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瞳神络病学说是指将中医络病理论应用于瞳神疾病(眼底病变)的辨证治疗体系,是目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通过调和脏腑、疏通气血、补虚泻实以达到目的稳态。该学说始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伤寒论》,法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并发展于后世。瞳神疾病的核心病机是目络瘀阻,临床特征可概括为久、瘀、顽、杂、固。根据其发病的特点,审因辨证、明辨病机,确立了通络明目法为其治疗总则。根据目络、气血损伤的程度及病程长短等因素创立了治络八法,即辛香畅络、活血通络、凉血清络、涤痰通络、搜剔通络、温阳通络、益气固络、荣养补络,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瞳神络病学说丰富了中医络病的理论内涵,为疑难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络脉遍及全身,纵横交错,沟通表里两经、脏腑官窍、四肢百骸。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及络脉,并通过络脉传入经脉、脏腑等。叶天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认为凡痛证,初起在气者,伤经,当以治气、理气为主;久病在血者,伤络,当以治血、活血为先。叶天士的络治法不同于一般的理气逐血之法,而是在"络以通为用"的原则下,归纳出多种通络方法,如辛温通络法、搜邪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降气通络法、补虚通络法等,使血无凝滞、气血宣通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对称性、侵蚀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多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后期可出现关节畸形、系统受累等表现。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之一,络病指因络脉感受邪气,气血运行失调,影响经络、四肢、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而引发的各类疾病。近年来,络病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虫类药物擅长搜风走窜、入络搜剔,其功效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通络、祛风通络止痛、补益培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虫类药物可从多角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如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凝血、抗氧化、改善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新生等。本文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虫类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以期拓宽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无中医病名,依其进行性吞咽困难的主症,可参考中医"噎膈"辨证施治.上病下取法源自《黄帝内经》,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运行之间的联系而确立的治则.食管癌病变虽然主要位于人体上部食管,属胃所主,但从脏腑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络属角度分析,其病机与下部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此理论在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认为经络系统是不依赖于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特殊传导系统。络脉是调控气血流通网络的基层组织,络病是各种疾病发展到最深层次的病理改变,络病病因包括六淫、疫疠、外伤、七情、劳逸、衰老、痰浊、瘀血等,其病理表现为气血交乱,络脉阻滞,经气运行不畅,调控作用降低或失调。治疗原则为疏经通络,方法包括辛味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化痰通络法等。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肺、脾、肝胆,病理机制多为闭塞不通,祛风通络法可作为临证的基本治则.临床还应根据病情进行脏腑辨证,对病程较长的病人,应辨其气血阴阳的失调,祛风通络才能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可由COPD发展而来。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或HRCT可同时表现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指出:"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该文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与"久病入络"之间的病证特点,阐明了COPD合并肺纤维化发病具有病位渐深、病情顽固、病期冗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并认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是COPD合并肺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补益气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从"久病入络"角度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可以较好的阐述其发生演变过程,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孙大伟  冯丽莎  吴晓翠  高青 《中医学报》2019,34(8):1621-1624
糖尿病进一步发展,可影响脑髓清窍,发为脑病。消渴日久,内热炽盛,伤津耗气,气虚则导致气推动血液功能失常,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久而血液运行不畅,瘀血困于脑,阻滞脑络,脑失所养,遂发为脑病。此外,糖尿病患者多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致脾不升清,浊毒不降,瘀毒互结,集聚脑络,蒙蔽清窍,亦可促发脑病。所以"毒损脑络"是糖尿病脑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益气、通络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蛋白(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Sirt1)的表达,抑制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进而改善糖尿病脑病的症状。阴阳气血对脏腑组织的温煦及濡养都是通过经络实现,而各种因素导致瘀毒在体内堆积可严重影响经络通畅。解毒、化瘀、益气、通络中药可使瘀毒有出路,不再壅塞脑络,令气血和调,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使神有所养。因此,在糖尿病脑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中医病机,并兼顾他症,以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清名医叶天士集先贤医论之精华,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思想,完善了络病学说。笔者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综合古今文献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COPD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以正虚为本,痰饮、血瘀为标;病因为六淫外邪袭肺,久病肺虚;补虚祛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旨在为临床COPD的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并经逻辑推理,认为"CFS与气络相关".针对气络"虚、滞"的病机特点,自拟补气通络方应用于临床,并对慢性疲劳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进行了疲劳评定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量表的观测.结果 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较之正常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生活事件量表的积分也明显高于正常人;补气通络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宋康教授运用通络法治疗具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整理导师运用通络法治疗具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病例和医案,从病名溯源、病机概要、治疗经验三方面分析总结宋康教授治疗具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经验,并辅以一医案。[结果]宋康教授从“肺络痹阻”的学术观点出发,认为邪毒侵袭,肺首当其冲,导致热毒、痰凝、瘀血相互胶结,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络脉涩滞痹阻。治疗上,使用清肺解毒、化痰祛瘀、调理肺气、补益正气等治法贯彻“通络”的理念,使全身的气血津液运动和脏腑功能趋于正常。 [结论]宋康教授用通络法治疗具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能显著缓解症状,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贾静  马小娜  郝秀芳 《中医学报》2021,36(5):964-967
胞络为络脉之一,胞络为病亦分虚实。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分为胞络虚损和胞络不通两方面。因胞络空虚,无血可充,导致胞宫失养为病者当属虚;因寒、热、湿、毒外邪入侵及金刃等不内外因导致胞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而无法将气血输送至胞宫者当属实。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应以通络为主,根据虚实不同,可分为扶正通络和祛邪通络。扶正通络重视补肾,治疗时阴阳同补,使肾中阴阳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常选用熟地、骨碎补、续断、川牛膝、巴戟天等;祛邪通络以活血贯穿始终,在应用当归、鸡血藤等活血中药的同时,应用川芎等行气类药物以助活血之力,调理络中气血,同时选用路路通、桂枝等辛温通络之品标本兼治,共奏行气活血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虚络瘀”病机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生理特点,首次提出"肺虚络瘀"是COPD基本病机。认为病位在肺,其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肺虚络瘀"并重,肺虚贯穿始终,为病机关键,虚源于肺、脾、肾三脏,肺虚外延为肺肾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虚一方,脾虚为中流砥柱,是致病之本;络瘀外延气滞、痰、湿、虚、毒皆致血瘀肺络而致病,是致病之标。立足病机,提出"补肺化痰通络"之法。为中医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其内在因素,风寒湿热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条件,病机的根本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痹阻关节而发。治以祛邪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化痰、益气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15.
IPF属于祖国医学"肺痿""肺痹"等范畴,病位在肺,其发病的病理特点为肺失治节,气血失和,因虚致实,肺络瘀阻,存在着由气到血的传变过程。气血变化贯穿IPF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理过程,而"虚瘀"是肺纤维化病理特征的概况,以肺肾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肺络为标。中医治疗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优势,益气养阴活血为基本治法已经证实能够减轻肺纤维化的程度。将传统辨证与气血理论相结合,以期通过气血角度延缓其发展进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络病是以局部气滞血瘀为特点,以脏腑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基于现代中医络病理论治疗多种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传统络病理论与现代基础研究相结合互参,慢性肝病肝硬化可归属于中医络病的范畴,其病理演变为“毒损肝络,气虚络闭”,以益气解毒通络为治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张明远  许二平  李亚南  高鹏 《中医学报》2020,35(9):1826-18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肺络郁闭"的病理变化。也正是由于病邪及其病理产物郁闭肺络,严重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甚则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肺络郁闭"的病因和机理各有不同。病变初期处于标实阶段,多为寒湿夹热损伤肺络;后期进入传变阶段,主要为疫毒陷肺;恢复期病机本质为本虚,主要为气阴亏虚所致。"肺络郁闭"的治疗可以"通"为用,内外同治。内治法以解毒通络为纲,用药包括辛味通络、虫藤通络、祛邪通络和补益通络四大特点;外治法主要对内治法起辅助作用,提高协同功效,主要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穴位敷贴、功法等。  相似文献   

18.
姚春海教授在传统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皮肤淀粉样变的病位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则治法方药等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络病学理论论治皮肤淀粉样变一病的观点和看法,将皮肤淀粉样变发病的病机总结为:外邪侵袭、内有脏腑功能失调或物理摩擦等导致的瘀血阻滞皮肤络脉引起皮肤淀粉样变.治疗以"治病求本""祛瘀通络"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病”“头风”范畴。脑为髓海所在,脑窍受脏腑经络之气血涵养,相关脏腑经络之病变皆可影响气血调畅,而致脑络拘急,发为头痛。西医对TTH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王中琳教授在长期的临证与理论探究中总结TTH的病机在于阳郁神颓、脑络绌急,强调情志因素在TTH辨病辨证中的影响,突出阳气在病机演变的枢纽作用,治疗上应用大补肝汤、柴胡加龙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方,常选北沙参、龙骨、牡蛎、白薇等疗恚除烦等药物,通过振奋阳气、清化血浊、补益肝肾、消导积滞等诸法来标本兼治、调畅气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络脉与玄府理论,阐述肾络、肾玄府的结构与功能,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络脉-玄府”病机。认为络脉与玄府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肾络阻滞、肾玄府开阖失常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络郁滞,肾玄府郁闭不通,病性多偏于邪实;中后期肾络瘀阻,肾玄府痿闭,肾功能衰竭,病性偏于正虚。临床治疗时倡导选用辛味药以开玄通络,于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辛味的风药可祛邪增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