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了六种牙膏中的游离氟和可溶性氟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牙膏中的氟含量不同。游离氟含量最高为0.9120mg/g,最低为0.03395mg/g;可溶性氟含量最高为1.191mg/g,最低为0.6080mg/g。  相似文献   

2.
以5°A分子筛为载体在FeC l3溶液中吸附Fe3 ,可使分子筛得到改性及改性后分子筛在含氟水中的除氟性能,获得了一种新的配体交换固液分离深度除氟材料。实验研究了该种含铁改性分子筛除氟材料在高氟水中的除氟效率和条件。结果表明,分子筛对F-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含氟4~40mg/L左右的水中,除氟率可高达99.0%以上,可使水中氟含量降至0.01mg/L以下。经测定,改性分子筛对氟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21.4mg F-/g-分子筛;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的吸附率无影响,表现出该种材料对氟吸附的高度选择性。提出了一种对含氟地下水和工业氟污染水的效果显著的深度除氟方法。  相似文献   

3.
诱导大鼠下切牙氟斑牙模型所需饮水氟浓度及时间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加氟饮水对大鼠下切牙釉质表面颜色变化及釉质发育的影响,筛选建立氟斑牙模型的合适实验时间及饮水氟浓度,为进一步研究氟斑牙的发病机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05只体重为210 g左右的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5只用去离子水喂养,另外3组分别用含氟25mg/L5、0 mg/L及100 mg/L的氟化钠水喂养6周。分别在51、0、20、304、2 d等不同的时间点对每个大鼠下前牙唇侧面照相,然后每组分别处死一部分大鼠,分离下颌切牙、固定、脱钙并进行HE切片制作。结果正常鼠切牙颜色为橘黄色染色。在50 mg/L和100 mg/L氟化钠组成功地建立了下颌切牙氟斑牙模型,切牙釉质颜色呈现逐渐退变过程,由橘黄色变为浅黄色,白垩色,釉质的成釉细胞成多层排列。100 mg/L氟化钠组比50 mg/L组氟斑牙出现较早且更严重。而对照组和25 mg/L氟化钠组釉质表面颜色正常,成釉细胞排列整齐。结论50 mg/L和100 mg/L氟化钠水能成功的诱导不断生长的鼠切牙氟斑牙的产生。其釉质表面呈现白棕色条纹、白垩色等各种程度的颜色改变。25 mg/L氟化钠水喂养组在为期6周的实验中不产生明显的氟斑牙。  相似文献   

4.
牙膏中氟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了市售五种牙膏中的氟含量,结果:不同品牌牙膏的氟含量不同,最高为0.7793mg/g,最低为0.004391mg/g,差别很大。但所测各样品的氟含量均与产品的实际含量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淮南市地方氟病流行区2个乡和非流行区3个乡的71口和90口水井的氟进行测定.发现流行区氟含量的平均数大于1.5mg/L,明显高于非流行区的0.53mg/L;同时发现在流行区的两个乡氟含量大于1.0mg/L的水井占50%和40.5%;结合病区患病情况,本文提出了应从防治污染源,改造饮用水源入手,对地方性氟病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对锆改性颗粒活性氧化铝(Zr-GAA)的改性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Zr-GAA的除氟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制备Zr-GAA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 g/L,此时锆的负载量为32.58 mg/g;Zr-GAA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吸附速率比GAA提高25%以上;Zr-GAA在低浓度下对氟离子吸附量提高显著,在氟离子的平衡浓度为1.0mg/L时,其吸附量为GAA的5.25倍;Zr-GAA的适用p H范围为4.5~9.7,较GAA明显增大;SO2-4和HCO-3对ZrGAA吸附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啤酒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啤酒中的氟 ,测量溶液的酸度为PH5— 6,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 ,消除干扰离子及酸度的影响 ,方法回收率 96.1 2 %~ 99.2 4 % ,线性范围为 1 0 - 1 mol/L~ 5× 1 0 - 7mol/L ,最低检出浓度 0 .0 1 μg/ml,本法操作简单、快速 ,适合作常规测定 .  相似文献   

8.
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准确测定铝灰浸出液中氟离子的含量,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理论和实验表明pH及共存离子对铝灰浸出液中氟离子的测定有着重要影响。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测定pH在5~6之间,测量结果最准确。铝灰浸出液中氟离子含量达到446mg/L,远超国家标准。马弗炉中1200℃焙烧2h,铝灰浸出液中氟含量降至20mg/L,脱氟率达90%。  相似文献   

9.
在H2TiF6溶液中添加适量硝酸银,通过热解法制备掺氟和银二氧化钛复合抗菌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粉体的结构、成分、粒径、形貌等性质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法对抗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400~600℃煅烧后的复合粉体颗粒均匀细小,粒径在10~30 nm之间:煅烧温度升高,粉体中氟含量降低,颗粒粒径增大,颗粒轮廓逐渐清晰,颗粒晶形趋于完整;于500℃煅烧时,二氧化钛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煅烧温度对复合粉体的光谱吸收性能影响不明显,氟、银离子掺杂未使二氧化钛吸收带边产生红移;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从复合粉体中溶出的离子减少,抗菌活性也因可溶出离子数量的减少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含铁氨羧螯合树脂配体交换除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D401型氨羧螯合树脂螯合固载铁(Fe^3+),利用水溶液中F^-可与Fe^3+形成稳定配合物性质,实现了配体交换固液分离去除高氟水中的氟.实验研究了该种分离材料在含氟水的除氟性能和条件.结果表明,含氟10-20mg/L左右的水溶液中,除氟率可达99%以上,可使氟含量降至0.05mg/L以下,经测定,树脂对氟的吸附量可达2.7mg F^-/gR,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离子的吸附无影响,表现出树脂除氟过程的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用硝酸-氟化铵溶解试样,过硫酸铵氧化,乙醚萃取磷钼蓝直接吸光光度法测定高钛钛铁中微量磷的方法,当试样中的磷的含量在0.005-0.0200%范围时,经与多种方法对比测试,本方法的重现性很好,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进行氟乙烯单体的聚合.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氟乙烯单体的聚合反应更平稳,所得聚合物规整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以氟硅酸和碳酸钠为原料,在氟硅酸与碳酸钠物质的量比1.0∶3.5,反应温度90~95℃,反应时间150~180min,pH=6.6~7的条件下,一步沉降法制备氟化钠和二氧化硅。对生成的共沉淀物氟化钠和二氧化硅利用双锥分离器,采用母液漂浮法,控制母液的上升速度在4.0~5.0mm/s之间,实现了氟化钠和二氧化硅的有效分离,氟化钠的回收率可达99%以上,漂浮物中二氧化硅的回收率在96%以上,氟化钠和二氧化硅的产品质量分别符合或超过国标GB4293-84和国标GB10571-89。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高梯度磁选的方法,对山西阳泉铝钒土浮选脱铁、钛后的泡沫产品进一步进行分选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以从废弃尾矿中提取合格的高铝钒土精矿,使浮选提纯铝钒土精矿的总产率和回收率提高。这为进一步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以对氯苯甲醛(PCAD)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添加助溶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对氟苯甲醛。研究结果表明:氟化剂、反应时间、反应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其助溶剂对反应结果有重要影响;四丁基氟化铵为氟化剂,甲醇为助溶剂,在反应时间为4h,反应压力为9MPa时,产物对氟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48.1%。  相似文献   

16.
铝阳极氧化膜表面TiO2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钛盐溶液中,采用交流电沉积方法,在铝阳极氧化膜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利用XRD、OM、SEM、EDS和XPS分析了该复合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元素的组成和分布,并通过紫外光照下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分析了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主要为非晶态,同时含有极少量的锐钛矿和金红石结构;薄膜表面主要由Al、O和Ti三种元素构成;电沉积过程中,氧化铝部分溶解,得到的TiO2分散地分布于氧化铝表面;该复合薄膜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山榕(F.altissima)、细叶榕(F.microcarpa)等8个树种对陶瓷工业污染大气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高山榕、细叶榕和傅园榕在SO2和氟化物污染严重的地区不但长势良好,而且净化功能极其显著;银桦和石笔木在SO2和氟化物污染较轻的大气环境中表现出很强的吸收能力。这对筛选生物量大且富集污染物能力强的高效污染修复树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孟钢 《科技信息》2013,(13):196-197
本文讨论了二氧化硅在氢氟酸缓冲(BHF)腐蚀溶液中的腐蚀特性。研究了二氧化硅在腐蚀液中的腐蚀速率、表面粗糙度及腐蚀深度随着NH4F配比、HF配比及腐蚀液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腐蚀液配比和腐蚀温度等条件,从腐蚀速率及表面形貌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确定不同条件下二氧化硅的腐蚀速率,以及腐蚀条件对二氧化硅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涂覆法制备了纳米管钛酸钠薄膜电极,并用TEM、DRS、XRD和SEM对电极材料和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管钛酸钠的光电化学行为,通过与TiO2(P25)薄膜电极进行比较,得出了纳米管钛酸钠显示出P型光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钟恢明 《江西科学》2011,29(6):731-736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存在饮用水含氟量超标的情况,对比分析了目前使用的5种除氟方法和四除氟滤料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法较其它方法更为理想,而吸附滤料中的活性磷灰石DF-1各项性能均优于其它几种滤料。根据比较结果,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的特殊情况,试验采用活性磷灰石DF-1除氟滤料处理安徽省亳州市氟化物超标的农村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