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正血风疮,中医以症状及发病机制命名而得,历代古文献有相当篇幅论述,可包含多种现代疾病信息在内。然而,现代医学仅仅将血风疮简单的归属于西医湿疹、中医湿疮范畴。血风疮所包含内涵和外延并非湿疹湿疮所能涵盖。血风疮为中医临床常见多发病,不能单纯理解为湿疹或紫癜之属,是以膝盖以下、踝骨以上发生形如粟米、脓水淋漓、滋水、瘙痒无度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概括。有关血风疮病因病机,古人记载内容翔实丰富,且有多种学说,但均认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87条指出:“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告诫我们,“疮家”虽有表证,也应禁用麻黄汤之类发汗.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家”,即久患疮病之人,长期流脓淌血,致气虚血少,营卫衰薄,心阴不足。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也不可发汗。因  相似文献   

3.
压疮是因患者长期卧床,由于局部组织受压,血运受阻,发生的一种并发症.据资料分析,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但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物能使2期压疮的水泡快速吸收,特别是3度压疮疮面迅速结痂.  相似文献   

4.
痒疮为最常见的皮肤病证候,历代医家以痒疮属火,为营血病变,多发于夏季而遵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如赵棣华等在《内经新识》中说:“疮疡多是血分疡”。所以治疮疡一般都以泻心火,清营凉血为其大法。然笔者经临床观察发现,痒疮亦可因风、燥、湿所致,而  相似文献   

5.
血风疮是妇女在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全身出现栗米样丘疹,突出皮肤之上,摸之碍手,奇痒奇痛,喜手抓痒,抓破疹皮出血珠,血珠结痂如疥,痂脱白屑疹则消,下次经期疮疹再现,以规律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疾病.病名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杂病门》,临床见证不多.据文献记载,血风疮有“气血俱虚”、“血虚肝郁”2种证型.《医宗金鉴》用“加味逍遥散”治血虚肝郁之血风疮证,因笔者在临床少见此型,缺乏资料总结,故未作探讨.笔者在临床所见16例妇人血风疮均属气血俱虚证,均用“加味圣愈汤”治愈,疗效较为满意,现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臁疮的诊治经验省中医药学会湘潭门诊部(411101)冯国强主题词臁疮/中医药疗法臁疮即慢性溃疡。一般常发生于双下肢小腿部,即两胫内外臁骨处,故称之为臁疮。臁疮病因分析有三:1、外臁疮属足三阳经湿热结聚,如早治易于见效。2、内臁疮属足三阴经有湿,更兼血...  相似文献   

7.
湿疹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康(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疮;发于腿足的叫湿毒  相似文献   

8.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血风疮、疮候、旋耳疮、湿毒疮、浸淫疮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综述如下:1中药治疗李氏[1]用紫草0.5g,赤芍、白藓皮各12g,丹皮、野菊花各15g,龙胆草、...  相似文献   

9.
经典中医医籍《内经》记载的“浸淫”,张仲景《金匮要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孙思邈《千金方》描述的“浸淫疮”,都是早期中医对湿疹的认识。经过千余年的进展,清代医科全书《医宗金鉴》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湿疹:面游风、钮扣风、病疮、肾囊风、臁疮、四弯风、血风疮、浸淫疮、漆疮和胎敛疮(奶癣)等。论治以祛风、清热、燥湿、凉血、活血、养血诸法为主,  相似文献   

10.
黄柏地榆外敷治疗湿疹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一病,祖国医学称为“浸淫疮”、“湿疮”、“血风疮”、“栗疮”,又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称为“旋耳疮”、“乳头风”、“脐疮”、“肾囊风”、“弯风”等。该病搔痒较重,常易反复,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我们运用黄柏、地榆外敷治疗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脓窠疮:杨××,女,2岁,1988年1月30日诊.其母代诉:染疮月余,初以头面胸背遍生痱子,继成豆大脓疱小疮,搔后脓血黄水夹杂,蔓延全身,终日哭闹不休,造经中西内外治疗,此愈彼发,缠绵不已。查患儿周身遍生小疮,头面胸背手足等处皮肤已非原貌。其疮大多搔破,脓水淡血混杂淋漓,味腥臭异常,  相似文献   

12.
自拟通络活血汤治疗多形红斑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形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粘膜,表现为红斑、丘疹和水疱等多形损害.相当于中医"血风疮"、"猫眼疮"、"雁疮"等.笔者自拟通络活血汤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清代唐容川认为"气为血所郁则痛,血为气所蒸则化为脓。今举外证比例。凡气盛者疮易托化,气虚者疮难托化。气即水也,气至则水至。故血从气化,则从其水之形,而变为脓。刀伤粘水,亦从水而化脓。水即气之质。有如此者,是故闪跌血积,得气化之,则肿处成脓;不得气化之,则肿处仍是血。以知血从气,气运血。凡治血者必调气,使气不为血之病,而为血之用。斯得之矣"说明气血在疮疡的发生、转化、预后及治疗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湿疹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搔痒性疾患,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在临床症状土又分为丘疹、紅斑、水泡、脓泡、糜烂、皹裂等类型。由于本病表现多种症状和发生于各种不同部位,在中医文献上有很多病名所描述的症状与湿疹相近似,例如粟疮、浸淫疮、黄水疮、血风疮、旋耳疮、燕窩疮等等。本院外科,通过祖国医学文献的复习,結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拟用湿痒油膏治疗急慢性湿  相似文献   

15.
【歌诀】斑蝥俗称肝癌王,破瘀散结本领强。辛寒毒走肝胃肠,瘰疬顽癣痈疽疮。 【释义】斑蝥辛行温通而入血分,能破血通经,消癥散结。近人用治多种癌肿,尤以肝癌为优;其为辛散有毒之品,外用有以毒攻毒,消肿散结之功,用治痈疽肿硬不破、顽癣、瘰疬、瘘疮。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扁平疣属于祖国医学“千日疮”,“疣疮”等范畴。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变生;或因肝虚血燥,筋气不荣;热毒或温邪郁蕴于内与风邪相搏,袭于肌肤而成。笔者近数  相似文献   

17.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本文对一例重症压疮患者护理愈后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患者吴某某,男性,85岁,截瘫压疮。住院号708-16。压疮院外带入。压疮部位髋关节、脊柱、膝部(胫腓骨两侧)、外踝、足跟、脚趾(两侧拇指)。4度深部组织坏死呈溃疡已经延伸至骨骼、关节结构伴有臭味。创面红肿,渗血  相似文献   

18.
臁疮隶属难愈性溃疡的范畴,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极其重要,臁疮治疗主要分为外治法、内治法及其他疗法。在臁疮的临床治疗中,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医书及近几年的临床治疗文献,整理发现中医外治法[1]占主要作用,内治法及其他疗法起辅助作用。本文主要是将外治法中的中药熏洗、外敷、缠缚法、刺血法等对臁疮的治疗优势进行概述。中药熏洗、外敷法可使有效成分直接透过皮肤吸收,简单易操作且安全性高;缠缚法和刺血法主要是通过对局部血液的某种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肌象皮膏"恋邪"作用对兔皮肤疮面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平均分为空白生肌组、醋酸凡士林组、醋酸生肌浅组、醋酸生肌深组4组。观察换药期间白兔大体状况、血白细胞水平及疮面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观察期间醋酸生肌浅组白兔死亡率最高,各组中仅醋酸生肌浅组最小体质量与同组第0天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第12天醋酸生肌浅组白细胞水平达(16.35±2.87)×10~9/L,与其余各组最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醋酸生肌浅组第4、8天和第12天病理提示为坏死性筋膜炎,且坏死深度随时间逐渐加深。结论:当疮面存在"邪"时,如疮面缺血或相对缺血且生肌象皮膏不能直接与疮面基底血运发生"药疮交互"作用时则可发生"恋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脱套伤皮肤原位回植术后局部血运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开始,至2016年1月结束,我院收治80例小腿脱套伤患者,随机分组为两个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采用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压疮发生率为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压疮发生率为3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压疮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下肢脱套伤皮肤原位回植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血运的情况,减少压疮的形成,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