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一文  周国永  元德阐 《应用化工》2012,41(7):1165-1167,1171
用钛酸丁酯对重质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对吸油值、粘度、沉降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丁酯用量为2.0%,改性温度90℃,改性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的碳酸钙粉体吸油值、粘度和沉降体积均比改性前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李小刚 《粘接》2012,(9):39-41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进行湿法改性处理.采用静态沉淀法、亲油化度、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改性效果进行分析表征,探析湿法改性机理.研究表明KH-570以化学链形式结合于TiO2表面,改性后TiO2的表面性质由亲水变为亲油.  相似文献   

3.
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分散介质,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化学改性,研究了KH-570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TiO2接枝率和亲油化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粒径分析(DLS)等手段表征了KH-570改性TiO2粒子的结构及其分散性.结果表明:KH-570成功接枝到TiO2表面.当KH-570用量为TiO2的1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h时,改性效果最好:接枝率达到8.9%,亲油化度达到56%;与未改性的TiO2相比,KH-570改性TiO2的平均粒径明显减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4.
何丽红  周超  李力  卢章天 《精细化工》2014,(9):1061-1064
针对无机二氧化钛(TiO2)粒子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无机填料钛白粉(二氧化钛,TiO2)的表面进行有机化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表面改性TiO2粒子的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经KH-570表面改性的TiO2粒子的疏水性和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当KH-570质量分数达到15%时,表面改性的TiO2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152.5°,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用量、pH值、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纳米ZnO表面改性的影响,利用亲油化度实验、红外光谱(IR)、热重(TG)、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了纳米ZnO的改性效果和结构。红外光谱和热重研究表明,KH-57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ZnO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测量,纳米ZnO表面的KH-570的质量分数为4.6%;讨论了产生KH-570理论包覆量与实际包覆量差异的原因。TEM图表明经KH-570改性过的纳米ZnO的分散性大大提高;亲油化度实验表明,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6%,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85℃,反应2 h时,纳米ZnO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铝酸酯偶联剂(ACA)干法改性蛋壳粉(ESP),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复合制备PBAT/ESP复合薄膜。为了确定ACA的最佳改性质量分数,通过测定改性前后ESP的接触角、沉降体积及吸油值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CA在ESP表面发生了反应。测定ESP/PBAT复合薄膜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CA能够将ESP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改性后的ESP具有高的接触角、低沉降体积与吸油值;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了ACA在ESP表面发生了反应;当ACA改性的质量分数为2%时,ESP改性效果最好,复合材料体系相容性最好,分散均匀,薄膜材料的防水性能与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不同性质的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KH-570分别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亲油化度及表面羟基数的实验,筛选出改性效果最好的偶联剂KH-570。实验得出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偶联剂浓度为10%,溶液pH值为6,水解时间为1h,改性温度为80℃。结合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仪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可有效进行Fe3O4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表面无机包覆SiO2前、后的六钛酸钾晶须(PTW)进行有机表面改性,比较了硅烷偶联剂改性无机包覆SiO2处理前、后的PTW对卷材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方法对改性前后的PTW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以化学键键合在PTW表面,KH-570在PTW表面形成了有机包覆层.涂膜隔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9%SiO2包覆处理后再用偶联剂KH-570改性的PTW能明显改善隔热卷材涂料的隔热性能,其热反射率达到75.4%,比不含PTW的漆膜提高了34.4个百分点,比含直接用偶联剂KH-570改性的PTW的漆膜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通过蒸氨-沉镁改性-水热过程制备改性氢氧化镁[KH570-Mg(OH)2],改性剂在Mg(OH)2生成体系中加入。采用吸油值、活化指数、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在改性时间为60min,改性剂用量为2%,并进行水热处理工艺制备的Mg(OH)2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Mg(OH)2活化指数达到了98.75%,吸油值为53.05 mL/100g,接触角为149°。整个工艺连续且可循环,为制备疏水性Mg(OH)2工业生产提供实验基础。并将改性前后的Mg(OH)2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测试其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KH570-Mg(OH)2添加量为40%时,HDPE/KH570-Mg(OH)2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为29.5%,达到阻燃级别,拉伸强度为18.40 MPa,断裂伸长率为217.11%...  相似文献   

10.
用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和硬脂酸钠对Mg(OH)2进行表面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粒径减小,活化指数提高,吸水率和吸油值均显著降低。表面改性后的Mg(OH)2和十溴二苯乙烷复合与PP共混,阻燃PP的拉伸强度从15.8Mpa提高到18.2Mpa,极限氧指数(LOI)从25%提高到28%,可以制得阻燃PP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为单体合成了聚羧酸型超分散剂(MA),并将其应用于氢氧化镁粉体表面改性。黏度、活化指数、吸油值、比表面积、沉降速度等物化性能指标表明,3%用量的MA改性氢氧化镁后其分散效果明显改善。同时,将改性后的氢氧化镁添加到HDPE中,考察超分散剂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改性剂聚(丙烯酸丁酯-反丁烯二酸)[P(BA-FA)]对重质碳酸钙(重钙)微粒进行表面改性的工艺条件,重点考察了P(BA-FA)改性剂中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和叔十二碳硫醇(TDDM)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测定改性前后重钙微粒的吸油值、黏度、沉降体积。通过SEM电镜观察发现改性剂对重钙的包覆效果明显,改性后的重钙微粒吸油值、黏度和沉降体积均比改性前有明显降低。较佳的改性条件为每5 g重钙微粒AIBN用量为0.047 6 g,TDDM用量为0.01 mL,在此条件下沉降体积为2.921 mL/g,吸油值为0.359 0 mL/g,黏度为33 mPa·s。  相似文献   

13.
以4-氯-3,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和N-乙酰吗啉为原料,正辛烷为溶剂,在氢氧化钠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烯酰吗啉。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吸水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烯酰吗啉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为:二苯甲酮∶乙酰吗啉∶氢氧化钠=1∶2∶3(摩尔比),二苯甲酮∶正辛烷=1∶3(体积比),回流反应20~22h,在此条件下产品烯酰吗啉收率88.0%,纯度98%。  相似文献   

14.
以Span60为改性剂,乙醇为分散剂,采用球磨法对重质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球磨转速、球磨时间、球料比、改性剂用量对改性样品的活化度、沉降体积、吸油值、粒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改性条件为:球磨转速为300 r/min,球磨时间为1.5 h,球料比(球磨珠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8∶1,改性剂用量为2%(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重钙粉体的活化度明显提高,沉降体积、吸油值、粒度均比改性前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铝锆酸酯偶联剂对超微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铝锆酸酯偶联剂对超微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前后超微碳酸钙的润湿性、沉降体积、糊粘度、吸油率等表面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的超微碳酸钙与水的接触角增大,能很好地分散在有机介质中,糊粘度减小,吸油率减小,适合用于塑料和橡胶。  相似文献   

16.
钛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轻质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碳酸钙粉体的活化度、沉降体积、黏度,并用红外光谱(IR)对改性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碳酸钙粉体的活化度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2%时产品的活化度可以达到95%。改性剂与碳酸钙很好地结合,提高了碳酸钙粉体作为填料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过程中直接对白炭黑进行改性.选用聚乙二醇(PEG)作为改性剂,研究了其加入量对白炭黑产品粒径(d 50)、吸油值及表观密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白炭黑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2000加入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粒径和表观密度减小,吸油值增大,PEG2000加入量为产品质量的2%~8%时产品吸油值的变化不大.当PEG相对分子质量大于4 000时,所得白炭黑表现为粒径及表观密度增大.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白炭黑的吸油值先增大后减小.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PEG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氧化硅特征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酰胺(B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三元共聚物为改性剂改性重质碳酸钙粉体(简称重钙粉体)。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搅拌速度对重钙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沉降体积、吸油值、黏度、白度、接触角、活化度、粒度、形貌等为评价指标对重钙粉体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A-BA-BMA三元共聚物对重钙粉体的改性效果良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改性重钙粉体的优化条件:改性剂用量(改性剂相对于重钙粉体的质量分数)为2%,改性温度为85 ℃,改性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  相似文献   

19.
硅橡胶用白炭黑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杰  钱海燕 《硅酸盐通报》2009,28(6):1245-1248
以浓硫酸为原料合成硅橡胶用白炭黑,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白炭黑吸油值、堆积密度、和中位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吸油值先增大后减小,堆积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中位径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吸油值先增大后减小,堆积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中位径逐渐减小.通过对这些实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为85 ℃,反应时间为25 min,制备了适合硅橡胶补强用的白炭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