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8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00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56例(化脓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44例(病毒组)。同一时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采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抽取受试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单项环状免疫扩散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脑脊液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62.1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为主;革兰阴性菌34株(33.01%),以阴沟肠杆菌(12株)和鲍曼不动杆菌(10株)为主;真菌5株(4.8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1.18%,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在40.00%~73.53%之间,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及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00%,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在50.00%~100.00%之间,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化脓组及病毒组患者血清IgG、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脓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血清IgG、IgA水平降低,且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因此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病人,根据病人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3例)和未感染组(53例)。分析感染组肺部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血清SIL-2R、IGF-1和hs-CRP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病人发生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L-2R、IGF-1和hs-CRP水平对病人继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76例脑梗死病人中有23例肺部感染病人,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1株(64.06%),革兰阳性菌株16株(25.00%),真菌7株(10.94%)。感染组病人合并糖尿病和重度脑梗死所占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病人血清SIL-2R和hs-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IGF-1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脊柱损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红细胞免疫指标及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损伤患者200例,其中术后切口感染患者80例为观察组,术后切口未感染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观察组患者送检标本进行菌株鉴定;检测两组患者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做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和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例脊柱损伤术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占70.79%),以大肠埃希菌(21株,23.59%)及铜绿假单胞杆菌(20株,22.48%)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占29.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13.48%)为主。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FEER、ATER、DTER及RBC-C3b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值分别为9.093、12.842、20.293、19.849,均P0.05);血清炎症因子PCT、TNF-α及INF-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值分别为43.980、34.495、11.731,均P0.05)。结论脊柱损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切口感染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性损伤加重,因此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用于诊断儿童革兰阴性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的可行性,并探索其诊断标准。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并对各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统计分析各菌群类型感染下患者的PCT浓度、各层次PCT浓度患者比重,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利用PCT诊断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特异性、敏感度和临界值。结果在血培养阳性的366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男178例,女188例)分离到革兰阳性菌169株,革兰阴性菌167株和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最多(87株),血清降钙素原最高者为革兰阴性鲍氏不动杆菌,浓度为8.524(1.085-38.357)ng/m L。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PCT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真菌感染组和血培养阴性组(P0.01);不同PCT层次比较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组(χ~2=31.546)、革兰阳性菌组(χ~2=23.482)血流感染患者的PCT在不同层次上具有差异(P0.01),真菌组差异不明显(χ~2=0.786,P0.05),不同PCT层次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比例与革兰阳性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27.648,P0.01)。鉴别革兰阴性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697-0.896,P0.001,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血培养阴性的临界值为1.12 ng/m L,此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1.9%)、敏感性(67.5%)和约登指数(41.1%);而革兰阳性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其95%可信区间为0.504-0.673,P0.001,但是其特异性和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相对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更适用于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其特异性高,诊断时间短,可作为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与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在小儿不同病因颅内感染中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62例颅内感染患儿,其中细菌性脑膜炎(化脑组) 30例,病毒性脑炎(病脑组) 32例,设同期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3例为对照组。测定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PCT和NSE含量,并分析其与脑脊液糖及蛋白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化脑组血清与脑脊液中PCT均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脑组血清与脑脊液NSE含量显著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脑组脑脊液糖降低、蛋白水平升高,与病脑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PCT、NSE与脑脊液中PCT、NSE含量均呈极强正相关(P 0. 001)。血清和脑脊液PCT与脑脊液蛋白升高呈正相关性(P 0. 001),血清和脑脊液PCT与脑脊液糖降低呈负相关性(P 0. 001)。结论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CT和NSE含量变化均有助于颅内感染类型及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检测血清PCT和NSE的含量较脑脊液检测更加简单、更易操作及快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检测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感染组,同期急性脑出血无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集受检者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革兰阳性菌48株,真菌22株。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磺胺甲噁唑及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0.00%~100.00%,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1.54%~26.0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0.00~100.00%,对替卡西林、磺胺甲噁唑及利福平耐药率为15.00%~20.00%。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分别为(35.89±3.64)μg/L、(0.45±0.05)μg/L和(30.58±3.41)mg/L、(11.67±1.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与对照组PCT(0.10±0.01)μg/L和hs-CRP(1.74±0.19)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该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血清PCT及hs-CRP在肺部感染时升高,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检测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感染组,同期急性脑出血无肺部感染患者120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集受检者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革兰阳性菌48株,真菌22株。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磺胺甲噁唑及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0.00%~100.00%,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1.54%~26.0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及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0.00~100.00%,对替卡西林、磺胺甲噁唑及利福平耐药率为15.00%~20.00%。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分别为(35.89±3.64)μg/L、(0.45±0.05)μg/L和(30.58±3.41)mg/L、(11.67±1.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与对照组PCT(0.10±0.01)μg/L和hs-CRP(1.74±0.19)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该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治疗时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血清PCT及hs-CRP在肺部感染时升高,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素(PGE)2、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癌患者60例作肝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老年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癌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GE2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比较各组血清PGE2、PCT和CRP含量;分析PGE2+PCT+CRP诊断效能。结果老年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癌患者60例中,住院期间发生感染者17例,感染率为28. 33%。感染患者17例中,共分离鉴定病原菌16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10株(62. 50%),革兰阳性菌5株(31. 25%),真菌1例(6. 25%)。感染组血清PGE2、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 05);未感染组血清PGE2、PCT和CRP水平高明显于对照组(P0. 05)。PGE2+PCT+CRP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老年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癌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较高,且感染患者血清PGE2、PCT和CRP水平明显上升,PGE2、PCT和CRP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发生医院细菌感染者131例,比较血清PCT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之间以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31例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P <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 <0.05)。结论 PCT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并能够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特点,血清瘦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4例,根据溃疡分泌物标本病原菌检出情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检测血清瘦素,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性。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DF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法分析血清瘦素对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84例DF患者中并发感染28例(占33.33%),共检测出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革兰阳性菌16株,真菌1株。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和铜绿假单胞菌(7株)。感染组、非感染组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瘦素均是DF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ROC分析血清瘦素诊断DF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截断值为13.48ng/ml,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28~0.921)。结论DF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血清瘦素是DF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辅助诊断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感染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行MHD治疗的199例老年患者根据研究期间是否存在导管感染分为感染组(n=41)和非感染组(n=158)。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HB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各指标对导管感染及感染病原菌的鉴别价值。结果 41例发生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包括17例隧道感染和24例导管相关血源感染。分泌物或血培养36例,阴性5例。36例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包括革兰阳性菌21例,革兰阴性菌15例。同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升高,透析龄更短,且白细胞计数、PCT、CRP及HB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HBP对老年MHD患者导管感染进行辅助诊断的诊断效能最大,鉴别的特异性高达94.32%。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和HBP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均P<0.01)。HBP鉴别老年MHD导管感染患者为革兰阴性菌的曲线下面积为0.8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4%和84.99%。结论 血清HBP水平对老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宫颈癌合并阴道炎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阴道局部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因子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新发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阴道炎分为阴道炎组(54例)和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检出情况、HPV感染情况,以及Th17细胞和细胞因子(IL-17,IL-10,TGF-β)水平。结果阴道炎组检出阴道致病菌感染者37例(68.52%),对照组检出致病菌感染者46例(4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1)。阴道炎组共分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30.61%)、革兰阳性菌9株(18.37%)、真菌25株(51.02%)。对照组共分离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51.06%)、革兰阳性菌11株(23.40%)、真菌12株(25.53%),两组阴道真菌、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6,P=0.033)。阴道炎组HPV16、HPV18感染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h17细胞、IL-6、IL-10、IL-17A、TGF-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宫颈癌合并阴道炎患者阴道感染病菌分布广泛,以真菌为主。患者阴道局部Th17细胞及血清因子水平偏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PV感染和宫颈癌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335例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5例血培养结果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144例,占42.99%(144/335);革兰阳性菌159例,占47.46%(159/335);真菌32例,占9.55%(32/335)。不同菌株间PCT检测结果分别为6.52(0.98~35.3)ng/ml,1.83(0.49~8.6)ng/ml和2.08(0.45~13.1)ng/ml;经Mann-Whitney U检验,革兰阴性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U=356,U=581,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PCT在革兰阴性菌鉴别中的检测效能进行分析,临界值为3.15 ng/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此时鉴定革兰阴性菌的灵敏度为71.2%,特异度为69.1%,准确指数40.30%。结论定量检测PCT可作为鉴别血流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 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 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致脓毒症患者血常规指标及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200例,抽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检查,根据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74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26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做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6.49%和18.92%;革兰阳性菌组感染病原菌以屎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0.95%和43.65%。两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WBC、NEU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YM、PCT及TNF-α分别为(1.06±0.27)×109/L、(9.62±0.86)ng/ml、(1.02±0.29)ng/ml,革兰阳性菌组分别为(0.71±0.15)×109/L、(7.51±0.70)ng/ml、(0.68±0.1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脓毒症临床表现不同。革兰阴性菌可导致机体产生更加严重的免疫紊乱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脊柱术后感染患者、手术治疗未感染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共122例,收集患者感染病灶分泌物及外周血样本,鉴定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并分析菌株耐药性。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脊柱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革兰阳性菌15株,真菌2株。2014-2017年各年度分别分离11、15、12、1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64.71%、47.06%、29.41%、29.41%,对亚胺培南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66.67%、33.33%、33.33%、16.67%,对万古霉素仍敏感。未感染组和感染组脊柱术后患者IL-6、IL-8以及PCT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脊柱术后患者IL-6、PCT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脊柱术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临床表现为浅表切口红肿患者23例,15例患者发生早期临床表现为红肿合并脓液渗出;体温升高为脊柱术后感染患者主要的首发临床表现;所有脊柱术后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可达(68.4~137.3)mg/L、(14.01~24.11)×109/L和(57.4~93.8)mm/h。结论脊柱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多。IL-6、PCT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高的患者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患者临床表现以体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者居多。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在小儿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且经临床确诊的脑膜炎患儿11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治的癫痫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儿、以及不同类型小儿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脑脊液(CSF)ADA水平。结果小儿脑膜炎患儿血清PCT、CSF-ADA水平均明显高于癫痫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最高,其次是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最低。CSF-ADA水平按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患儿、病毒性脑膜炎顺序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患儿的PCT、CSF-ADA阳性率均为0;脑膜炎患儿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CT阳性率最高(100.0%),其次为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5.9%),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PCT阳性率为0;而CSF-ADA阳性率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最高(46.4%),其次为化脓性脑膜炎(20.0%),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SF-ADA阳性率为0。结论降钙素原与腺苷脱氨酶检测有助于小儿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患者不同病原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512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G^-菌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G^+菌组)和真菌组。所有患者均于采取抗生素治疗前进行血培养和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PCT水平在不同菌种感染鉴别中的检测效能。结果512例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中G^-菌占67.97%(348/512),G^+菌占25.98%(133/512),真菌占6.05%(31/512);G^-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组、真菌组患者,G^+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真菌组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当血清PCT Cut-off值分别为7.02 ng/mL、0.95 ng/mL、1.07 ng/mL时,血清PCT水平鉴别G-菌与G^+菌、G^-菌与真菌、G^+菌与真菌的检测效能最优,ROC AUC分别为0.68、0.73、0.64。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在不同菌种所致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该类患者病原菌种类评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癫痫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H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120例老年癫痫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对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感染患者血清中HS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老年癫痫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20例为未感染组。结果感染组颅内感染24例(20.0%),血液感染5例(4.2%),上呼吸道感染21例(17.5%),肺部感染24例(20.0%),皮肤感染15例(12.5%),下呼吸道感染18例(15.0%);感染组共分离病原菌144株,革兰阳性菌69株(47.9%);革兰阴性菌68株(47.2%),真菌感染7株(4.9%);感染组血清中HSP、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H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ILs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感染的老年脓毒血症病人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以及血浆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脓毒血症病人98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9例,革兰阳性菌组33例,以及血培养阴性组36例。检测所有病人发病后6、24、72、120 h静脉血浆PCT水平,并分别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脓毒血症病人生存组与死亡组PCT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入院6、24、72、120 h后,革兰阴性菌组血浆PCT水平均较革兰阳性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血培养阴性组病人相比,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在不同时间点PC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内生存组和死亡组病人入院时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生存组PCT的水平有下降趋势,在治疗24、72、120 h后PC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病人在治疗后24、72、120 h PCT水平进行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死亡病人较革兰阳性菌组死亡病人在不同时间段PC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血PCT水平的持续升高常常提示病人预后不良,因此血浆PCT检测对脓毒症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