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土坡稳定的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春凤  英江 《山西建筑》2005,31(18):119-121
介绍了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的蒙特卡洛法和一次二阶矩法,确定土坡稳定的极限状态方程,用蒙特卡洛法和一次二阶矩法对一土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土坡稳定的可靠度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土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是根据人们探索自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最初的阶段中,遥感技术只是对地表进行拍摄,而无法对地下进行相关的检测,随着卫星和光谱传感器的发展,现在的测绘遥感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能够对某一地区的地理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数据,通过在测绘遥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基础上,对地理检测中测绘遥感的技术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英 《浙江建筑》2013,(11):48-50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一种利用单侧建筑物作为塔吊附着点,进行塔吊附墙安装,对单侧附着式塔式起重机的运行安全稳定性进行校核。针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要求,对塔式起重机的附着装置的安全特征进行分析,在附着装置安全特征分析基础上,为传统的塔吊附着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经批准后,就成为国家对该项目的投资最高限额,原则上不予调整。但调整概算在工程建设中常有发生,而且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对建筑概算定额其它费用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对其调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彦 《中国电梯》2007,18(13):58-58
1故障实例1 1台新安装电梯安装后调试无慢车,显示正常。对井道各信号接线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响,更换主板故障依旧。于是对驱动部分进行检测,发现起动时变频器一有输出立刻就保护死机,在对电动机引线进行检查发现电动机有一粗引线断裂,造成上述故障。重新处理电动机引线后,电梯有了慢车。  相似文献   

6.
王辉蓉 《工程质量》2009,27(7):13-15
如何科学地对混凝土实体强度进行合格评定,是我国工程质量评价理论中的一项空白。为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现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现场结构检测结果评定混凝土实体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曹明  张建新  许宁 《城市建筑》2013,(22):341-341
在使用过去的测绘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它需要使用者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维护。因此,出现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测绘数据处理、存储系统,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基于网络的测绘数据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月17日下午,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隆重召开了2008年迎春员工大会。尽管这次大会由于年前突如其来的大雪而延迟到了年后,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兴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会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进行。会上,公司董事长钱江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对全公司广大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达了谢意,并对未来的战略目标作了规划。大会对2007年度先进单位、明星员工、优秀员工的获得者进行了集中表彰,肯定了他们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现以及为公司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南通莱苗国际项目的设计思路及过程进行分析,强调案例自身设计理念种中的逻辑秩序和理性成分。在设计中通过对理性美的追求,对在当前纷繁多元的设计风潮中如何走出一条独特思路进行了回应,并对设计中如何对待城市文脉及传统特色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试点实施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是一项全新的管理制度,部分省市积极地开展了试点工作。本文对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试点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进行了总结,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检测,探索了进一步完善测评技术和标识管理的方向。试点工作表明,建筑能效一测评标识对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厦深客运专线韩江特大桥潮安县段桩基选型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静载模型试验,对承受竖向荷载时低承台倾斜桩基与竖直桩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桩体荷载分担比等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沉降曲线特征方面,倾斜桩基较竖直桩基率先呈现非线性变化,承台顶部荷载达到8 kN之前倾斜桩基的沉降量小于竖直桩基的相应值,随上部荷载的增大倾斜桩基的沉降量逐渐大于竖直桩基的相应值;在桩体荷载分担量方面,竖直桩基和倾斜桩基的相应值都随上部荷载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在桩体荷载分担比方面,与竖直桩基单调增加不同,倾斜桩基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受桩间距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的影响,倾斜桩基承台下侧桩间土体的随深度遮拦作用逐渐减小,由此引发土体绕桩滑动作用的增强,从而造成中桩与桩间土体承载能力的不同发挥,成为引起2种不同类型桩基承载特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邱行  瞿志军 《山西建筑》2009,35(17):310-3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普通桩和桩端后压浆桩的对比试验,分析了桩端后压浆对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刚度,桩端后压浆对提高单桩承载力有很好的时间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3.
雷长顺  肖世伟 《山西建筑》2012,38(3):146-148
首先分析了高铁路基管桩处理后沉降计算理论模型,比较了常规桩基础与复合桩基的沉降计算差异,并确定按照常规桩基础对管桩进行沉降计算,然后按照常规桩基础对使用不同桩长、桩间距及桩径处理后路基的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表明使用管桩进行加固可以有效的控制路基的沉降量;桩径对沉降影响不显著;桩间距对沉降影响明显;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桩长对沉降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型现场模型试验,分析了软土中群桩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特性。试验表明:随桩距增大,承台土抗力和桩侧阻力增大,而端阻力减小;当桩距增至6d时,侧阻力趋近于单桩,端阻力仍高于单桩,承台土抗力发挥率(承台效应系数)仅为50%左右,明显小于其他类土;桩基沉降变形特征表现为桩端刺入和桩间土压缩为主导;不同于小桩距群桩的桩、土整体变形特征。根据软土中疏桩基础承载变形特征,提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简化设计方法,以计算桩间土压缩及桩土相互作用效应确定桩基沉降,并以十余项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桩底土(桩底与基岩间的土体)的厚度和分层情况对桩体刚度和阻尼的影响,使用锥形虚土桩模型对单桩纵向振动进行求解。桩底应力以一定扩散角度传递至基岩表面,将扩散锥面内部土体看作虚土桩。由虚土桩底部的位移限制条件和阻抗传递法得到桩底和桩顶的复阻抗。将桩底土层的参数转换为虚土桩的参数,通过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进而判断桩底土层对桩体刚度和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底土层厚度小于5倍的桩体半径时,桩体刚度明显提高,阻尼减小;桩底土层存在软夹层,则桩体刚度会相应降低,阻尼增大,若存在硬夹层,结论相反。桩底土存在不同土层时,若只使用第一层土体的参数估算桩底刚度,误差较大,尤其对处于准静力状态的桩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杭州某工程2根注浆桩与2根非注浆桩进行的静载试验,分析了注浆桩与非注浆桩承载力及沉降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注浆桩单桩承载力比非注浆桩增加至少20%,桩端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提高承载力效果显著,根据单桩沉降计算理论分析,桩端后注浆由于显著的提高了桩端土层的弹性模量,因此,对减少灌注桩沉降量将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开口和闭口试桩在黏性土体静力沉桩过程中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性能的差异性,采用桩身开槽预埋增敏微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方法,针对黏性地基土,开展两组不同桩端形式模型试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测得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及桩身轴力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状态;开口和闭口模型管桩的压桩力、桩端阻力等荷载均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而不同贯入深度下的桩身轴力却逐渐递减;黏性土中的静力压桩、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的桩端阻力占比均超过50%;在桩侧摩阻力发挥上,双壁开口模型管桩外管是内管的3倍。当开口管桩贯入深度达到最大值90cm时,土塞高度稳定在33cm,此时,桩侧单位侧摩阻力的分布呈下大上小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小钻孔灌注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践证明,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是一种较理想的水闸基础。但由于灌注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较短,其计算方法还不够完善,故在一些重大的工程中不得不进行现场试验确定灌注桩基的承载能力。水闸桩基均为群桩,桩数多,承载力大,做现场原型群桩试验困难较大,故一般是做现场单桩试验,然后用单桩资料推求群桩承载能力。大家知道,单桩和群桩在结构和工作机理方面差异较大,两者的可比条件不充分。单桩资料不能较准确地反映群桩承载能力和工作状态,特别是桩距变化时,这种情况更明显。为克服群桩试验的困难,我们进行了小钻孔灌注桩试验,用小桩对单桩、双桩、群桩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将现行的单、群桩关系,改为双、群桩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揭示支盘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利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模型试验及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单桩、单支盘桩及双支盘桩的承载特性、桩周土体位移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桩及单支盘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现陡降型,而双支盘桩呈缓降型,且随着支盘数量增加,支盘桩承载力近似线性增长;单支盘桩在极限荷载阶段支盘下及桩端土体位移较大,而双支盘桩桩周土体位移较大部位主要集中在支盘周围土体;单支盘桩基础破坏面由支盘下土体的剪切滑动破坏面及桩端刺入破坏面构成,而双支盘桩基础破坏面由双支盘构成的连续滑动面组成,桩端刺入破坏特征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支盘桩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的合理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考虑流变性软土地层桩基工程特性,并通过构建桩底土体虚拟柱状结构模型,建立了由桩体变形和桩底沉降时效特性的桩基沉降位移计算模型及其理论解。研究了桩基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的演变规律、对应承载模式条件下桩基沉降位移及其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软土地层中桩基荷载通过桩周阻抗自上而下传递,桩基承载模式随荷载增大存在摩擦承载模式、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与环境条件逐步演化的动态关系;当桩基处于摩擦承载模式时,桩基沉降位移等于桩体压缩瞬态弹性变形;当桩基承载模式处于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状态时,桩基总位移为桩体变形和桩底土体沉降位移的叠加,受土体的流变特性影响,桩基总位移呈现显著的时效特性,且随荷载增大桩端承载效果以及桩基位移的时效性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