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在着陆前16分钟出现技术问题,最终解体,航天飞机所载7名宇航员同时遇难。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航天业和我国航天法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为此,2月10日,记者对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3):18-19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返回着陆技术的主任设计师李惠康研究员就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返回技术及宇航员遇险救生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3,(3):2-2
2003年2月1日,在中国人欢度大年初一的时候,在大洋彼岸上空,美国航天飞机中的“元老”却带着人类的7位精英踏上了不归之途。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没有什么比宇航员的生命更珍贵。宇航员作为人类群体中杰出的“另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航天飞机更值钱。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这项事业的第一要务。但不容置疑的是,载人航天技术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放心的程度。22人用生命告诉我们,宇航员所从事的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公众爱戴甚至崇拜他们,不仅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常人不能企及的事业,更因为他们甘…  相似文献   

4.
空天瞭望     
哥伦比亚号失事,7名宇航员遇难 2月1日,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上又上演了悲壮的一幕:乘坐7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预定科学实验任务后,在返回途中失事。哥伦比亚号解体时,正以约20000公里的时速飞行在得克萨斯上空约60公里的高度上,距预定降落时间仅有16分钟。机上乘坐的7名宇航员是:指令长里克·赫兹本德,飞行员威廉·麦克库尔,任务专家麦克·安德森、大卫·布朗、凯尔帕娜·乔拉  相似文献   

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3,(6):43-45
国际空间站完成交接班 4月26日,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2载人飞船,将美籍华裔宇航员卢杰(爱德华·卢)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琴科送往国际空间站,以作为第7长期机组接替因哥伦比亚号失事而滞留在站上的3名第6长期机组宇航员。此次发射是今年2月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世界上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美国宇航员首次乘坐俄飞船上天(此前曾有美国人蒂托乘联盟号飞船上天旅游)。2天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卢杰和马连琴科将在空间站上进行15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6):47-47
欧空局5月20日宣布新招6名宇航员,其中包括一名英国人。6人中有两人来自意大利,其余4人分别来自法国、德国、丹麦和英国。他们是从8413名通过初步体检的申请者中选出的。他们将在9月份开始18个月的训练课程.理论上说可从2013年开始上天飞行。英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参与欧洲的载人航天计划,认为在该领域投资不值。  相似文献   

7.
广毂 《中国航天》1999,(8):21-23
空间站远离地面,加上各种特殊环境因素,随时都会发生意外情况。在局面得不到控制或出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站上的宇航员需要迅速逃离险境或回到地面救治。这就需要在站上配备可随时启用的救生飞船。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担负这项重任的就是宇航员平时往返所用的联盟...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自1961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迄今已经30多年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载人航天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系列载人飞船和礼炮号、和平号系列空间站,近来又在努力试验航天飞机。美国先后研制成功了水星号、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试验性空间站和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他们实现了载人航天、太空行走、月球探险和365天22小时39分钟长期太空生活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3,(3):46-46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108分钟。这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0.
士元 《中国航天》2001,(6):20-25
今年的4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这不仅是因为4月12日是世界航天第一人加加林登天40周年和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20周年,而且4月19日还是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升空30周年。这三大事件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空间站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大厦能由运输器为在其上面长期生活的人员提供生活用品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1998,(7):5-5
阿尔法磁谱仪由航天飞机携带升空本刊讯美国东部时间6月2日18时10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起飞,开始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第9次、也是最后一次对接。发现号此行的重要使命是将已在和平号上的一名美国宇航员接回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6):48-48
俄联盟FG型运载火箭5月27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A15载人飞船。船上乘有欧空局比利时宇航员德温内、加拿大宇航员瑟斯克和俄罗斯宇航员罗曼年科。飞船5月29日同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从而使站上长驻机组人数首次增加到6人.包括此前已在站上长驻的第19长期考察组成员俄罗斯宇航员帕达尔卡、美国宇航员巴拉特和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  相似文献   

13.
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月13日进行了1993年美航天飞机的首次飞行。在6天的空间飞行期间,5名宇航员成功地部署了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6),进行了一次舱外活动,关闭并重新启动了轨道器燃料电池中的一个,启动了一个新的卫生间,但此次飞行的主要科学任务未获成功,安装在有效载荷舱相对舱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3,(10):15-16
神舟5号飞行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国周边国家到远隔重洋的法国、巴西、南非,各国报纸上都刊载着“中国发射载人飞船”的消息: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中国航天员的画面不断出现。许多国家的政要向中国发来贺电。几千万海外华人奔走相告。国际空间站上传来俄美宇航员的问候。联合国内到处是对中国的祝福。此时此刻,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6,(3):46-46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谢瓦斯季亚诺夫去年12月23日说.到2009年其飞船制造量要增加一倍。他说.目前该公司每年制造2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和4艘进步号货船.以保证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公司最近决定.在2009、2010和2011年间每年制造4艘联盟号和8艘进步号飞船。之所以增加飞船产量.是因为美国航宇局已同意订购俄飞船。按计划.美将减少航天飞机发射次数.并使其在2010年完全退役.因而今后美将不得不借助俄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货物。另据报道,今后俄将利用联盟号飞船大力发展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旅游。俄联邦航天局发布的消息说,目前美、日、俄等国的多名富翁已表示打算花2000万美元做太空旅游。美国航宇局最近已同俄航天局达成协议.将为今春其宇航员威廉斯乘联盟号前往空间站和站上指令长麦克阿瑟乘船返回地面向俄方支付4380万美元的费用.其中也包括使用联盟号作为救生飞船及将在9月份接替威廉斯的一名美宇航员在俄训练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是世界航天运载史上揭开新篇章的一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把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0,(5):46-47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4月5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131。机上乘有7名字航员,其中包括3位女性(美国两人,日本一人),是航天飞机首次执行有3位女性机组成员的任务。发现号于4月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机上7人进入空间站后.包括4月4日刚乘俄联盟号进站的一名美国女宇航员.站上女宇航员人数首次达到4人。这也创下了在轨女宇航员人数的纪录。天上同时有两名日本宇航员也是首次。  相似文献   

18.
文宇 《中国航天》2000,(7):11-13
远望号远洋测量船是中国航天测控网海上机动测量船,在过去的20年间,测量船34次远征大洋,累计远洋航行近6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2圈;36次执行国家重大科研试验和国内外卫星发射的海上任务,测控成功率达到10 0%,创造了世界航天测控史上的奇迹。远望号测量船作为航天测控网的一部分,可跟踪测量航天器及火箭的飞行轨迹,接收遥测信息,发送遥控指令。今后还可与宇航员进行通信,并可营救返回溅落在海上的宇航员等。航天测控向海延 世界上第一枚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时,其射程仅为几百公里,陆地上一部雷达就可完成对它的全程…  相似文献   

19.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6):48-48
俄联盟FG型运载火箭4月5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联盟TMA21载人飞船。飞船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他们将加入站上的第27长期考察组.使站上人数回到6人水平。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世界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上天50周年。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美国空间站救生艇-升力体的要求,飞行试验计划、发射方法、结构和着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