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白菜叶上分离得到21株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有抗性的乳酸菌株,采用杯碟法从中筛选得到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T0625,经鉴定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经测定,发酵液经加热处理,在低pH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不表现抑制作用。研究还证实,T0625的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不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经提取纯化,确定抑菌物质为乳酸链球菌素。  相似文献   

2.
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一种简单、高效的定向筛选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的方法,筛选到T3株乳酸乳球菌,并对其中的M9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乳酸链球菌素是由Lactococcuslactic菌株产生的一种无毒副作用、热稳定的小分子多肽,能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其芽孢的生长和繁殖。本文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的特性和作用机理以及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ε-聚赖氨酸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安全的天然防腐剂,分别由乳酸链球菌和白色链霉菌产生。这两种生物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不同,存在互补性。为了获得具有更广谱抑菌作用的优良性状的菌株,探索远缘细胞融合的可行性,以自主分离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白色链霉菌YB12和Nisin产生菌NZ9700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两个菌株进行门间的细胞融合;通过抗药性筛选、形态学观察、SRAP-PCR分子鉴定,成功获得两株稳定遗传的融合菌株。同时对融合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乳酸链球菌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乳酸链球菌素的分子形貌进行观测,为研究其抑菌机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可靠、直观的实验方法。方法:从川西高原牧民自然发酵酸奶中分离筛选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利用其发酵获得产乳酸链球菌素效价高的产生菌C201,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分子形貌。结果:乳酸链球菌素分子在溶液中呈树状的不规则"峰"状聚集体,带有很多侧链分支,并且肽键之间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结论:原子力显微镜能直观地表征乳酸链球菌素的分子结构,是对研究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机理在形态学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乳链菌肽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链菌肽是某些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对引起食品腐败的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生物防腐剂。本文从鲜奶中筛选到一株乳链菌肽产生菌--乳链球菌P-99,并研究了该菌株的发酵适宜条件及其发酵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菌株在M17培养基、30℃、起始pH6.5条件下发酵良好,通气量和某些金属离子对其细胞生长与产乳链菌肽无明显影响,但锰离子对乳链菌肽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铜离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发酵动力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产乳链菌肽表现出初级代谢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乳酸链球菌素(Nisin)作为防腐剂的发展过程乳酸链球菌素是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是乳酸链球菌在非脂性奶汁中产生的多肽物质。它是由Aplin和Barrett命名的。1951年Hirsch首次提出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保藏方面有使用潜力。他指出使用产酸链球菌素的发醇剂能防止梭菌气体在乳酪形成。还发现乳酸链球菌素能够有选择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抑制  相似文献   

8.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由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的某些菌株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天然生物防腐剂,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可以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小球菌等),尤其是细菌芽孢的生长。且因为摄入后可快速被人体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为各种氨基酸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被广泛的用于食品保鲜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机理及其近10年来在食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其中着重讨论了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乳酸链球菌素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保鲜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苯乳酸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苯乳酸生产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421进行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通过紫外线诱变进行诱变育种,以产物耐受和抑菌圈相结合的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株高产苯乳酸的优良突变菌株,其产量达到528mg/L,比出发菌株81mg/L提高了6.5倍,且遗传性质稳定.该诱变方法和筛选方法目的明确,易操作,对类似的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酵乳球菌菌株的PCR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株发酵乳球菌标准菌株进行MRS固体平板培养基划线分离和镜检观察,采用特异性PCR对其进行鉴定,划线分离得到11株菌;依据各菌种代谢酶编码基因序列差异设计菌种特异性PCR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在菌株水平上鉴定为9株菌(6株乳酸乳球菌、2株嗜热链球菌和1株无乳链球菌)。实验还获得了2个乳酸乳球菌的种特异性PCR引物LclamyLF-R和LclmapA2F-R、2个嗜热链球菌的种特异性PCR引物SttglgPF-R和SttamyLF-R以及可能是标准菌株AS1.1936的株特异性的PCR引物LclamyY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