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红琴 《医学信息》2005,18(7):840-841
呼吸肌麻痹常见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及重症肌无力病人。由于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能自主呼吸,需要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并且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精神非常痛苦,可又无法表示。因此,病人的心理变化较为复杂,护理人员若能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这无疑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1]。现将我们在抢救病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7年-2003年以来共抢救10例重症呼吸肌麻痹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22-46岁之间。10例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戴机时间最长者达1100小时,最短者210小时。2患者心理活…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很多因素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心脏扩大或血管异常、心内分流或反流导致肺充血或肺淤血,为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后早期的危险期,需要较长时问的呼吸支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主要作用是替代或改善肺外呼吸,解决肺的通气功能障碍。合理进行呼吸回路管理,可以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现将462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回路管理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由于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呼吸窘迫,肺炎,肺出血等呼吸系统并发症[1],常常需要机械通气给与呼吸支持.而早产儿由于其本身特殊性,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更加需要特殊护理.现将我科两年来机械通气的60例早产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惠晓霞  李德亮  朱萍 《医学信息》2010,23(4):908-90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方法 对2006 年~2008 年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且资料完整的76 例NRDS 患儿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回顾性的和总结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76 例患儿中有 58 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 76.3%,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45例,肺出血5 例,颅内出血 2 例,动脉导管开放(PDA)2 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 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 例,气胸 1 例,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VAP, VAP 的发生与机械通气的时间呈正相关.其中治愈 50 例,死亡 5 例,3 例放弃治疗自动签字出院,随访资料显示 2 例死亡,1 例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治愈率为 86.2%.结论 NRDS 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其与机械通气的时间密切相关.积极预防,早期诊治机械通气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加强气道管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降低吸气峰压,尽快撤机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以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病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4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明显优于对照组71.4%,组间差异(P<0.05)。结论引起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因素较多,临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ICU5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患者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通过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弱了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入住我院R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治愈或好转出院,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或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严密监测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心理护理是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顺利康复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全身麻醉下行骨科手术后转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7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VAP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VAP的因素。结果 178例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转ICU的老年患者中,有5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1.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反流误吸、抽烟史、气管插管前口腔清洁、每日更换冷凝水、罹患糖尿病、既往合并COPD、机械通气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每日口咽部护理、留置胃管及使用抑酸剂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反流误吸、机械通气时间≥3 d、留置胃管以及使用抑酸剂是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转ICU的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OR 1,P0.05),而气管插管前口腔清洁、每日更换冷凝水以及每日口咽部护理是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转ICU的老年患者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转ICU的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反流误吸、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气管插管前口腔清洁、每日更换冷凝水及每日口咽部护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5例入住我院R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治愈或好转出院,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或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严密监测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心理护理是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顺利康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08年6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43例,根据病情不同进行分期,所有患者均给予呼吸支持及药物治疗[1],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以判断患者通气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存活者者34例,生存率79.07%。治疗无效死亡者9例,死亡率20.93%。给予治疗及护理措施前后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相比较可以发现,患者PaO2、PaCO2、PaO2/FiO2均有明显升高,患者通气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时机和方法选择。方法评估及临床资料信息采集、综合分析对脱机的方法进行选择。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及时安全撤机,恢复自主呼吸。结论正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掌握脱机指征是能否成功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隆福医院ICU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同科室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危重症患者常表现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乃至急性呼吸衰竭,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提供呼吸支持。但临床观察发现,机械通气后患者死亡率非常高( 50%)。鉴于机械通气的力学本质,机械通气后的高死亡率很可能与通气条件下机械拉伸刺激引起的肺损伤相关,因而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理解机械通气条件下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机理和潜在对抗措施,对完善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Covid-19危重症患者治疗中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涉及诸多生物力学因素及作用机制,包括机械通气力学参数的变化、炎症因子风暴、纤毛-黏液系统、气道平滑肌的作用、肺纤维化、细胞对于拉伸的感应机制等。这些生物力学问题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以为完善新冠肺炎等呼吸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0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根据病情在3~7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相似病情病例20例作为对照组,经Kr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2组患者均进行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以配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总住院时间等,并对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序贯通气组VAP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应用于COPD所致的重症呼吸衰竭,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非COPD病因所致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救治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2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过程中,据分期辨证施治结果加用中药组与未用中药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呼吸参数、总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AP发生率降低,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COPD患者机械通气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但对机械通气呼吸参数、总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经验,从而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OSAHS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生活指导下,症状有所缓解,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OSAH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和生活指导,能够有效改善OSAHS患者睡眠状况,获得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5例,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时,应用无创机械通气57例,有创机械通气48例,观察治疗后2h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RR),血气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的变化.结果 患者在应用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后肺部啰音明显减少,心率,血压,呼吸,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3.75和94.73%,,两组间机械通气后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少,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rasmus GBS呼吸功能不全评分(EGRIS)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急性期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GB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后一周内是否进行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鼻内镜辅助下鼻前颅底手术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20例患者都痊愈出院,有极少部分的例患者出现了手术后的病发症,都对患者及时的采取了治疗措施,患者康复且出院。结论鼻内镜手术风险大,护理人员应该具备更多的护理经验,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对患者治疗的效果,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病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淹溺淡水污水后出现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35例淹溺污水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5岁。入院48 h内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行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入院时和入院48 h两组呼吸生理、呼吸力学及临床指标。结果抢救成功32例,死亡3例。与入院时相比,入院48 h氧合指数、呼吸频率、体温、吸气峰压等呼吸生理、呼吸力学及临床指标明显改善,比较上述两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指脉氧监测无明显下降。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机械通气状态下治疗溺水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