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WC54井区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WC54井区油藏单元目前处于低产、无法形成注采井组补充能量的开采状态,开展单井注CO2吞吐强化采油工艺措施,这是最为可行的增产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为此,文章针对WC54井区油藏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并与WC211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油物性和注气时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数值模拟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WC54井区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普通稠油油藏的原油粘度高、流度比大,加之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大部分原油到含水高于90%时仍未开采出来。为进一步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出程度,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转CO2吞吐的可行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认为CO2吞吐的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过程中的井底流压及降压方式都是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各注气参数可以得到较好的CO2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普通稠油油藏的原油粘度高、流度比大,加之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较差,大部分原油到含水高于90%时仍未开采出来。因此,有必要在水驱末期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转CO2吞吐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各项因素。分析认为,CO2吞吐的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过程中的井底流压及降压方式都是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控制各注气参数可以得到较好的CO2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4.
CO2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对CO2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着重介绍了CO2吞吐的增油机理、选井选层条件、方案设计的主要参数和经济效益评价等。增油机理主要包括降粘作用、膨胀作用、改善界面张力作用、酸化解堵作用、萃取作用和形成溶解气驱等;方案设计的主要参数包括CO2注入速度、注入压力、周期注入量、浸泡期和最大生产速度等。  相似文献   

5.
就地生成CO2吞吐开采高凝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实验介质,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对于高凝油开采的有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凝油的驱油效率.CO2溶解在高凝油中,可以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凝固点,改善高凝油的流动特性,在地层中形成溶解气驱,增加地层能量,同时可以降低注水压力,改善吸水剖面.就地生成CO2可以解决包括油气区天然CO2气源的短缺问题,大量CO2气体的运输、储存问题,大量注气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CO2注气利用率低和工艺成本费用高的问题等.该研究可以为高凝油藏提高采收率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区芳48断块CO2吞吐室内实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大庆油区芳48断块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困难、产量递减速度较快的情况,进行了CO2吞吐室内实验.通过对CO2吞吐的采收率、换油率、生产气油比等指标进行评价,探索了该油藏进行CO2吞吐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2吞吐对于开采该油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其效果与注入压力、吞吐周期有关.第1轮吞吐的采收率、换油率最高,采收率均超过8.05%,平均为12.42%,换油率超过5.33L/m3,平均为14.53L/m3.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各周期的采收率、换油率下降,生产气油比增加,采收率的贡献主要在前2个周期.芳48断块CO2吞吐前3个周期当注入压力分别为3,2和4MPa时采收率、换油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单井注CO2 吞吐强化采油措施的成功率,增加中低渗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效益,结合国内外相关开发实例 资料分析、理论研究结果,综合储层流体特性、油藏特性、储层岩石特性参数,建立了CO2 吞吐井位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评 价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了复杂断块油藏CO2 吞吐井位筛选的具体方法、步骤。利用建立的方法,在对实际复杂断 块油藏注CO2 吞吐井位优选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注采制度,进行注CO2 吞吐强化采油开发实践。油田开发生产实践表明,采取 模糊评判井位优选的单井CO2 吞吐强化采油,降低了复杂断块低渗油藏措施实施的风险程度,提高了单井的开发效益。研究结 果对油藏单井注CO2 吞吐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相似油藏利用CO2 吞吐进行强化采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L油田属普通稠油油藏,由于油水粘度差异,油藏非均质性强等因素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差。而CO2吞吐技术主要是通过原油降粘和体积膨胀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为提高L油田开发效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CO2吞吐技术在L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对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O2注入量、循环周期、注入速度及关井时间等是影响CO2吞吐作业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选用合理的注入工艺参数条件下,利用CO2吞吐技术可以有效改善L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CO2吞吐工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以及裂缝性孔隙介质存储CO2的可行性,给出了室内实验结果.实验装置是由一个高压不锈钢筒装有带环空的圆柱型岩心组成.该岩心可以较真实地模拟基质中的裂缝流动规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构癸烷一直作为实验用油饱和岩心.分别在250、500、750、1 000、1 250、1 500 psi压力条件下,做了6组CO2吞吐实验.CO2沿裂缝注入岩心(注入阶段);关井24 h,让CO2沿裂缝扩散到基质原油中(焖井阶段);开井生产,压力降低,测量产油量(生产阶段).重复上述实验步骤直到没有原油产出为止.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裂缝性油藏的原油采收率.而且,工作压力越高,采收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
茨21-133井CO2吞吐技术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特种油气藏》2003,10(3):82-83,90
茨榆坨油田茨13块原油属于普通稠油,1993年开始蒸汽吞吐采油,从第二轮开始效果明显变差,注汽返排率低,有效周期短,产量下降快,套管变形井增多。针对这些问题,在该区块茨21—133井进行CO2吞吐采油工艺现场试验,获得成功,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CO_2混相驱中为减少气体发生指进,现场常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为了研究CO_2混相驱不同水气驱方式对大庆榆树林油田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在长岩心上进行了采油工艺实验,研究了气体段塞总量和交替注入气体小段塞大小、含油饱和度大小和水气比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证明了同条件下这些都是CO_2混相驱很重要的因素,注入气体0.3到0.4PV最佳,混相条件下最佳的水气交替驱工艺是至少要有先注入或者间断注入至少一个CO_2的0.1 PV以上的段塞,同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最大。  相似文献   

12.
罗家油田罗801块微生物驱矿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胜利油区罗家油田罗 80 1块产量递减快的开发状况 ,进行了微生物强化水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结合油藏特点及地层流体物性 ,从菌种选择、适应性评价、注入时机、模拟驱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室内研究 ,确定了现场试验方案。现场实施后取得了明显降水增油效果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2 .36× 10 4t,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Glass v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quickly screen nutrient mixtures for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Common nutrients, such as food grade milk, were applied to 190 vial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Five of the nutrient mixtures used in the glass vial tests showed no hydrogen sulfide (H2S) production. These five were then assessed for oil recovery in a core flooding test. Four of the five nutrient mixtures showed an increased oil recovery of 10%, without H2S production. Thus, the glass vial test was useful for screening through multiple nutrient mixtures quickly before analysis in the core flooding test.  相似文献   

14.
孙仁远  任晓霞  胡爱梅  陈东  林李 《石油仪器》2011,25(3):18-20,23,100
针对我国煤层气开发中存在的产气率低、回采周期长的问题以及CO2排放量大、污染环境严重等现象,研制了一套可以进行煤层气吸附/解吸性能评价及注CO2开采煤层气模拟的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了不同气体在煤岩中的吸附/解吸性能评价研究和注CO2开采煤层气效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O2在煤岩中的吸附量明显高于CH4的吸附量;与自然降压开采相比,注CO2可以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提高幅度在10%以上。而且随CO2注入量的增加,煤层气采收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总结了中原油田近十年来研究和实践形成的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包括CO2驱油机理、适宜性筛选评价技术、油藏工程技术和配套注采工程技术;评价分析了濮城沙一段下亚段油藏、胡96块等试验区的实施效果,总结不同类型油藏实施CO2驱的得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高含水油藏,CO2溶于油斑和油膜,可驱动水驱残余油;对于深层低渗透油藏,CO2与原油界面张力小,毛管阻力小,可以驱替半径为0.01μm以上孔喉中原油。现场实践证实,CO2驱在防腐、剖面监测、分层注入及流度控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技术,在深层低渗透油藏、特高含水油藏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CO2驱具有不受温度、矿化度影响的优势,在高温高盐油藏具有巨大推广价值,为其他类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CO2地下埋存起到减排作用,还能提高原油采收率。综述了CO2驱技术和泡沫驱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CO2驱油机理和CO2泡沫驱油机理CO2泡沫驱集中了CO2驱和泡沫驱的双重优点,在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2地下埋存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茨榆坨油田茨34块经过近20年的常规开采,面临着油层亏空、注水开发采收率低、水淹情况比较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发现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茨15—156井组,选定该块茨15—156井组进行CO2+水段塞驱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该块运用CO2+水段塞驱开采方式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是可行的,增油效果明显。该区块试验的成功为类似区块开发方式的成功转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CO2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为研究CO2驱油机理,并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严格按照规定取样,按拟合泡点压力的配样原则配样,通过室内高压相态实验、CO2减黏效果评价实验和细管驱油实验,测定CO2-原油多组分体系的相行为,评价压力-体积关系和CO2减黏效果,认识CO2驱的机理和规律。细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收率随驱替压力曲线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混相条件最为准确,本次实验油样(胜利油田油样)最小混相压力为26MPa。对比总结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认为对于特定油田的不同油样,相对饱和压力、归一化体积系数、膨胀系数、CO2溶解度和相对黏度等参数与CO2注入浓度的关系曲线是一定的,可以用回归的曲线进行有关预测。图4表1参13  相似文献   

19.
CO2分离捕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捕集来自煤、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燃料燃烧而产生的CO2,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EOR),既可以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以缓解由温室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此,比较了吸附法、胺吸收法、离子液吸收法、CO2水合物分离法、膜分离法和膜基吸收法等CO2捕集方法,认为膜基吸收法由于其可操作性强、工业放大性好、吸收液再生循环效率高等优点,将是未来CO2捕集的主要方法。同时指出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研究CO2分离、富集、输送过程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克服技术障碍、降低CO2捕集成本,尽早实现CO2分离捕集的工业化,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捕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