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肱骨远端骨折后遗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上肢骨折中,肘部损伤最多见,而其中大部分是肱骨远端骨折或骺损伤,约占小儿全部骨折的5%~10%。由于儿童肘部解剖复杂,具有多个骨化中心,且出现时间早晚不一,损伤后常易漏诊和误诊,因此骨折并发症多见,常遗留肘关节畸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克氏针髓内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同定,也有手术复位各种器械固定的。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弹性髓内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折的报道较多,因疗效理想、损伤小、不累及骨骺、恢复快和便于早期康复受到儿童骨科界的关注。目前,儿童型弹性髓内针国内较少,普及率低。我院对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肱骨干骨折采用弹性髓内针交叉固定原理用克氏针交叉同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儿童肱骨干骨折弹性钉固定术中使用克氏针辅助复位,并与手法复位弹性钉固定进行对比,以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1例儿童肱骨干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克氏针辅助复位弹性钉治疗(20例,A组)、手法复位弹性钉治疗(21例,B组).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8.82±3.12)岁;B组男13例,女8例,年龄(9.09±2.78)岁.观察并比较两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放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功能评分等.结果 A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闭合复位,B组成功闭合复位16例,5例行切开复位,两组闭合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35.5±4.60) min、照射次数(10.21±3.53)次,B组手术时间(47.5±7.00)min,照射次数(14.70±5.02)次,两组在手术时间及照射次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A组骨折愈合时间(7.32±1.03)周、住院时间(6.54±1.21)d,B组折愈合时间(7.64±0.88)周,住院时间(6.94±1.53)d,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1、P=0.387);B组发生2例桡神经损伤,1例创口感染,A组则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6);两组功能评分分别为(91.2±3.1)分、(90.1±5.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结论 相对于手法复位,儿童肱骨干骨折弹性钉固定术中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能提高复位成功率,并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照射,且不影响术后疗效,临床上可适当使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同侧前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同侧前臂骨折少见,确切发病率不详[1],治疗较为棘手,有关报告不多,国内外文献报告的治疗尚有分歧[14]。笔者所在的两所医院自1985~1997年间共收治此类骨折18例,经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14岁,平均8.6岁。右侧13例,左侧5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6例。骨折类型:肱骨髁上骨折均为伸直型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2例。前臂骨折中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5例。尺桡骨双骨折12例…  相似文献   

5.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humerus,SFH)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16%,占儿童肘部骨折的2/3.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占98%~99%.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临床难点之一.现就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穿针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随访大样本量的病例确定几种常用的穿针方式在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本院手术治疗的Gar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0例,依据穿针方式分组:外侧分离穿针组92例、外侧平行穿针组138例、内外侧交叉穿针组144例、三针组86例.通过比较各组手术中和骨愈合时正位平片中Baumann角以及侧位平片中肱骨干与肱骨小头骨化中心的关系,分析各种穿针方式的稳定性.此外,还分别记录各组末次随访时的Flynn肘关节评分以及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对比各组手术中及骨愈合时正位片的Baumann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侧位片肱骨干与肱骨小头骨化中心的关系均未发生变化.各组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 我们所采用的4种穿针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没有差异.单纯外侧穿针足够稳定,而且能够避免尺神经损伤,但内外侧交叉穿针并不必然导致尺神经损伤.术中应力测试不稳定的骨折,外侧加用第三根针固定后,会得到足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肱骨经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肱骨经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误诊和肘内翻发生。方法 报道16例肱骨经髁骨折,男10例,女6例。年龄从分娩第一天到7岁,平均3岁。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本组2例误诊为肘关节脱位。1例误诊为肱骨外髁骨折,1例闭合复合失败改行切开复位。余均2闭合复位。随访12胡访时间2-10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DelceA型昨肘关节脱位鉴别,B型和C型由于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出现,小头和挠骨近介的  相似文献   

8.
肘前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肘关节骨折中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约占75%。临床上通常根据不同的Gartland分型来治疗。1972年由Carcassone首先提出了通过肘前入路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002年Koudstaal等报道了利用肘前入路治疗2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国内少见报道。自2004年起我科采用肘前入路治疗1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现作一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5~7岁儿童,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约占98%,Gartland又进一步将其分为3型。由于肱骨远端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复位困难且不稳定。若治疗不当,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理念逐渐得到完善。本文就目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继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外髁骨折之后较多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在大年龄儿童中尤其多见,肱骨内上髁受到前臂屈肌的牵拉而撕脱,可伴肘关节脱位。其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严重程度较肱骨外髁骨折及髁上骨折轻,因此肱骨内上髁骨折较少受到重视。本文对本院手术治疗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三维调整治疗儿童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采用三维方向调整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合并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合并有旋转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 2 1例 ,在尺骨牵引的基础上 ,采用悬吊位和外展水平位两种体位、超重牵引、三维方向调整各种移位。结果 本组病例都进行了 1年以上的门诊随诊。携物角同健侧比较均小于 15°,肘关节屈伸受限范围小于 2 0° ,优秀 18例 ,良好 3例。无肘内翻 ,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采用三维方向调整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合并有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可靠 ,对患儿损伤小 ,是一种可行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与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4例肘内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治疗儿童肘内翻16例(A组),男童13例,女童3例,左侧9例,右侧7例,年龄(7. 3±2. 1)岁;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儿童肘内翻18例(B组),男童12例,女童6例,左侧7例,右侧11例,年龄(8. 2±1. 9)岁。术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了15个月至8年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9个月。对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肘关节功能按改良的Flynn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与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外固定术比较,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肘内翻手术时间更短[(0. 9±0. 2) h vs.(1. 8±0. 3) h],完全愈合时间更短[(28±4. 5) d vs.(48. 5±3. 9) d],拆内、外固定耗时更短[(31. 4±5. 7) min vs.(1±0. 14) min)],但手术切口更大[(3. 8±1. 1) cm vs.(1. 5±0. 9) cm],术中出血量更多[(25. 4±2. 5) m L vs.(10. 4±1. 5) 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组中有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为神经挫伤,1例为针道感染,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组中有4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挫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62,P 0. 05);两组预后优良率分别为93. 75%和94.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7,P 0. 05)。经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治疗,术前提携角肘内翻(15. 2±2. 4)°,术后提携角外翻(11. 2±1. 5)°。经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前提携角为内翻(16. 3±1. 9)°,术后为提携角外翻(10. 8±1. 7)°。两组手术前后提携角的纠正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术和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疗效相同;Ilizarov外固定在外观瘢痕、外侧髁异常膨大方面有优势;但单纯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在手术时间、截骨完全愈合时间、取内固定耗时、术后护理等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入路,以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桡侧加压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0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6个月~7年随访,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为5%。结论桡侧加压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满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外固定方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6年~2005年,我院对116例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影响肘关节功能的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其中男8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岁(2~13岁)。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年(1~10年)。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98例,良15例,差3例,发生肘内翻18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首选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但对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以及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的严重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准确复位、牢固的内外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机制及预防肘内翻发生的方法。方法 ①采用 6具正常儿童尸体 (3~ 4岁 ,平均 3.3岁 )的上肢标本 ,比较轴向压缩载荷下肱骨髁上区内外侧的应力及应变 ;②将上述标本在鹰嘴窝上方横行截断 ,先后以三种克氏针固定方法 (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外侧交叉克氏针、外侧平行克氏针 )进行固定 ,比较三种克氏针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稳定性。结果 ①肱骨髁上区在轴向载荷下内侧应力及应变明显大于外侧 ,且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②内外侧交叉克氏针组与外侧交叉克氏针组、外侧平行克氏针组相比在抗旋转、抗侧弯、抗侧向移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P <0 .0 5 )。结论 ①在肱骨髁上骨折中 ,髁上区内侧骨皮质易发生程度不同的塌陷 ,如塌陷的程度较大而在骨折复位中忽视或不考虑这种因素 ,往往可导致复位后提携角的减小 ,从而形成肘内翻 ;②在经皮克氏针固定中运用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可以提供可靠的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预防由于复位后骨折远端移位造成的肘内翻。  相似文献   

16.
楔形截骨加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l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桡侧楔形截骨加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3 3例 ,随访 2 1例 ,并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同类骨折 2 0例比较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治疗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4岁8个月~ 12岁 ,平均 6.1岁。对照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5~ 13岁 ,平均 6.5岁。均经X线片证实为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其中治疗组尺偏型移位 16例 ,桡偏型移位 5例。对照组尺偏型移位 14例 ,桡偏型移位 6例。均行手术治疗。二、治疗方法  1.测量 :术前要求标准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治疗难治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240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入院2 d后复查X线片,按照其X线移位改善情况进行分组.其中142例全麻下采用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后克氏针交叉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组),98例进行传统的水平外展位皮肤牵引治疗(保守组),均于治疗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定期摄X线片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3 a.疗效评价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并对肘关节屈伸功能和提携角改变至肘内翻进行分组统计学检验.结果肘关节功能评定手术组130例优良(84.7%),12例中、差;保守组83例优良(91.5%),15例中、差,二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中,肘内翻畸形手术组发生2例,保守组发生8例,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满意,住院时间短,为一种临床优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至2007年间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10例,其中平均年龄12.1岁.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周定四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年(1~3.5年),术后3个月时均获得了骨性愈合.未发现肱骨小头缺血坏死.肘关节功能为优良.结论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至2007年间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10例,其中平均年龄12.1岁.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周定四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年(1~3.5年),术后3个月时均获得了骨性愈合.未发现肱骨小头缺血坏死.肘关节功能为优良.结论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至2007年间应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10例,其中平均年龄12.1岁.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周定四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8年(1~3.5年),术后3个月时均获得了骨性愈合.未发现肱骨小头缺血坏死.肘关节功能为优良.结论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