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新世界青少年自杀率的年度统计报告显示,15~24岁女孩和男孩的自杀率范围为12/10万和14.2/1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报告,在全球三分之一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率最高人群,而中国,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学生自我报告的自杀未遂率达1.2%~7.5%,既往的自杀行为使自杀风险提高10~60倍,因此分析和十预青少年自杀行为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杀行为是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男性自杀患者逐渐上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积极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护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适当的心理干预护理能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康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4):628-62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1-2].自杀是危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的最大威胁之一,其发生率为健康人群的20倍,仅次于抑郁症,对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3].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预防自杀,本研究对自杀行为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自杀是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古今中外各社会都存在且近年有日渐上升的趋势。因各种疾患而引起自杀者颇多,占自杀原因第二位,而在精神疾患中精神分裂症自杀率仅低于抑郁症。由于其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故其自杀绝对数占首位。国外文献报道精神病人自杀死亡中精神分裂症占30%,情感性精神障碍占20%,临床上由于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而自杀者不在少数。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近年住院1000份病历资料中,出现自杀行为20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男346例,女654例;年龄15~55岁,分裂症786例,抑郁症214例,诊断标准均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行为57人,结果精神分裂症中各亚型均有发生,以偏执型较多,还存在季节性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良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17-1917
精神疾病与自杀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现将我院1996年3月~2002年5月住院的17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人,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对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自杀原因、自杀发生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素霞 《首都医药》2021,(1):129-130
目的 探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策略下动态干预在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103例,依据住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2例)在上述基础上予以NGASR评分策略下动态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自杀行...  相似文献   

8.
浅议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英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7-248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发生的住院原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干预。方法对我院31例住院患者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26例,多次住院5例;自杀方式多种。结论辨识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病人自杀的真正原因,加强护理防范意识,可减少精神病人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癌症病人随着相应增加,癌症给机体带来的种种不适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导致癌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导致癌症病人的临床原因,试图找到能够导致癌症病人产生自杀行为的主要临床因素,为临床加强癌症病人的护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且病死率极高,本文通过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特点、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自杀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医护工作者要多学习,了解发病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与心的治疗和沟通,使患者快速回复和进入社会,保护生命,减少死亡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12.
陈建国  何群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0):30-30,3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81例出现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进行6年跟踪随访。结果在随访期,有60.1%的患者再次出现自杀行为,其中17.3%的患者自杀身亡。再次出现自杀的危险因素有阳性精神病和自杀家族史、社会支持状态较差、维持治疗不好等。结论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再次发生自杀的概率较大,重视该类患者缓解期的药物治疗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防止自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高校国防生519名,采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测试心身健康水平,将第63条目"有想死的念头"得分等于1分定义为有自杀意念。同时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国防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0.3%,除呼吸系、消化系和皮肤因子外,有自杀意念组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以及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者的焦虑、抑郁与其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呈显著正相关(r=0.277~0.666,P〈0.05或0.01),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与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分及躯体健康因子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292~0.691,P〈0.05或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防御不良分别进入以有自杀意念者的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焦虑及抑郁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P〈0.01)。结论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不良是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郴州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健康饮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559名大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只有50.8%的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女生(56.3%)显著高于男生(43.1%)(P〈0.01)。不吃早餐的学生中52.0%(143/275)的是因为睡懒觉。早餐只食用1~2类食物的比例高达92%。60.6%的学生很少喝牛奶。结论:大学生的早餐种类单调、结构不合理,早餐质量普遍不高。学校应采取措施改变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中一、三年级学生SCL-90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中一、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418名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高三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于高一学生及全国常模(P〈0.01)。结论 高三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良锋  季莹  周浩 《上海医药》2013,(14):56-58
目的:探索对高中学生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及等级,选取嘉定一中和嘉定二中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评价实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高中学生健康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沈阳、上海两地中学生服用膳食补充剂的情况。方法 以沈阳、上海两地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向有意愿参与调查的11所中学各年级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膳食补充剂认知、态度和有关行为学特征。结果 共发出1 21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16份,被调查的中学生膳食补充剂服用率为24.56%,服用者中50.89%认为取得预期效果,不同年级、不同城市的中学生服用膳食补充剂的比例不同,家长职业与医药相关的中学生服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服用膳食补充剂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首选的获得渠道是实体药店;首选的资讯来源是医药营养专业人员推荐;多数受调查家庭(78.93%)对膳食补充剂的类别和品牌持无所谓态度,但沈阳市较上海市、家长职业与医药相关较无关的中学生家庭更关注药品的类别和品牌(P<0.01);膳食补充剂的主观服用效果仅与性别、服药习惯有关(P<0.01)。结论 约1/4的中学生服用膳食补充剂,初中和高中入学阶段应当展开膳食补充剂服用安全教育;服用特征城市间差异明显,家长职业与医药相关的家庭更偏好服用膳食补充剂,中学生家庭对于膳食补充剂的获得渠道和资讯渠道偏好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19.
杨素梅  冯向先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64-2165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吸烟认知、态度和吸烟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山西某两所高校18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大学生吸烟认知及吸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700份,收回率为91.6%。1700名被调查学生中不同年级学生对烟草有害成分中尼古丁和烟焦油的知晓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对烟草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放射性物质的知晓率有差异(P〈0.01)。该组大学生总吸烟率21.1%,不同年级吸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虽然对烟草中有害成分和吸烟对健康危害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不同年级吸烟率水平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