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病人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病人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比较谢巧明四川绵阳精神卫生中心自杀是比较文化精神病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有报告自杀是人类十大死因之一[1],自杀行为包括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本文收集我院记载完整的自杀住院病例116例,按是否救治成功分为自杀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博“树洞”高自杀风险用户拟采取的自杀方式及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方法:根据事先确定的判断标准,“树洞”智能机器人自动识别出高自杀风险微博留言(即表明了自杀计划)1474条,高自杀风险微博用户943名(男260名,女683名),通过内容分析识别拟采取的自杀方式及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结果:用户拟采取的自杀方式主要为跳楼(31.4%)、割腕(22.8%)、烧炭(14.4%)、跳河/桥(3.8%)。用户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主要为患有精神疾病(27.9%)、活着没意义或活着累(8.2%)、情感问题(7.3%)、家庭原因(7.0%)及表达感到难过、痛苦或绝望(6.0%)。结论:微博“树洞”高自杀风险用户拟采取的自杀方式多样,用户产生自杀意念与多种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21世纪自杀和自杀预防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WHO( 1 999)估计 ,到 2 0 0 0年全世界约有 1 0 0万人自杀死亡 ,约 1 0~ 2 0倍于此数的人自杀未遂 ;简言之 ,每 4 0秒有一人自杀死亡 ,每 3秒钟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者超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丧生者。如计算绝对数字 ,全世界 1 /4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 ,中国占 2 0 % [1 ]。值此世纪之交 ,一些有关自杀和自杀预防的活动 (专题讨论会、科研规划、联合国委托的有关自杀的会议 )似乎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1 1 998年 2月在迈阿密召开的国际专题讨论会“自杀预防中医学干预的作用”。 2筛查抑郁症作为预防的措施 ,如美国国家抑郁筛…  相似文献   

4.
自杀为有目的的自我毁灭,而类自杀是一种故意自我伤害的行为。它可以通过外伤、吞服或吸入有害物质来达到目的,但不致发生死亡。牛津区综合医院在1974~1979年12~20岁住院病人中有4.7%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而skegg等人在2年中发现服  相似文献   

5.
Blue 《校园心理》2004,2(5):50-54
海明威的自杀心理走上自杀之路1961年7月2日是个星期天,在这一天早上7:00左右,海明威自杀身亡。在此之前,海明威已多次企图自杀。分析海明威的生平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标志着海明威死亡的开端,当时就经常有自杀的怪念头充塞着他的脑海,其中还搀杂着对精神失常的恐惧。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海明威发狂地创作,酒也喝得越来越多,医生只能尽力治疗。他对自杀的事也谈得越来越多。实际上,他不止一次地在众人面前表演过自杀的场面和曾多次提到自杀的话题,最明显的一次是他在8月份写给莉莲·罗斯的信中提到,最近他曾从游艇的甲板上…  相似文献   

6.
Bue 《医学心理指导》2004,2(4):46-47
前言。自1961年作家海明威自杀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海明威的人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他的自杀是一种勇敢之举,还是对他充满谎言的生活的证明?其实海明威是一位深受矛盾和痛苦折磨的人,他迷惘过,失落过,刚强过,英勇过,更有过变态心理,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的生活完全是一个矛盾的载体。本文将通过海明威的行为,生活方式解析海明威的心理,诠释其充满争议的人生,了解其赋予自己以及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Blue 《校园心理》2004,2(4):46-47
海明威的心理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蕴涵着他对这个世界及自身的看法。这就是他的断言:“我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这便是他赋予自己的意义以及生命的意义。———阿德勒前言自1961年作家海明威自杀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海明威的人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他的自杀是一种勇敢之举,还是对他充满谎言的生活的证明?其实海明威是一位深受矛盾和痛苦折磨的人,他迷惘过,失落过,刚强过,英勇过,更有过变态心理,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的生活完全是一个矛盾的载体。本文将通过海明威的行为,生活方式解析海明威的心理,诠释其充满争议的人生,了解其赋予自…  相似文献   

8.
1961年7月2日是个星期天,在这一天早上7:00左右,海明威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暮色使老年人前半生的价值和理想逆转而下……老年人的自杀率在所有年龄组中是最高的。从现实情况分析,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厌世感、极乐感、罪孽感、冲动感、失落感、宗教从隶感及心理病患等。有意自杀的人年纪愈大,死亡的危险性也愈大;男性自杀身亡的数目约是女性的三倍;自杀的安排愈具体,方法愈致命,危险愈大;人们在危机中得到援助的来源愈少,自杀的危险性愈大。为了对老年自杀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危机干预,我们应审因论治,社会与家庭密切配合,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10.
预防自杀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自杀是全人群前10位死亡原因之一,是15—34岁年轻人群前三位死亡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亡,即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球每年死于战争和他杀(谋杀)的人数总和。在全球许多国家,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全球的自杀未遂人数达2000万至5000万。一个人自杀死亡至少会给六七个家人和朋友带来很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持续很多年甚至后半生,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收入。每年自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更大了,估计达数十亿美元,这包括自杀死亡导致的生命损…  相似文献   

11.
500多年前,意大利人达芬奇创作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肖像画杰作《蒙娜丽莎》。19世纪中叶,"她"正式入驻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刚开始被该馆收藏,"她"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后来到了1911年,该馆的一个油漆  相似文献   

12.
<正>500多年前,意大利人达芬奇创作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肖像画杰作《蒙娜丽莎》。19世纪中叶,"她"正式入驻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刚开始被该馆收藏,"她"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后来到了1911年,该馆的一个油漆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的发达和医学的进步,一般疾病造成的死亡率逐渐下降,而自杀则成为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自杀者多有心理冲突或心理异常。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受以挫折,可能导致自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中生自杀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选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和自杀态度量表,对河南省114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143名高中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14.004)、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t=12.312)、对安乐死的态度(t=14.552)在家庭居住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相关分析表明,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负相关,其中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负相关程度最高(r=-0.082,P<0.01);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3个因子能联合预测自杀意念的变异量6.1%的变异性。就个别变量的解释来看,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的预测力最佳。结论高中生对于自杀态度及自杀意念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居住地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自杀态度持肯定认同者,其自杀意念越强烈。  相似文献   

15.
处在常态生活作息中的人们,对自杀问题的重要性一向认识和估计不足。人们从来没有设想到全世界每天至少要有一千人死于自杀。美国现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自杀致死占第8位。美国每年死于自杀者有30万人之多,而自杀未遂者还要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自杀是全人群前10位死亡原因之一,是15—34岁年轻人群前三位死亡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亡,即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球每年死于战争和他杀(谋杀)的人数总和。在全球许多国家,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全球的自杀未遂人数达2000万至5000万。一个人自杀死亡至少会给六七个家人和朋友带来很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持续很多年甚至后半生,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7.
媒体自杀报道对象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针对当前媒体对自杀新闻报道比较混乱的社会现象,考察明星与大学生自杀新闻报道对大学生对自杀事件态度的影响。方法158名大学生(明星组50名,大学生组53名,对照组54名)阅读明星自杀报道、大学生自杀报道和不阅读任何报道,再针对报道中的自杀事件进行态度测评(对照组只进行态度测评)。结果大学生对三类自杀事件的总体态度有显著差异(F(2,157)=7.49,P=0.001),较为接纳明星自杀事件,排斥大学生自杀事件,一般态度则在两者之间;其中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有显著差异(F(2,157)=15.47,P=0.000),对不同身份自杀者的态度有差异显著(F(2,157)=10.00,P=0.000),均为最接纳明星,最排斥大学生,而对自杀者亲属的态度则差异不显著(F(2,157)=0.03,P=0.968)。结论报道对象的特殊身份会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大学生在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对不同自杀主体的自杀事件态度存在偏差,以此警醒相关媒体慎重或正确报道自杀事件,改善当今社会对与自杀现象的不适宜的态度,以正确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 SA)和B 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 I-CV)对334名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的4个因子均分都在2.5~3.5之间;其与自杀意念强度、自杀危险程度呈一定负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表明,自杀态度通过自杀意念强度影响自杀危险程度(近1周:χ2=2870.04,P<0.05,NNF I=0.88,CF I=0.89;最消沉抑郁时:χ2=1599.41,P<0.05,NNF I=0.94,CF I=0.95);在"近1周"和"最消沉"2个时间段,自杀态度对自杀危险程度的间接影响作用分别为0.308和0.410,P<0.05。结论自杀态度通过自杀意念强度对自杀危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直接询问与自杀相关的问题是自杀筛查与风险评估的常见举措。然而,包括众多临床研究者、实践者在内的许多人担心询问自杀相关的问题会对当事人带来伤害,如诱发不良情绪、自杀意念,甚至实施自杀行为。本文综述了与自杀问题相关的自我报告法、口头询问或评估性访谈、密集纵向的评估方法的医源性影响,发现直接询问自杀相关的问题,可能会使少量当事人出现短暂的负性情绪,但并不会增加长期的情绪困扰和自杀风险,甚至还有可能让当事人产生治疗性获益。  相似文献   

20.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以自我结束生命为主要表现,从古至今都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前可能更多是归于外界社会或个人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少考虑到是"健康"的问题.事实上,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的概念扩大到精神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自杀不单纯是个人或社会的问题,更多是公共卫生和心理健康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