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郭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607-610
目的:了解婴幼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探讨RetCamⅡ广域视网膜眼底成像系统在婴幼儿各种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9/2012-09在我院行RetCamⅡ眼底检查的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860例婴幼儿完成眼底筛查,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308例、视网膜出血172例、先天性视网膜皱襞13例、白化病眼底11例、先天性白内障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9例、视神经视盘发育不良8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5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4例、牵牛花综合征4例、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4例、先天性黄斑缺损3例、Coats病3例、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例、视网膜斑痣样色素沉着2例、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6例、视盘水肿28例、视神经萎缩15例。结论:婴幼儿眼病危害严重,应重视早期筛查,早产儿及伴有高危因素的足月儿应该是眼底筛查的重点人群。RetCamⅡ不仅可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同时也可用于婴幼儿的常规眼病筛查及临床随访,可提高婴幼儿眼病的诊断率,有利于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RetCamⅡ早产儿眼底筛查仪在婴幼儿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etCamⅡ早产儿眼底筛查仪在婴幼儿各种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婴幼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在我院行RetCamⅡ眼底检查的婴幼儿,记录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年龄、家族疾病史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2例婴幼儿完成眼部检查,其中,双眼角膜白斑1例、双眼颞侧巩膜化角膜1例、瞳孔区出血1例(1只眼)、先天性白内障3例(3只眼)、小儿黄疸2例(2只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1例(1只眼),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术后视神经前新生血管1例(1只眼)、双眼先天性色素不均1例、双眼视网膜出血1例。其中1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RetCam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论 RetCamⅡ不仅可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并且可用于婴幼儿的眼病筛查、术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可提高婴幼儿眼病的诊断率,有利于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激光光凝治疗的ROP阈值病变、阈值前病变患儿126例241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确诊后3d内在眼表面麻醉下采用半导体倍频YAG激光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随访129.4d。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儿中,ROP退化203只眼,占84.2%;视网膜结构不良预后38只眼,占15.8%。后者包括黄斑牵引增生条索16只眼,占不良预后的42.1%;进展至4A期(未累及黄斑的局限视网膜脱离)4只眼,占10.5%;4B期(累及黄斑的局限视网膜脱离)7只眼,占18、4%;5期(完全视网膜脱离)11只眼,占28.9%。最常见的治疗后眼部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38只眼,占15.8%)和感染性结膜炎(22只眼,占9.1%),呼吸暂停等全身并发症少见(1例,占0.8%)。结论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ROP阈值病变和阈值前病变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1069例新生儿眼底检查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眼底特点及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筛查新生儿中眼底病变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对1069例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眼底特点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及新生儿中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①新生儿眼底随年龄呈现规律性改变;②发现玻璃体动脉残留37例(3.46%);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8例(7.48%);视乳头水肿25例(2.34%);视神经萎缩14例(1.3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33例(3.09%);视网膜出血97例(146眼,9.07%);结论①新生儿眼底改变具有一定特点,并随年龄发生规律性变化;②新生儿视乳头水肿多见于脑缺氧缺血,严重的视乳头水肿往往提示颅内压增高;③新生儿不能根据乳头颜色来轻易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要随访其随年龄变化颜色改变情况;④新生儿眼底出血预后较好;周边视网膜出血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王洪格  田景毅  张静静  张津 《眼科研究》2011,29(12):1131-1134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威胁早产儿的视功能,在早产儿中进行ROP筛查并早期进行干预对保存患儿的视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相关的筛查工作已相继在中国多个地区开展或完成,但山东省济南地区尚缺乏相关的筛查研究。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地区ROP的筛查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就诊且来自山东省济南地区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144例288眼进行筛查。筛查标准参照2004年中国卫生部颁发的ROP筛查标准和国内多中心的筛查结果,纳入对象为出生体重≤2500g或矫正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分类标准采用ROP国际分类标准。检查前询问、记录受检儿的病史并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对ROP患儿组与眼底正常儿组的平均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患儿有持续吸氧史者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济南地区符合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标准者144例288眼,共筛查出不同程度的ROP患儿15例30眼,其中男8例,女7例;均为双眼患病;ROP检出率为10.42%。ROP患儿出生孕周平均为(30.85±1.79)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408.89±259.93)g。其中ROP1期者有6例12眼,2期者4例8眼,3期伴附加病变者4例8眼,5期者1例2眼。受检者中129例眼底正常,出生孕周平均为(32.38±1.48)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763.19±338.62)g。ROP组患儿的出生孕周明显短于眼底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1),ROP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眼底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1)。眼底正常组与ROP组有持续吸氧史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91%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900)。依据中国卫生部的筛查标准所得的ROP检出率为12.93%(15/116),按山东省的标准检出率为10.42%(15/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528)。结论济南地区ROP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数据较接近。中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适合济南地区的ROP筛查工作。孕周短和出生体重低是导致R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正确认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的筛查标准;评价筛查标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中的实用性、可行性、有效性;探讨建立完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并新生儿医师请会诊的672例早产儿.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进行筛查.在早产儿生后4~6周,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应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其进行定期眼底筛查.每两周行1~2次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根据患儿筛查情况结果,决定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结果(1)在所筛查的672例早产儿中首检为正常视网膜者605例,发生ROP 67例,占9.97%,其中ROP Ⅰ期38只眼,ROPⅡ期60只眼,ROPⅢ期4只眼,ROPⅢ期伴plus病变(3区)16只眼,ROPⅢ期伴plus病变(2区)10只眼,ROPⅣ期2只眼,AP-ROP(进展性后部ROP)2只眼;阈值前病变20只眼,阈值病变14只眼.(2)其中接受眼底激光治疗2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6只眼(ROP发展至Ⅳ期);其中死亡5例10只眼.(3)67例ROP患儿出生体重均低于2500 g;出生体重≤1000 g、1001~1500 g、1501~2000 g、≤2500 g的早产儿ROP的比例分别为56.76%、12.83%、5.10%、3.42%.(4)孕周小于32W,发生ROP 55例,占82.09%;孕周小于34W,发生ROP 64例,占95.52%.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全身疾病严重的患儿需适当放宽筛查标准.根据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筛查标准.孕周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的标准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适合成都及周边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模式.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出生的332例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332例早产儿中有41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2.35%.其中严重的4例(7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1例(1只眼)接受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治疗,占1.20%.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仅259例受检儿符合标准,ROP检出率为14.29%,有4例ROP患儿漏诊.眼底正常组患儿出生孕周和体重均明显高于ROP组,两组间有吸氧史者所占比例及不同严重程度ROP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吸氧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的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发病可能性越高.成都及周边地区ROP筛查标准应在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探讨现阶段适合我国基层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方式及标准.方法 按照广州市的筛查标准,用带视频录像的双目间接眼底镜对番禺区1270例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将筛查结果与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ROP者14例,如果按照卫生部的筛查标准进行筛查,有1例漏诊.按照卫生部的筛查标准计算,发病率为7.5%.其中,ROPⅢ区Ⅰ期者7例,Ⅲ区Ⅱ期者3例,Ⅲ区Ⅲ期者2例,Ⅱ区Ⅲ期者2例,未发现Ⅳ期及V期病变,需要治疗的2例.在检查过程前后,35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球结膜下出血;2例患儿头皮下见大量出血点;1例患儿发生急性结膜炎;28例患儿家属诉患儿筛查后睡觉时常惊叫.未发现有呼吸暂停、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带视频录像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适合基层医院眼科行早产儿视网膜筛查.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适合番禺地区ROP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痛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30对双胞胎早产儿(60眼)从出生后4周开始做眼部检查。记录出生体重、性别、给氧、伴随疾病(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心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对资料完整的患儿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0对双胞胎早产儿中较低体重早产儿ROP的发生率为25%.较高体重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胞胎早产儿ROP发病率与给氧具有相关性(P〈0.05);双胞胎中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其是否是双胞胎无关,与有无并发症无关,而与其是早产儿有关。②吸氧是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早产对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眼发育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学龄前和学龄期早产儿的眼球发育和发病率。方法对26名5~7岁无ROP的早产儿童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矫正视力、散瞳验光、色觉以及眼前后段检查。测量数据包括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长度和眼轴长度。结果早产儿视力和屈光状态之间没有相关性。2名(7.7%)有斜视,2名(7.7%)有弱视,3名(11.5%)有屈光参差。眼轴长与胎龄(r=0.822,P〈0.001)和胎重(r=0.569,P=0.003)有相关性,玻璃体长度与胎龄(r=0.744,P〈0.001)和胎重(r=0.553,P=0.004)有相关性。讨论本研究显示眼球的增长是因为胎龄和胎重增加,但这种情况不会导致明显的屈光不正。通过文献对比,无ROP的早产儿童的斜视、弱视和屈光参差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在婴幼儿眼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07/2015-07在我院行RetCamⅢ检查的婴幼儿89例,年龄6~24月龄。所有病例均行眼底照相检查,2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9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2例、先天性脉络膜缺损9例、双眼球震颤8例、视神经先天发育异常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期5例、视神经炎2例。其中2例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例诊断为双眼神经炎、1例诊断为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RetCamⅢ为婴幼儿眼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对于指导婴幼儿眼病的早期治疗和视觉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的类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单中心病例回顾性分析.纳入2013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眼科就诊后诊断为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的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umphrey静态自动视野、Goldmann视野、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眼底自发荧光、头颅磁共振扫描、头颅断层扫描和眼部超声进行辅助检查.结果 诊断为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3例;年龄中位数21岁(1~51岁).受累眼共40只,双眼受累15例、单眼10例.视力从正常至无光感.诊断包括:视神经发育不良3例,节段性视神经发育不良6例,倾斜视盘6例,牵牛花综合征2例,视盘小凹2例,视盘玻璃疣3例,有髓神经纤维2例,视盘缺如合并视盘小凹及黄斑发育不良1例.常见误诊诊断:视神经炎5例,正常眼压青光眼4例,鞍区占位3例,颅高压3例,视盘血管炎2例.结论 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病种繁多,常累及儿童及青年人,视功能损害差异较大.一些隐匿性视神经发育不良误诊率高.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视盘先天发育异常有助于临床解读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避免过度诊疗.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眼病筛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眼病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筛查方法进行研究.选择2002年10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出生的16 800名新生儿,对其中的15 398名(91.65%)新生儿进行了眼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对母婴同窜新生儿在生后2~7 d进行筛查性评估(光刺激反应、外眼检查、红光反射检查),异常者进行诊断性检查(使用手持式裂隙灯显微镜进行进一步外眼检杳,散瞳检查,必要时进行视听同步诱发电位检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于生后5~14 d进行检查,并与高危因素新生儿实行眼部全面的筛查件和诊断性检查.疑似病例将被及时转诊到专业眼科进一步确诊并干预.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对两组间检出率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15 398名新生儿中,检出新生儿眼病12种,共1266例,检出率为8.222%;其中先天性眼病7种,为809例(5.254%),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2例(0.013%)、先天性角膜混浊6例(0.039%)、瞳孔残膜724例(4.702%)、先天性白内障15例(0.097%)、玻璃体动脉残存54例(0.351%)、先天性鼻泪管闭锁7例(0.046%)及泪腺脱垂1例(0.007%);后天获得性眼病5种,为457例(2.968%),包括新生儿结膜炎391例(2.539%)、玻璃体出血6例(0.039%)、视网膜出血34例(0.221%)、新生儿泪囊炎23例(0.149%),另外在其中的27例体重低于1500 g的未成熟儿中检出3例(6只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正常新生儿14 306例中,检出先天性眼病7种717例,检出率为5.012%,后天获得性眼病4种417例(2.915%).NICU组1092例新生儿中,检出先天性眼病5种92例,检出率为8.425%,后天获得性眼病5种40例(3.663%).先天性眼病在NICU组的检出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JP=0.000),但是后天获得性眼病的检出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结论 我国婴儿期眼病或视力问题在儿科和围产医学的临床上并不少见,早期干预对预防和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新生儿眼病极其重要.新生儿眼病筛查评估在眼病监测和防治中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粤东地区婴幼儿RetCam Ⅱ眼底检查3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313例婴幼儿眼病情况。方法:用RetCam Ⅱ对313例0~3岁婴幼儿进行眼底检查并拍照。结果:在313例婴幼儿中共发现有眼部病变37例(11.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眼底出血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5例,视神经萎缩4例。结论:无创性RetCamII检查是早期发现婴幼儿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摄像系统(RetCamⅡ)检查所见的小儿眼底病变的图像特征和发病情况,探讨其在小儿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干预、减少儿童盲和低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经RetCamⅡ检查的患儿4574例.表麻下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采用RetCamⅡ的130°镜头进行双眼全面眼底照相检查,将眼底图像存档并分析,对病例进行计数并求百分比.结果 4574例小儿中筛查出667例患眼底病变,筛查阳性率为14.5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412例(占早产儿的12.05%),视网膜出血151例,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7例,视网膜发育不良6例,视网膜渗出改变62例,白内障3例,牵牛花综合征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7例,视神经萎缩3例,黄斑病变7例,真菌性视网膜炎1例.结论 RetCamⅡ可真实客观地观察到小儿眼底病变的特征并追踪其变化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加强小儿眼底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防治儿童盲与低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375例早产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患病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08年厦门市第一医院入院筛查的375例出生体重2500g,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方法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是否有ROP及其分期,统计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患儿的ROP患病率。主要指标ROP患病率。结果375例早产儿发现有ROP者41例,患病率10.93%;其中ROP1期9例,2期14例,2期10例,3期1例,急性进展性后部ROP1例。出生体重≤1000g、1001-1500g、1501~2000g的早产儿ROP患病率分别为45.00%、17.07%、7.01%;出生胎龄≤28周、29~30周、31~32周、33~34周的患病率分别为34.48%、12.07%、12.71%、8.25%。结论出生体重≤2000g、胎龄434周ROP患病风险高,早期进行ROP的筛查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approach for the ophthalmic care follow-up of children screened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The authors report the ocular findings at 12 months in preterm and low birthweight babies screened for ROP over a 5-year period (1998-2003). METHODS: The case notes of 211 babi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or birth details, maternal details, presence of ROP, and findings at follow-up screening which included visual acuity, refraction at 12 months, presence of squint, and any other ocular problems. RESULTS: At 1 year follow-up, 16.6% of ROP positive children failed a screening visit because of squint (6.66%), refractive error (6.66%), and optic nerve abnormalities (3.33%). At 1 year follow-up, 10% of ROP negative children had failed a screening visit because of squint (3.75 %), refractive error (3.75%), and other pathology (2.5%). CONCLUSIONS: The authors recommend screening all babies with ROP at 12 months to identify amblyogenic factors such as squint and refractive error. Parents of infants who do not develop ROP should be advised of the increased risk of visual problems in their children and to have their child examined in the preschool period.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转归情况,了解影响ROP转归的因素。方法:2011-09/2012-09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诊断为ROP的患儿共145例,其中男110例,女35例,记录其转归情况,对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孕周、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吸氧方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败血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45例为1~3期患儿,无1例4~5期病变,36例(24.8%)行视网膜光凝或(和)冷凝,109例(75.2%)患儿完全自然退变或阈值前病变病情稳定未手术。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周、吸氧时间、CPAP或机械通气及败血症与ROP转归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周、吸氧方式、败血症是ROP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OP大部分可自行退变或病情稳定不需手术,小孕周、机械通气或CPAP、吸氧时间长、败血症可加重病情,增加手术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