成分达到提高TC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移动效率最高达6.5℃/10-2(mol)。分析了加入Pb-TiO3与加入PbO或Pb3O4效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BaTiO3基PTC瓷粉的制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颗粒表面改性法,柠檬酸盐溶液–液相包裹法和高分子网络凝胶–液相包裹法等采用表面改性技术的PTC瓷粉制备方法。重点介绍BaTiO3基PTC瓷粉非均匀形核表面包覆制备的原理、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认为BaTiO3基PTC瓷粉的制备,有向液相表面包覆发展的趋势,非均匀形核表面包覆,是一种较具潜力的高性能PTC瓷粉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BaTiO3铁电陶瓷时效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2O3、Bi2O3和Ho2O3掺杂的BaTiO3基PTC热敏陶瓷元件,并对其时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样品的电阻率随时效时间的增加而变大,最大增量达58%;但Bi2O3掺杂的样品出现时效反常现象,即时效初始阶段样品的电阻率随时效时间增加而减小、减少率达19.4%,其后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应模板晶粒生长法(RTGG),制备了0.94Na0.5Bi0.5TiO3-0.06 BaTiO3无铅压电织构陶瓷,应用晶粒生长动力学唯象理论研究籽晶模板Bi2.5Na3.5Nb5O18对织构陶瓷中取向长条晶生长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长条晶生长动力学指数和激活能,探讨了籽晶含量对无铅压电织构陶瓷长条晶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籽晶含量在10%~30%(质量分数)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加,晶粒生长指数n约为2,变化不大,说明长条晶粒生长机制主要是界面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