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儿童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霞  周庆良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44-1945
儿童反复腹痛等胃肠症状在过去相当长时期,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试验性治疗观察做出诊断,其准确性、可靠性均较差。近10年来,由于检测手段的改进、提高和普及,许多胃肠疾病得到明确诊断。例如:儿童慢性胃炎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之有密切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192例儿童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进行临床治疗随访.本文对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例腹痛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应用。【方法】对在本院诊治的125例腹痛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中血清Hp抗体阳性75例,阳性率60.0%。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年龄增长Hp抗体阳性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学龄前后儿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于及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天如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14+4116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RAP患儿58例,对患儿分别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感染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HP感染率随RAP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性别无关,HP感染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儿童再发性腹痛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83例Hp阳性的RAP儿童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根治组(91例):给予抗Hp三联法治疗2周,对照组(92例):给予中药调理,随访1年,观察2组RAP儿童腹痛复发率以及胃黏膜炎症程度、Hp根除率对RAP复发的影响.结果 根治组与对照组RAP复发率分别为32%和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中-重度炎症者复发率为73%,胃黏膜轻度炎症者复发率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治组中Hp已根除与Hp根除失败或再感染的腹痛复发率分别为12%、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与RAP发生有关,根除Hp可显著降低RAP复发率,改善RA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326例5岁以上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326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123例,阳性率37.73%。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中家属感染率为88.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3,P〈0.01)。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98.47%,其中浅表性胃炎90.34%,且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中、重度改变达22.03%。结论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再发性腹痛大部分伴有器质性疾病,浅表性胃炎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ELISA法对181份反复中上腹及脐周痛患儿血清及192份对照血清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IgG、IgM测定。结果表明:有上述症状患儿血清抗-Hp IgG检出率(53%)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34.6% ̄35%),可作为Hp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其滴度与病程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不能反映现症感染。儿童抗-Hp IgG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大年龄组儿童抗-Hp IgG检出率与成人者相近。儿童血  相似文献   

9.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C)及热休克蛋白(Hsp60)抗体,并与胃黏膜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技术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对42例因上消化道不适就诊的儿童患者留取血清,深低温冻存同时作蛋白芯片检测和胃黏膜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检测。结果经χ2检验,蛋白芯片检测CagA,UreC,Hsp60抗体与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联合检测的结果对比P>0.05;儿童CagA 型菌感染仅占21.4%。结论蛋白芯片技术与胃黏膜活检标本联合检测相比,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蛋白芯片技术能对Hp菌株感染分型及现症感染鉴定,具有快速,准确,检测指标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检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例4~14岁具有反复发作性腹痛及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和健康儿童80例做血清抗体检测(用Genelabs安速TM快速试剂盒)H.pylori感染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采用血清抗体检测200例患儿中有42例H.pylori呈阳性,阳性率为21%;80例健康儿童有2例H.pylori呈阳性,阳性率为2.5%。H.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pylori感染与再发性腹痛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以组织切片染色法及快速尿素酶法联合检测结果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金标准",对110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测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并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素酶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6%、95.2%、94.8%、87.0%及98.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现症感染总阳性率为38.2%,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行业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焦作读者孙某来电说:我的重孙女今年8岁,一年前开始吃饭不好,消瘦面黄,有时说腹痛,给她查过大便,无虫卵。我对照2009年4月份家庭医学杂志登载的《孩子厌食请查查幽门螺杆菌》,觉得重孙  相似文献   

13.
吴谋豪 《现代保健》2009,(16):57-58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及肠道蛔虫感染的关系。方法RAP患儿615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3-6岁组186例,7-11岁组289例,12-16岁组150例。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血抗HP-IgG检测,两项均阳性者判断为HP感染,同时取大便涂片查找蛔虫卵,阳性者判断为肠道蛔虫感染。结果HP感染3-6岁组32例(17.20%),7-11岁组84例(30.11%),12-16岁66例(44%),3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蛔虫感染,3-6岁组128例(68.82%),7-11岁组148例(53.05%),12-16岁组52例(34.67%),3组阳性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15例患儿中男312例,HP感染92例(29.49%),肠道蛔虫感染171例(54.81%);女303例,HP感染90例(29.70%),肠道蛔虫感染157例(51.82%),二者比较HP感染率及肠道蛔虫感染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率随RAP患儿年龄增长而增长,肠道蛔虫感染率随RAP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与性别无关。HP感染与肠道蛔虫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长儿以HP感染比例较多,而学龄前儿童以肠道蛔虫感染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本院选取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0月。对比两组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差异,并将实验组最终诊断结果与呼气试验(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实验室综合检查已确诊阳性35例,阴性15例,呼气实验检查诊断阳性35例,阴性15例,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诊断阳性37例,阴性13例,呼气实验检查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100.00%、100.00%、100.00%)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96.00%、100.00%、8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 (He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但临床上只有少数 Hp感染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近年来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Hp的 Cag A、Vac A这两个致病基因上。国外文献报道 Vac A基因表达产物为能使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的空泡毒素 ,其中又以 Va-c A s1/ m1型毒素活性最强〔1〕 ,Vac A阳性 Hp菌株感染不仅与溃疡病相关 ,而且可能与溃疡病的治疗效果、预后有关〔2〕。检测了 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 Hp Vac A抗体水平 ,旨在探讨 Vac A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或病…  相似文献   

16.
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与消化道疾病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 (简称 HP)抗体 Ig G和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 )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 Ig G。结果 :有消毒道症状儿童血清 HP- Ig G阳性率 45 .5 9%明显高于无症状者儿童 HP-Ig G阳性率 14.2 9%。结论 :(1) HP感染和儿童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其中腹痛及上消化道出血 HP- Ig 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2 ) HP- Ig G检测可作为消化道疾病中有无 HP感染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复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反复慢性腹痛患儿196例,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HP粪便抗原检测确定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情况,此两种检测均阳性者作为病例组,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资料。结果:196例反复腹痛患儿中感染HP 85例(病例组),感染阳性率为43.4%。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病程、居住地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与家人同睡、母亲文化程度、其他照顾者是否有胃病史均与HP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结果仍显示性别、是否与家人同睡、其他照顾者胃病史有无3个因素与感染有关,即性别为女性、独睡、被除父母外无胃病史的其他照顾者照看的儿童HP感染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此次调查显示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与性别、是否与家人同睡和其他照顾者胃病史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 ,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 ,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 ,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