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杉木‘洋020’扦插苗和‘洋020’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在调查不同埋土深度处理无性系萌蘖情况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及脱落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组培苗萌蘖能力强于扦插苗;随着埋土深度增加,2个无性系苗萌蘖能力均呈降低的趋势。不同埋土深度处理根尖和枝叶内源激素含量较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无性系枝叶吲哚乙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赤霉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埋土深度6 cm处理有利于枝叶及根尖脱落酸的积累,埋土深度9 cm处理有利于根尖细胞分裂素的积累;无性系萌蘖与埋土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赤霉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埋土深度对杉木无性萌蘖有一定的影响,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均在8月份;不同器官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是影响埋土深度处理杉木无性系萌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机械损伤对不同茶树无性系品种叶片和新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茶树无性系良种舒茶早、凫早2号、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正常茶树叶片中PAL活性和茶多酚含量变化的月节律,以及机械损伤诱导叶片和新梢PAL活性和茶多酚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各品种未做任何损伤处理时,PAL酶活之间无明显差异,机械损伤1 h后,不论是轻修剪还是重修剪,3个品种间的PAL酶活均差异极显著;机械损伤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较PAL酶活有时间上的延迟;机械损伤对茶树新梢的PAL酶活和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机械损伤对茶树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应答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1年生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供镁水平对杉木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沙培盆栽试验,分析0 mmol/L(M_0)、0.2 mmol/L(M_1)、0.4 mmol/L(M_2)、0.8 mmol/L(M_3)4个不同供镁水平处理下1年生杉木无性系叶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随处理时间延长,正常供镁(M_0)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a(Cha)、叶绿素b(Chb)、叶绿素总量(Chl)不断提高。0.4 mmol/L的镁处理(M_2)中MDA含量,SOD、POD活性,Cha、Chb、Chl含量的变化趋势与M_0处理相似,且各含量均与M_0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各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MOD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OD、POD活性无显著相关性,Cha、Chb、Chl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b含量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_0处理使杉木幼苗叶片细胞膜系统损伤,过氧化物促使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合成减缓,影响光合作用速率。M_2处理可降低损伤细胞膜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细胞膜系统结构稳定性和叶绿素含量,利于光合速率提升,促进杉木幼苗生长。研究结果从杉木营养学的角度为杉木壮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光照及机械损伤对银杏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 ,用黑暗、红光、白光和机械损伤条件诱导离体银杏叶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结果表明 :室温下 ,PAL活性在黑暗条件下缓慢降低 ;红光、白光以及机械损伤均能使PAL活性升高 ,在红光、白光下 ,PAL活性呈周期性变化 ,其周期约为 2 4h ,其中白光的作用效果优于红光 ,但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机械损伤使PAL活性快速上升 ,然后急剧下降一段时间再缓慢下降。低温下的光照实验结果与室温下的相同。  相似文献   

5.
以杉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究不同浓度6−BA对铝胁迫下杉木幼苗根、茎和叶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6−BA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根、茎、叶中的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其次是茎和根;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中最强,其次是茎和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叶片中最弱,其次是根和茎。因此,6−BA降低了不同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了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表明6−B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铝对杉木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对黄瓜子叶进行机械损伤后,对黄瓜幼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的黄瓜幼苗体内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几丁质酶活性低干对照.从而说明机械损伤可以诱导PAL,的活性升高,却无法诱导几丁质酶的活性增强,从而达到提高黄瓜抗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铝、镁、钙复合处理对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不同耐铝型杉木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铝、镁、钙复合共计16个处理,研究铝、镁、钙复合处理对不同耐铝型杉木幼苗叶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耐铝型杉木幼苗叶片MDA含量与敏感型相比其含量较低;耐铝型杉木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受铝离子的影响较快,而敏感型受镁离子影响较快;耐铝型杉木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钙离子的影响最快,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影响作用逐渐增大,而敏感型杉木幼苗叶片POD活性受铝离子的影响最快,且影响作用逐渐增大;耐铝型杉木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镁离子的影响最快,钙离子则对敏感型的影响最快,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耐铝型杉木幼苗叶片CAT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铝离子。[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铝毒害作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杉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生物培养方法,分析铝胁迫与养分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含量的外源养分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PPO的活性,降低铝胁迫对幼苗抗氧化系统的损伤.低铝胁迫下,低养分处理显著提高SOD、POD及CAT酶活性(P0.05),对CAT活性影响不显著.中铝胁迫下,中养分处理显著提高POD酶活性(P0.05);高养分处理显著提高CAT酶活性(P0.05);中、高养分处理对SOD和PPO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铝胁迫下,高养分处理可以提高SOD、CAT及PPO酶活性,其中PPO酶活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POD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机械损伤诱导PAL活性与虫害诱导的区别、机械损伤信号的转导、PAL酶及其基因的诱导等。对机械损伤诱导植物PAL活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除草剂丁草胺对麦穗鱼的毒力、抗氧化酶系(GST、SOD和CAT)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草胺对麦穗鱼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4512mg/L,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麦穗鱼体内抗氧化酶系(GST、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和高浓度抑制;抗氧化酶系活性与丁草胺处理浓度呈抛物线型浓度-效应关系,MDA含量与丁草胺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铝钙复合作用对1年生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浓度(1.5 mmol·L~(-1))胁迫下,增加钙离子浓度可以明显降低杉木幼苗叶片MDA含量,增强SOD、CAT、POD活性,且增强效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在高钙浓度(4.5 mmol·L~(-1))处理下,随着铝浓度的上升,幼苗叶片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而POD活性变化却不明显。高铝浓度胁迫下杉木幼苗受毒害程度较大,而在高钙浓度下铝毒对杉木幼苗影响相对减弱;钙离子对杉木幼苗铝毒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杉木球果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至 1 994年 ,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进行了杉木球果生命表的研究。杉木球果在生长发育期间 ,因霜冻、病害和虫害等的影响 ,每年平均损失球果约 2 3%。结果表明 ,致使球果损失的关键因子是灰霉病 ,每年平均损失球果约 1 3% ;其次是杉木扁长蝽和瘿蚊 ,每年平均损失球果约 8%。表 2参 5  相似文献   

13.
杉木萌芽更新数量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上杉木萌芽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条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萌芽条长度和直径影响不显著。就伐桩粗度而言,中径级(10-30 cm)伐桩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较大;次大径级(30-40 cm)伐桩的萌芽直径最大,但萌芽条数量和长度较小;而小径级(0-10 cm)和大径级(40-50 cm)伐桩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不理想。就伐桩高度而言,低根桩(0-5 cm)的萌芽条数量、长度和直径均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交模式下固氮树种对杉木氮代谢的影响,为杉木混交林营建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两室根箱试验法,将杉木与台湾桤木、大叶相思、杨梅和刺槐等4种固氮树种混交栽培,以纯杉木栽培模式为对照(CK),分析栽培过程中杉木叶片全氮(N)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6、9和12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全N含量分别为18.30~21.65、19.22~23.79和6.34~8.78 g/kg,均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CK.培养结束时,除杉木×杨梅外,其他3种混交模式下杉木根系全N含量分别为5.36、6.20和5.79 g/kg,显著高于CK.9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NR活性为2.63~3.36 μg/g·h,均高于CK;6和9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GS活性分别为37.40~47.70和28.70~32.80 U/mg,均高于CK;杉木叶片全N含量与其NR、GS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固氮树种叶片酶的活性对杉木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同,以大叶相思对杉木氮代谢影响最明显.固氮树种与杉木间不存在对铵态N的竞争,总体表现为促进杉木对铵态N的吸收.[结论]固氮树种能提高与其混交杉木根、茎、叶中的全N含量及NR、GS活性,可作为杉木混交林营建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5.
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2月,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广东粤北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杉木林被破坏。为了给杉木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冰雪灾害对杉木林地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11年,受灾杉木林地上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N,上、下层土壤速效磷随时间推移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上、下层土壤全磷则为先升后降;下层土壤有机质、全氮,上、下层土壤全钾和速效钾为先降后升;下层土壤碱解N持续上升。上、下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先降后升,上、下层土壤磷酸酶活性为先降后升,然后小幅变化。总体来说冰雪灾害对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源杉木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选杉木种源,制定速生丰产林的定向培育措施,按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的规定,对江苏省句容县,江西省分宜县,广西省柳州市三个试验点的三十三个杉木种源木材的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等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生长点不同种源间存在差异,同种源不同生长点间也存在差异,随着生长点纬度的增加,材性指标也有渐增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地理环境因素比遗传因素对材性的影  相似文献   

17.
杉木无性系对比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引进及广西本地转化培育的182个杉木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参试无性系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大部分生长量不如广西本地对照,尤其是从广西区外引进的无性系;各无性系造林表现早晚相关性显著,最高系数达0.988;广西本地转化培育的无性系遗传稳定性比区外引进的波动大,决选所需时间也较长;早期选择存在更大的错选、漏选风险。其机率分别为44.44%和29.63%;以材积作为主要性状指标对各无性系作Q型样本聚类,经综合判别分析,从参试无性系中选出广运5、柳327、湖南46等27个生长量比较突出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3 a的杉木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树高、胸径和蓄积量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a试验后,最佳处理为A处理(6孔袋控处理),树高(8.46 m)、胸径(8.96 cm)和蓄积量(98.16 m~3·hm~(-2)),分别比CK提高5.75%、降低0.56%、提高19.13%,分别比B(8孔袋控处理)、C(10孔袋控处理)、D(传统处理)处理的提高0.24%~5.75%、2.63%~5.78%和17.75%~18.71%。0~20 cm和20~40 cm的土层土壤pH值均以A处理最高(4.6),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B处理最高(37.77 g·kg~(-1)),A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B处理相差不大,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A处理最高(25.75 g·kg~(-1))。施肥3 a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以A处理最高。各处理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降低,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含量均比试验前增加。相比常规施肥,袋控施肥对提高杉木早期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肥力上的效果较好,其中又以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3种不同抚育方式(全面铲草、铲草+化学除草、割草+施肥)下杉木幼林的生长量及抚育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最佳抚育方式。[结果]3种抚育方式下,杉木幼林的平均树高分别为3.8、5.0、4.2m,平均胸径分别为5.0、6.4、5.3cm;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杉木幼林的单株材积最高,达0.00970m3,分别为全面铲草和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杉木幼林单株材积的2.29和1.66倍;割草+施肥抚育方式投资最高(4900元/hm2),其次为全面铲草抚育方式(3600元/hm2),铲草+化学除草抚育方式投资最少(2250元/hm2)。[结论]南方林区杉木幼林的最佳抚育方式为人工除草+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皆伐实测法,即逐株砍伐并分别测定其树干(带皮)、树干(去皮)、树枝(带皮)和叶的鲜重,按形态学部位分上、中、下分别取干(去皮)、皮、枝和叶的样品,测定含水率,然后换算成各自的干重,累计即得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指的是根系生物量,其测定方法采用全株挖掘法,取平均木大、中、小根系的混合样测定含水率,后换算成干重。生物量含水率的测定均采用烘干法。[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岩性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影响最大的是根,其次是去皮干,再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全株、叶、干皮和带皮枝。[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