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锚杆锚索支护的回采巷道采后不及时冒落,形成特殊的沿空漏风边界的采空区流场.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铁法小青矿S2-705工作面现场实际,从理论上描绘了采空区漏风流动规律的改变特征,给出风流强度分布图解.研究认为,不冒落形成的沿空漏风边界是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入、漏回的主流边界,漏风强度最高;贴近工作面边界的冒落非压实带存在平行渗流.这种流势导致了在下游回风侧的沿空巷道内形成瓦斯集聚,并提出了预先拆锚杆卸顶或局部通风机抽排放两种解决途径.图5,参5.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某矿某面深埋沿空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沿空巷道支护参数设计,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护断面,优化了断面形状,最终设计了深埋沿空巷道的支护参数,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有才 《科技资讯》2013,(11):110-110
通过对稳定煤柱留设尺寸的计算,确定巷道的合理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空巷道的的支护方案,按照方案实施后,矿压观测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桁架支护使用条件、支护原理、支护参数及材料确定、施工工艺、支护效果等几个方面说明了桁架支护在软煤层沿空巷道中可以较好的控制围岩位移,减小巷道变形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确定了南屯煤矿九采区93|02综放工作面沿空回采巷道围岩为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HJ型)软岩,根据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及其转化对策,确定了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方案,即采用破底板掘进和超前支护优化围岩结构,采用直墙圆拱形巷道断面优化围岩受力状态,锚杆为直径22 mm,长2 5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 mm ×500 mm,配合钢筋网及复合托盘,锚索长度为6 800 mm,排距2 000 mm.工程应用表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基本没有变形,工作面回采期间,顶底板变形量累计456 mm,两帮相对移近量累计518 mm,能够实现深部松软厚煤层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为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桃园矿三采区1036工作面位于南三采区北翼,上为1034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巷道)标高为-405~475m。煤层厚度较稳定.平均煤厚3.3m,煤层倾角变化不大,平均220。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度约为6.56m。老顶为细砂岩,厚度约为8.5m。煤层直接底为泥岩,厚度约为5.27m。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巷道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以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沿空巷道煤柱垂向应力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煤体和煤柱上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巷道侧向支承压力分布与常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一致,煤体侧支承压力峰值为40 MPa,峰值距煤壁5.7 m,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27~32 m,煤柱上的支承压力峰值为35.5 MPa。研究为深部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时巷道的开掘和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相似开采条件下的矿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书永 《科技资讯》2012,(17):46-47
本文以112上83工作面运煤巷沿空留巷支护为实例,阐述了采空区上工作面不完整顶板条件下巷旁柔模泵注混凝土与巷内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为上行开采条件下大断面不完整顶板下沿空留巷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为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槽工作面围岩变形进行观测和分析,基本掌握了8槽工作面超前矿压显现规律,为本煤层的其它工作面安全经济开采提供了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掌握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规律,为采空区火灾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通过搭建采空区气体渗流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实现了开采煤层自然垮落,并采用采空区立体监测的手段,对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漏风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内漏风存在3个特征区域,即"上隅角漏风影响区","架后重点漏风区"和"下隅角煤柱边缘漏风带",通过分析其各个特征区域的自燃危险性,得出"上隅角漏风影响区"的自燃危险性最大,"架后重点漏风区"的自燃危险性最小。同时,在采空区垂直方向上的漏风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影响高度可达到60 m左右。研究指出了U型通风工作面火灾防治的重点区域,为采空区在漏风影响条件下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放沿空异形煤柱留巷系统力学场演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时综放沿空异形煤柱锚网支护留巷系统围岩应力分布和破坏特征. 揭示了煤体边缘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峰值不耦合的规律以及巷道顶板应力峰值随煤柱宽度不同而演化的轨迹. 深入探讨了综放沿空留巷岩石力学系统的控制变量,并根据控制变量的取值对系统稳定性区域进行了划分,对不同煤柱宽度时的巷道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对综放沿空留巷合理护巷煤柱宽度提出了建议. 提出并实施了"以加固沿空异形煤柱为主、悬承锚网支护留巷圈为辅"的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认为,综放工作面采空侧煤体受到老顶以给定变形作用,在煤体边缘形成一定宽度的塑性区.塑性区的宽度与老顶的活动规律、煤层和直接顶的厚度、力学特性有关,运用模尔库仑准则建立了计算塑性区宽度的力学模型,提出了综放沿空掘巷的定位方法,并用于工程实践.图4,表1,参6.  相似文献   

14.
复合底板条件下沿空留巷底臌不仅与岩层组成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巷道开挖卸压、工作面超前支护加压、超前支护撤除卸压的反复作用有关。压力的反复作用导致岩体内部裂隙增加,整体发生破坏,进而在巷旁支护高压力作用下底板发生滑移。文中从技术影响与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少底板反复扰动、弱化巷旁支护传力效果、加强巷旁底板支护"的防治原则。实测结果表明:在复合底板底臌防治中,将技术原因考虑其中,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该研究对同类底板条件下沿空留巷底臌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柱塞副间隙的泄漏是影响柱塞泵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超高压工况下柱塞副微米间隙的热-压形变不可忽略.利用流-固-热耦合方法,建立柱塞副压形变主导模型和热-压耦合形变模型,对单边间隙高度5μm的柱塞副二维轴对称模型中的压差流动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柱塞副入口压力为110 MPa时,在间隙入口受压形变占主导,单边间隙增大4...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弹塑性力学角度出发,运用塑性力学中滑移线场理论,推导出放顶煤工作面两侧煤壁支承压力分布及其范围.结果表明.在靠近采空区的一段区域内,支承压力沿煤壁呈均匀台阶分布。支承压力大小与煤壁支反力以及煤体的性质C、ф有关,而其分布范围则与割煤高度m、放采比1、煤体性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南极海洋边界层大气CH4浓度及其δ13C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用Tedlar气袋采集了"雪龙号"考察船航线上海洋边界层大气样品,在室内分析了样品中CH4浓度及其分子的δ13C值,结果表明:在28.5°N~40°S区域,海洋边界层大气CH4浓度波动较大,峰值较多,平均值为(2.97±1.51)×10-6,明显高于全球大气CH4的平均浓度(约1.8×10-6),这主要与该区域的航迹靠近陆地,受人为源的影响有关;在40°S~69.17°S航迹,远离人类活动区,洋面大气CH4的浓度较稳定,平均浓度值为(1.92±0.14)×10-6,接近于目前全球大气CH4平均浓度.航线上CH4分子的δ13C的变化范围为:-37.49‰~-24.87‰,平均为-34.5±3.0‰.在28.5°N~40°S区域,边界层大气中CH4分子的δ13C值较高且波动较大,表明洋面大气的CH4浓度受到来自富13C的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等人为源的强烈影响;在40°S~69.17°S区域,δ13C值较稳定.海洋边界层大气的CH4浓度分布与大气温度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制气压脉动仪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大气边界层与大气环境综合实验站2019年夏季的观测资料,计算气压脉动特征参数,分析气压频谱及气压标准差特征.结果表明,自制气压脉动仪能够反映气压的快速变化,频率响应接近1 Hz;气压脉动方差谱曲线在0.0006~0.5 Hz的频率范围内满足n?2标度率,峰值频率低于风速和温度;不同稳...  相似文献   

19.
Tropospheric column amounts of NO 2 from OMI/Aura products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NO x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ESTM) in China. The NO 2 concentration varied seasonally, with winter maxima and summer minima.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heavy NO 2 pollution in this region, wind field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NCAR/Penn State Mesoscale Model (MM5). MM5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wind directions in the ESTM region were dominated by northeasterly and northwesterly winds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o a lesser degree by southwesterlies. Elevated NO 2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50×10 15 molec/cm 2 ) occurred in three meteorological situations: convergent wind fields (5 days), northeasterly winds (2 days), and calm days (1 day) in January. Although the local anthropogenic NO x emission strength was not so high as that in other developed areas, the calms and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onvergent wind fields, as well as unfavorable terrains for diffusion,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and hence heavy NO x pollution. Furthermore, long-distance NO x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region to the ESTM area could be seen when the wind was from a northeasterly direction, especially under high wind sp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