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莉  王凯杰  宗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1964-197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槲皮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查询槲皮素的作用靶点,Genecards和CTD数据库收集T2DM的相关靶点,求出槲皮素-T2DM交集靶点并利用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利用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槲皮素对T2DM作用靶点的结合能。结果 筛选出槲皮素的潜在靶点312个,与T2DM相关的靶点121个,核心靶点6个:NOS3、CYP1B1、NOS2、TGFB1、TTR和CDKN1A。KEGG信号通路30条,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6个核心基因的分子对接亲和力均远小于-20 kJ/mol,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槲皮素治疗T2DM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可能是通过作用于NOS3、CYP1B1、NOS2等核心基因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Disgnet和TTD数据库检索心绞痛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绞痛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采用SYBYL2.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复方丹参滴丸中筛选出76种活性化合物,涉及500个潜在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成分靶点与心绞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57个交集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共包含158个节点,其中重要的靶点有STAT3、TP53、AKT1、JUN、MAPK1、HSP90AA1等。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积极调节细胞迁移等GO生物过程,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推测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筛选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四逆散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临床应用和深入阐明四逆散干预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运用TCMSP平台及查阅文献筛选四逆散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以“Graves’ disease”为关键词,挖掘GeneCards、CTD、DisGeNET、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中Graves病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运用Meta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通过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富集分析。在RCSB PDB和PubChem数据库中获得成分和靶点的结构,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异鼠李素、柚皮素、异甘草素、木犀草素、葛根素等,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为AKT1、TNF、INS、IL6、VEGFA、TP53、JUN、CASP3、IL1B、MAPK3等。GO与KEGG分析主要代谢通路可能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有调节免疫失衡、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抗氧化应激、抑制甲状腺血管新生和减轻外周组织器官损伤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逆散主要成分与治疗Graves病的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较高且对接构象较稳定。结论 四逆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影响多条代谢通路发挥治疗Graves病的作用,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爽  刘海鹏  申隽于  李蓉  夏宗宵  龙小妹  范源 《药学研究》2023,42(11):865-869,89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对三果汤治疗糖尿病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为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及文献查阅筛选三果汤中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取药物疾病靶点交集,使用STRING构建蛋白PPI网络,运用Mate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有效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收集三果汤及糖尿病靶点信息,采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三果汤和糖尿病共同作用靶点共269个,靶点作用最为突出的为AKT1、HAS2、MAP2、CDH1、PRKCG、PLAT,三果汤作用于糖尿病的通路主要在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对AKT1、HAS2、MAP2存在亲和力,鞣花酸对HAS2亲和力最好。结论 通过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分析,三果汤中鞣花酸、没食子酸对AKT1、HAS2、MAP2通路靶点具有亲和力,为后续实验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六黄汤(DGLH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公共数据库(TCMSP、DrugBank和UniProt)寻找当归六黄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基因,构建DGLHD活性成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获取当归六黄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分析,获取核心靶点基因。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筛选出82种活性化合物和132个交集靶基因。核心靶点基因涉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P53、AKT1、MAPK1、J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通路富集主要为“肿瘤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当归六黄汤核心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核心靶基因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式。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的作用靶点及效应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筛选益气开秘方中组方药材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利用R软件4.1.1筛选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version 11.5)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R软件4.1.1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作用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益气开秘方主要包含68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对应靶点170个;便秘疾病靶点共1 586个;益气开秘方与便秘的交集靶点基因共68个。PPI分析出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APK3、蛋白激酶B1(AKT1)等;GO功能注释得到生物学过程条目1 825条(如衰老、平滑肌细胞增殖、肽基-丝氨酸磷酸化等),细胞组成条目60条(如膜筏、膜微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复合物等)、分子功能条目157条(如磷酸酶结合、内肽酶活力、丝氨酸肽链内切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168条益气开秘方治疗便秘作用靶点的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衰老、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分子对接提示MAPK1、MAPK3、AKT1与主要核心成分(槲皮苷、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的结合能均<—20 kJ/mol。结论 益气开秘方中的槲皮苷、木犀草素以及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与MAPK1、MAPK3、AKT1等靶点进而调控MAPK信号通路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复方五子衍宗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search.php)数据库预测五子衍宗丸有效成分的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名称标准化;通过OMIM、Gene Cards、DisGeNET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靶点,通过韦恩图筛选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基因的交集,获取五子衍宗丸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有效成分-靶点-肝纤维化网络,预测核心靶点,构建基于STRING平台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结合PPI网络及GO功能、KEGG通路分析,将核心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五子衍宗丸活性成分84个,筛选出有效成分作用靶点179个,肝纤维化靶点798个,五子衍宗丸与肝纤维化交集靶点81个,经拓扑属性分析筛选得到五子衍宗丸26个活性成分、37个治疗肝纤维化关键靶点;根据“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槲皮素、山柰酚、苦参碱、黄豆黄素为五子衍宗丸作用于肝纤维化的重要活性成分;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的生物学过程(BP)主要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等关联;细胞组分(CC)主要与细胞外空间、细胞核等关系密切;分子功能(MF)主要与大分子复合物结合、蛋白激酶活性、RNA聚合酶II核心启动子近端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等相关。五子衍宗丸治疗肝纤维化途径主要包括化学致癌-活性氧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核心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苦参碱、黄豆黄素与核心作用靶点AKT1、TNF、IL6、VEGFA、CASP3等对接结合稳定,分子对接初步证明关键成分自发地与多个核心蛋白结合,可对多个关键靶点进行调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初步揭示补肾复方五子衍宗丸影响凋亡过程的正负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血管生成等反应过程,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作用特点,可为临床肝纤维化治疗中重视补肾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麻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筛选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并通过Cytoscape3.8.0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最后运用Metascape数据平台、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得出有关信号通路及生物进程。结果 筛选得到麻黄有效成分23个,用来治疗心力衰竭潜在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儿茶素、草质素、柚皮素、飞燕草素、芫花素和乳白蛋白,槲皮素和山柰酚为重要化学成分。麻黄有效成分与心力衰竭共同核心靶点116个,通过PPI拓扑筛选及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TNF、MAPK1、TP53、IL-6、MAPK3、RELA等16个靶点为主要作用靶点,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PI3K-Akt、TNF、IL-17、HIF-1以及细胞凋亡通路等为主要信号通路。结论 麻黄治疗心力衰竭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免疫及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肺脾气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dcars、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STRING平台对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然后通过拓扑学参数分析获得加减香砂六君子汤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最后将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等115个活性成分,PTGS2、NOS2、PPARG、PTGS1、MAPK14等48个靶点,主要涉及IL-17、TNF、T细胞受体、MAPK、VEGF等155条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与3CL水解酶、ACE2、PTGS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与第七版推荐抗病毒药物结合能相近。结论 加减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可通过与3CL水解酶、ACE2、PTGS2结合,调控IL-17、TNF、T细胞受体、MAPK、VEGF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减轻肺损伤,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肺血管生成,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恢复期患者康复,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复发或再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李新  刘肖莹  蒋蕾  杨波  彭海生 《药学研究》2022,41(6):357-364,37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丹参-川芎-葛根有效活性成分抗高血压的相关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Uniport数据库,获得丹参-川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高血压相关靶点。运用Venny数据库构建丹参-川芎-葛根和疾病靶点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并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使用RStudio 1.4.1106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药材-活性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运用PyMOL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通过筛选共获得68个活性成分,759个高血压相关靶点,62个交集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川芎-葛根通过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AGE-RAGE、松弛素、cGMP-PKG等通路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β-谷甾醇与NOS3、FOS、VEGFA、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证实了丹参-川芎-葛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淡豆豉抗抑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NKI、TCMSP、TCMIP检索并筛选淡豆豉抗抑郁潜在活性成分;运用PharmMapper服务器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运用DrugBank、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抗抑郁作用靶基因,并将活性成分靶点相互映射获得淡豆豉活性成分抗抑郁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下载靶蛋白相互作用数据,与获取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淡豆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预测获得淡豆豉主要活性成分8个,作用靶点396个,与抑郁症交集潜在靶点334个,GO分子功能和KEGG通路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小分子量G蛋白(Ras)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将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对接,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与大豆苷元结合能力较好;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与木犀草素、槲皮素结合能力较好;HSP90-α热休克蛋白(HSP90AA1)与黄豆黄素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淡豆豉以多种活性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和途径发挥其抗抑郁作用,为淡豆豉在临床上用于抑郁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清咳平喘颗粒的主要成分和其作用靶点,再与CTD、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的COVID-19的疾病靶点交集整合,获得清咳平喘颗粒治疗COVID-19的潜在靶点。借助String平台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并开展基因本体(GO)注释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采用Autodock分子对接技术将关键靶点与清咳平喘颗粒中关键成分进行验证。结果 共获得261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包括TNF、IL6、ALB、AKT1、VEGFA在内的91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分别共得到条目1 508个、152个,涵盖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麻黄碱、苦杏仁苷是清咳平喘颗粒抗COVID-19主要活性成分。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得到了清咳平喘颗粒抗COVID-19的作用靶点和通路,为进一步探讨清咳平喘颗粒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宣肺败毒方对冠状病毒感染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从而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ytoscape构建了宣肺败毒方的药物–性–味–归经网络。采用TCMSP数据库、SwissADME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宣肺败毒方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CTD数据库收集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且用Cytoscape构建网络。结果 宣肺败毒方中有10种药材与肺经有关。从中筛选出167个活性成分和242个潜在作用靶点,核心药物为甘草、麻黄、青蒿、马鞭草、虎杖,核心成分为槲皮素、豆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等,核心靶点为AKT1、IL-6、TP53、VEGFA、TNF等,可能的作用机制与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signaling pathway和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多个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宣肺败毒方对SARS、MERS和COVID-19的潜在共同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金银花-连翘药对中活性成分和IgA肾病靶点,探讨金银花-连翘药对干预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金银花、连翘中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NCBI、GeneCards数据库获取IgA肾病相关基因靶点.利用Venny 2.1软件得到中药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芩治疗白癜风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得到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补充各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白癜风的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将黄芩活性成分和白癜风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白癜风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使用PyMol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得到黄芩素、汉黄芩素、刺槐素、木蝴蝶素a、表小檗碱、去甲汉黄芩素、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等3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3 868个潜在靶点,白癜风相关靶点1 349个,黄芩-白癜风的交集靶点113个;PPI网络分析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雌激素受体(ESR1)共8个核心作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芩治疗白癜风主要涉及胰腺癌、内分泌抵抗、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乙型肝炎、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素、汉黄芩素、刺槐素、木蝴蝶素a、表小檗碱、去甲汉黄芩素、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7个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黄芩可能通过调控内分泌、神经、细胞衰老和凋亡以及炎症等方面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为后续研究黄芩治疗白癜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妙散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二妙散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宫颈HPV感染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8.2软件对PPI进行拓扑分析;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和Pymol软件对核心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 获得二妙散有效成分28个,作用靶点为221个,筛选出核心靶点5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雌激素受体α(ESR1)、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富集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与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的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磷脂酰肌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痰咳净方治疗呼吸系统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对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等在线数据库收集痰咳净方有效化学成分、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信息。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和靶点-疾病网络。将上述靶点用String 10.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并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49个主要活性成分,与呼吸系统相关靶点85个,针对疾病19种。PPI网络发现关联度较高的靶点有AKT1、IL-6、MAPK1、PTGS2、VEGFA、TNF、EGFR、STAT3、CCND1、MMP9、JUN、IL-10、ESR1等。基因本体(GO)条目1 793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 555个,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134个,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104个。靶点对应的信号通路为137条,涉及炎症性通路、病毒相关通路、免疫调节性通路、信号转导性通路、肿瘤相关通路及内分泌代谢通路等。结论 研究初步证明痰咳净方通过作用于ADCY2、AKT1、CASP8、CCND1、TNF、CASP8、IFNG、IL-4、IL-6等靶点调节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通路、IL-17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来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