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棕榈内源基因MT3 -B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用于检测棕榈基因MT3 -B的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对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1% ~40%梯度混合油品提取DNA进行棕榈成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标准品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对数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2)为0.996;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达到5%时,可检出每亳升混合油品中棕榈MT3 -B基因17.431 copies,检测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花生油掺伪的定性和定量鉴别方法,采集花生油中分别掺伪0~90%大豆油、棕榈油和棉籽油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图,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花生油掺伪的定性鉴别和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定性鉴别中,对花生油中分别掺入大豆油、棕榈油和棉籽油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达到了100%、96.1%和85.3%。在定量分析中,对MPLS法建立的花生油二元掺伪定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掺入大豆油、棉籽油和棕榈油的预测相关系数R_p~2分别为0.998、0.997和0.995,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2.33%、3.04%和3.83%,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542、2.642和2.581,说明这三种掺假花生油所建立的最优定标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其中花生油中掺入大豆油的预测精度最高,检测花生油中掺入棉籽油与棕榈油的最低掺假量为3%。为花生油二元掺伪模式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大米制品中转基因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米制品中痕量转基因成分的检测需要特异和超灵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行业标准中转基因大米筛查位点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Cry1A基因为目标,利用在常规TaqMan探针中掺入锁核苷酸提高探针退火温度和杂交特异性等特点,经比较以上位点不同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效果,建立了针对上述筛查位点的基于LNA-TaqMan探针的新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超高;与普通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相比,其反应Ct值可提前1~3 个循环(Cry1A位点除外),检测低限可达3 pg。该检测方法可以用以检测大米制品中常规实时荧光PCR难以检测到的痕量转基因大米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食用燕窝中主成分及掺伪成分的双重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合成金丝燕成分、银耳成分、红藻成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燕窝中主成分及掺伪成分的双重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实验保证检测体系的准确性,最后使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并收集数据,验证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本方法可在1 d内完成样品的检测,建立的体系对金丝燕成分、银耳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0.1 ng/μL,红藻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0.5 ng/μL;燕窝中掺入银耳的检测限可达到0.1%;燕窝中掺入石花菜的检测限可达到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可用于燕窝及其制品中掺假物成分的准确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方法 将菌株及样品经培养基增菌后,用热裂解法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试剂盒,时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验证,并在2006-2007年间,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方法对890份各类实际工作监测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9株不同种类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对用传统方法检测分离到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分别为:沙门菌96.6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2.30%,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100%;对890份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对食品及临床标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略高于传统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时荧光PCR法可在3~36 h内时目标样品作出结果判断.结论 实时荧光PCR方法成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特点,可作为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首次利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以大豆内源参照基因lectin 为指标,对奶粉中掺入豆粉等植物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己烷抽提奶粉中的油脂,苯酚抽提奶粉中的蛋白质等处理步骤后,应用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能够得到高质量的DNA 模板。实时荧光PCR 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定奶粉中掺入植物成分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奶粉中掺入大豆粉或大豆制品的掺入量与实时荧光PCR扩增曲线及循环数呈良好的对应关系。实时荧光PCR 法能够对奶粉中掺入的植物成分进行快速准确地定性、定量分析,可以作为市场监督和检验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花生油中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白藜芦醇等活性成分,营养价值丰富。由于花生油价格相对较高,不良商人经常将菜籽油、棕榈油等低值油脂掺入花生油中。本文系统介绍了花生油的营养价值及其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现有的掺伪花生油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效果。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标准菌株(ATCC6538)DNA为模板,以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为靶标,采用常规PCR、qPCR和LAMP对其进行扩增并比较其检测灵敏度,同时对鸡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PCR对S.aureus的检测灵敏度为400个基因拷贝数,低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LAMP的40个基因拷贝数的检出限。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常规PCR对50份鸡蛋外壳样品中S.aureus的检出率为6%,qPCR和LAMP的检出率分别为10%,而在鸡蛋内容物中均未检测到。结论 3种检测方法检测S.aureus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常规PCR的灵敏度低于qPCR和LAMP检测方法,qPCR需要昂贵的仪器,不适合基层现场应用,而LAMP方法简单、快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rpoA基因为靶基因,建立绿色魏斯氏菌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方法。针对rpo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绿色魏斯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评价体系的检测效果,同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绿色魏斯氏菌,对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达到2.667×10-3 pg/μL,对纯培养物和模拟污染牛肉样品直接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30 CFU/mL和0.8 CFU/g;与常规PCR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其1 000 倍;不同浓度样品独立重复实验循环阈值的标准差均小于1,变异系数在0.02%~1.28%之间。本研究所建立的绿色魏斯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是快速检测绿色魏斯氏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利用豆甾二烯进行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掺假检测,考察了在特级初榨橄榄油中掺入不同比例油橄榄果渣油、榛子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核桃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掺和油中的3,5-豆甾二烯含量。植物油样品用石油醚溶解,过硅胶柱净化,C30柱分离,乙腈/叔丁基甲醚(75∶25,V/V)作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35nm。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及精密度,3,5-豆甾二烯是特级初榨橄榄油掺假鉴别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性指标,本方法能够鉴别出了特级初榨橄榄油中掺入0.3%油橄榄果渣油、0.5%榛子油、2.1%葵花籽油、0.5%大豆油、0.3%玉米油、1.5%花生油、0.2%米糠油、0.6%棕榈油和0.6%核桃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