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4~1996年3年中,嘉定住宅建设以年均递增20%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1996年住宅年竣工量达74.12万m~2,公建竣工7.32万m~2。本文就我区住宅建设的基本特点、做法及21世纪小康住宅建设的设想介绍如下: 1 住宅建设的基本特点 综观嘉定住宅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成片开发,规模发展 从1992年开始,全区住宅建设共分5大块进行成片开发,规模较大的开发基地有15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由过去的9家猛增到113家。全区规划住宅建筑面积达565.22万m~2,分布在嘉定、江桥、真新街  相似文献   

2.
顾岳 《住宅科技》1991,(2):39-40,38
改革开放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住宅建设像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每年新建农村住宅约6.5亿 m~2,建设费用在1千亿元以上。以江苏常熟市为例,全市农业人口有80万左右,约20万户,每年有1万户建新房,以每户建筑面积 200m~2、造价200元/m~2计,每年农村住宅建设费约4亿元,接近当年全市农业生产值,大于当年政府的财政收入。苏南地区新建农村住宅大多为  相似文献   

3.
1 住宅建设大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两大任务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的住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地发展,加大了住宅建设投资,使人民居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已进入了住宅建设大发展时期,住宅年竣工量已居世界前列。以“八五’为例,全国城镇住宅竣工量节节上升,1991年为1.4亿m~2,1994年增至2.4亿m~2。到1994年底,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由1979年的3.6m~2提高到7.7m~2。 针对2000年达到小康居住目标,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力保住宅竣工量稳步增长的势头。如果到200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要达到8~9m~2,并解决人均居住面积在4~6m~2以下的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九五”还要建住宅12亿m~2,平均每年建住宅2.4亿m~2。这么大的建造量,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加快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是强调住宅的功能和环境。而且这  相似文献   

4.
石晶  付宁 《辽宁建材》2000,(3):30-31
随着新世纪的即将来临,珍惜土地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紧缺的国家。随着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据统计1978年城市新建住宅3700多万m~2,1980年为8230万m~2,1984年约1亿m~2。1991~1998年,城市住宅建设稳步增长至2.67亿m~2。由于住宅建造量大,住宅建筑的能耗也随之增大。因此,在住宅建设中,必须考虑节能  相似文献   

5.
正一、从破解难题到成果显著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1979年,受计划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财力短缺以及城市人口增长等多种因素制约,上海住宅建设推进速度十分缓慢。从1950年到1979年,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从3.9 m~2增加到4.3 m~2。按照建设部制定的标准,1985年上海低于人均居住面积4 m~2以下的住房困难户、无房户将近47万户,占总户数的1/4。住房拥挤成为上  相似文献   

6.
一、住宅问题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镇住宅建设有很大的发展,1978~1982四年中,全国城镇共计建成住宅3.1亿m~2,约合600多万套。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底的3.6m~2,回升到1983年底的4.6m~2。1983~1986年,城镇住宅又建成了3.5亿m~2,约合680万余套,这样城镇居民的人均居面积又提高到6.1m~2。住宅建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景泉 《建筑创作》2010,(1):29-29
<正>项目概况红鼎·高尔夫项目地块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马鞍石大桥旁,比邻沙坪坝区和经开区,东北侧临渝合高速公路。西侧有金龙湖,东南面有嘉陵江蜿蜒而过。该项目总用地面积315 533m~2,住宅建设用地中的红鼎高尔夫球会所用地20 456.5m~2,剩余的住宅建设用地(含配套公建)面积为295 076.5m~2。  相似文献   

8.
商品住宅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和全国城镇市民都非常关心的问题,1995年已经过去,1996年商品住宅市场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呢?现将我国商品住宅和房地产市场现况作一个分析, 1 市场现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住宅建设迎来空前的发展,“八五”期间至1994年底我国城镇新建住宅7.6亿m~2,提前一年完成“八五”计划规定的7.5亿m~2的任务,全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过去的3.6m~2增长到7.7m~2,最高的浙江省,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2m~2,最低的是黑龙江省,也达到5.9m~2。但事情并不能乐观,到1994年底中国城镇总人口已达到2.4亿,并以每年增长2000万人口的速度递增,人口增长的速度与住宅建设还不相适应。从全国几个大城市分析说明,从1996年到2000年的五年内,各城市的人口将有增无减,人口不断增长,交通迅速发展,势必形成市中心的饱和,迫使城市人口向郊县外围迁移。如上海向浦东新区发展,北京向  相似文献   

9.
一、住宅建设保持增长势头,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继续加快了住宅投资体制、建设体制、分配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途径解决住房问题,使我国的住宅建设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从“八五”前四年执行来看,1991年投资523亿元,建成住宅1.4亿m~2;1992年投资750.7亿元,建成住宅1.78亿m~2;1993年投资1628亿元,建成住宅2亿多m~2。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据分析:1994年城镇住宅建设情况,一是全国城镇住宅建设的投资第一次突破2000亿元,1994年城镇住宅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4%,比1993年的13.8%上升0.6个百分点。二是1994年的城镇住宅竣工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1993年、1994年两年,全国城镇住宅建设竣工量均超过2亿m~2,自1980年以来,用了15年的时间,使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从3.6m~2提高到7.7m~2,住宅设计的功能与环境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已进入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的新时期,但目前,住宅质量的改善还明显滞后,住宅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还有待全面提高。为全面创造科学、文明、安全、优美的人居环境,通过住宅建筑设计水平的逐步提高,使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切  相似文献   

11.
金磊 《住宅科技》1994,(8):12-14
住宅建设不仅是人民最基本的消费需求,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自1979年至1993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投资5000多亿元,是建国后前30年的13.5倍;新建住宅近20万m~2,相当于前30年的3.7倍;新建5万m~2以上小区44个;解决各类危旧房户600多万套,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3.6m~2增至1993年的7.4m~2。但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无论从现有住房的数量和质量上,中国住宅建设水平都不高,到2000年,我国还要解决800万户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城镇平均每年至少要新建住宅1.5~1.8亿m~2,这是十分严峻的挑战。本文鉴于此背景,强调现状不足的症结在于住宅科技产业投入不够,未从宏观发展即住宅未来学角度去研究问题,出路必须是住宅科技政策领衔的产业化整体性突破。  相似文献   

12.
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郊与江苏接壤处,是进出上海的门户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嘉定城镇住宅建设发展很快,使古老的历史城镇展现出新的容貌,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据统计,1979~1991年,全区新建住宅130余万m~2,人均居住面积达8.75m~2;1992~1994年,住宅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3年共竣工住宅100余万m~2,建设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92年至1994年,上海住宅建设3年跨出三大步,共建房2040多万m~2,其中1992年竣工住宅543.5万m~2,1993年为616.5万m~2,1994年增至880万m~2。约有37万户、130万人迁入新居,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  相似文献   

14.
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近年在基本建设压缩的形势下。仍保持兴旺发展势头的重要产业。全市城镇住宅年竣工建筑面积已连续7年保持在500万m~2以上。1981—1990年10年间共新建住宅5072万m~2,相当1949—1980年32年建成住宅3323万m~2的1,5倍。1991年北京城镇住宅竣工578.4万m~2,占当年全市竣工总面积1049.8万m~2的55.1%。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198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达6.8m~2;其中,城币居民为6.56m~2。提前实现了《城镇住宅建设技术政策》中所制定的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m~2左右的目标,使亿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  相似文献   

16.
信息荟萃     
上海“十五”住宅建设 主要指标 规模:新建住宅7000~7500万m~2,约78~83万套,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8~14m~2,住房成套率85%,基本实现户均一套房的更加富裕的小康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宫周鼎 《住宅科技》1996,(10):46-47
现在的城市住宅中,每户一台洗衣机,大家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在优秀住宅方案评选中,每户留有洗衣机位置也一直被默认。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个思维定势作一番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发展很快。仅建成的面积大于5万m~2的住宅小区就有3000多个。正建的北京望京小区总建筑面积达800多万m~2。去年开始的安居工程,到1995年10月,全国开工面积已达1170万m~2。为了达到小康水平,自1978年到1995年,仅北京一市历年共新建8000万m~2住宅。尽管如此规模和速度,现今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仍十分紧张。许多家庭相当拥挤。另一方面,房价却扶摇直上,令一般工薪阶层望楼兴叹。能否进一步降低房价而改善居住条件?这些现实使  相似文献   

18.
一、“八五”回顾 (一)城镇住宅建设稳步发展,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八五”期间,全国完成城市住宅建设投资8543亿元,竣工住宅10.5亿m~2,住宅竣工面积比“七五”期间增长67%,城镇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居民在“八五期间迁入新居。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7.9m~2(使用面积11.8m~2),比“七五”末期增加1m~2,城镇住房成套率约为55%。5年内共解决近500万户城市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大城市已基本完成了2m~2以下的住房“解困”任务。“安居工程”九五年在59个城市正式启动,绝大多数实施城市按国务院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特别是哈尔滨、长春、福州、烟台、徐州等城市,效果更为显著。住房合作社、集资建房也有很快发展,拓宽了吸纳社会资金进行住宅建设的路子,加大了个人投资建设住宅的比重。这些举措,既促进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加快解决,也促使住房建设早日进入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五年中,继在“七五”期  相似文献   

19.
《上海建设科技》1996,(1):31-32
1“八五”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市府关注下,本市在扩大住宅建设规模,利用外资和土地批租进行旧房改造,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实现全市2.5m~2以下特困户解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上海的住房矛盾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 1.1“八五”期间,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本市住宅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住宅投资及住宅竣工面积逐年上升,“八五”实际完成住宅投资687.9亿元,竣工面积3524万m~2。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全世界人口已突破50亿,人类聚居问题已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如何使“居者有其屋”作为全球性的战略决策,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建设飞跃发展,住宅建设形势喜人,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兴建的城镇住宅面积已达1亿2千7百万m~2,堪称世界上的住宅王国。至1992年底,我国的小城镇已近2万个,人口约2亿,其住房建设量大面广,更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