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用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Ⅰ型)检测了6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体表等电位图。发现心肌梗塞QRS的体表等电位图变化主要在心室兴奋的早、中期,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波期;前间壁、广泛前壁和局限性前壁心肌梗塞时,前胸部反映出电兴奋丧失,呈负区;一般坏死范围越大,负区范围也越广,负压值越大。前壁梗塞时,电位图变化主要在心室兴奋的前42ms,晚期图形基本不变;下壁梗塞的,在心室兴奋的早期(18ms)以前,负压在前胸及背部下区,中期多反映在前胸。因此,根据不同梗塞部位及左室不同兴奋时间的体表等电位变化特征,可以诊断出常规胸导心电图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相似文献   

3.
体表等电位图作为一项新的诊断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右室突破(Breakt-hrough)(心室兴奋时最先抵达右室外膜的激动)是分析体表等电位图时推断心室内传导时间和方向,进而作出体表等电位图诊断的极为重要的指标。本文对一组健康飞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表电位标测(d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定位显性旁道(accessory pathway,AP)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索标测的方法学.方法:41例常规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的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病人,分别进行BSPM及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检查.间歇性WPW和小δ波WPW食道调搏使δ波出现、增大时标测.采用BSPM程序法和马长生流程图法定位AP.其结果与成功消融靶点相对照.结果:BSPM与消融靶点完全符合率82.9%,ECG 64.4%,P<0.05.结论:(1)BSPM定位WPW显性AP的准确率高于ECG;(2)干预使间歇性WPW、小δ波WPW定位变成可能、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6例正常人及3例陈旧心梗患者体表等时图的研究绘制和实践,发现:①正常人体表等时图有比较稳定的时程和一定的分布规律。②心梗患者在梗塞中心区表现为一无等时线分布的空白区,该区周围可见等时线密集及时程延迟现象,后者可能为梗塞周围阻滞的反映。体表等时图可能为预测心梗患者发生高危险性心律失常提供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体表T波标测图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体表心电标测方法分别对100例正常人、62例原发性心肌病(肥厚型30例、扩张型32例)、50例冠心病、50例高血压病和15例糖尿病患者作+T、-T等电位标测图分析。结果:①两型心肌病在复极期可见T图极性改变和分布异常。肥厚型常见+T和-T图易位;扩张型-T图常位于左前侧胸;②高血压病出现异位的-T图时总是与增高了的R中心伴行;③冠心病时+T图的低压带扩大、零带增宽,-T图低压带相对扩大;④糖尿病的T图特点是零带明显增宽,为正常人的3倍。结论:心肌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体表T波标测图改变各有特点,确定T图的定量指标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53例临床诊断为心肌梗塞而常规心电图上无Q波者,经心电峰值标测图(EPM)检查发现其中49例(92.5%)均有明确的异常Q图;另4例有R凹现象。结果表明,EPM可提高“无Q性心梗”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应用体表峰值标测图(EPM)观察和分析32例扩张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所归纳的现象,结果显示两型心肌病均可出现弥漫性多样化的除极和复极异常,包括多R中心、R凹陷、异位Q图、R和/或S中心电位增大及不同的T图分布和极性改变,本方法可在临床用来帮助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采用91 导联体表电位标测法( B S P M) 观察80 例正常人 Q Tpd( Q 波起点到 T 波峰值间期的离散度) ,与同步12 导联心电图 Q T 离散度( Q Td) 对照,探讨 B S P M 条件下测定 Q Td 的可行性。结果:① Q Tp 、 Q Tpd 、 Q Tpc1d( Bazzett 公式校正) 、 Q Tpc2d( Fridercia 公式校正) 分别为(292 .69 ±37 .75) ms 、(36 .77 ±7 .40) ms 、(40 .23 ±9 .04) ms 和(40 .11 ±7 .73) ms ;② Q Tpd 与 Q Td 、 Q Tpc1d 与 Q Tc1d 、 Q Tpc2d 与 Q Tc2d 有良好的相关性;③3 个年龄组(18 ~35 岁、36 ~60 岁、61 ~70 岁) 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④ Q Tp 女性明显大于男性( P< 0 .05) ,其余各值男女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 B S P M 测定 Q Tpd 简便可行、较为准确,正常值可暂定为52 ms 。  相似文献   

10.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由心电图V_1导联R′或r′波及其他导联支持性所见,以及心向量图诊断。但V_1导联有R′或r′不一定就是RBBB,RBBB既可合并其它异常,而某些异常和RBBB又可互相掩盖,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对阻滞部位的定位(右束支主干或末梢)也无能为力。总之RBBB的诊断问  相似文献   

11.
本文8例空勤人员RBBB的体表等电位图,其中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和下壁-后壁心肌梗塞各1例。描述了RBBB的体表等电位图图型特点。对有合并症的2例,虽心电图诊断有一定困难,但结合体表等电位图可确定,说明体表等电位图对提高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对做医学鉴定结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91导联体表电位标测法(BSPM)观察80例正常人Q-Tdp(Q波起点到T波峰值间期的离散度),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照,探讨BSPM条件下测定Q-Td的可行性。结果:① Q-Tp、Q-Tdp、Q-Tc1dp(Bazzett公式校正)、Q-Tc2dp(Fridercia公式校正)分别为(292.69±37.75) ms、(36.77±7.40) ms、(40.23±9.04) ms和(40.11±7.73) ms;②Q-Tdp与Q-Td、Q-Tc1dp与Q-Tc1d、Q-Tc2dp与Q-Tc2d有良好的相关性;③3个年龄组(18~35岁、36~60岁、61~70岁)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④Q-Tp女性明显大于男性(P<0.05),其余各值男女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BSPM测定 Q-Tdp简便可行、较为准确,正常值可暂定为52 ms。  相似文献   

13.
对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占时0.02s的预激波,P—R和QRS间期正常,可合并ST—T改变,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晕厥,而证实为一种新的预激症候群临床类型的患者,经体表等电位图法推测,其预激起源在心脏后基底部,本质上是Kent束型的轻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程控双时值放大器检测体表窦房结电图,根据T波的形态与大小,选用单时值或双时值,消除高大T波通过放大器的耦合电容器所引起的伪差,使P前波清晰,起始点明确。通过200例体表窦房结电图的分析,提出使用单时值和双时值的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内外医学地理制图的研究现状,分析医学地理制图系统新需求,研究具有将“医学数据”转变为“医学地理数据”功能的医学地理制图引擎,具体设计该引擎的系统架构,包括工作机制、结构及内容、层间功能调用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