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预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7d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S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定向穿刺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炎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8.57%,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Ⅰ~Ⅲ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给予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治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瓣开颅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9—2017-06间在太康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术脑室外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引流。比较2组术中、术后第7天神经功能(NIHSS)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预后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观察组),与同期行显微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4/50),3例死亡,死亡率6%(3/50)。对照组1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12/50),死亡4例,死亡率为8%(4/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后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苏稳  柏丽娟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027-2029
目的 探讨脑膜中动脉栓塞术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膜中动脉栓塞术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6个月血肿完全吸收率、预后良好率及复发率,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6.28±7.6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9.05±6.33) 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血肿完全吸收率、预后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9%,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中动脉栓塞术联合钻孔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的脑室外引流治疗;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灌注治疗,对这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之间、手术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并发症为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7%,两组差异较大,统计学有意义。且干预组共有2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仅有1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0%,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与引流时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诊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同期在本院接诊并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出血量、GC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感染、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残余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出血量、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1间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小骨窗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GOS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预后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小骨窗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性及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预后生存质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02—2016-01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将同期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发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与手术时间的差值,分为超早期、早期和延迟期组,并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选择骨瓣开颅术、钻孔引流术等手术方式。结果超早期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明显低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明显低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组和早期组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以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的ADL评分的1~3级比率明显高于延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在超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采用钻孔引流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残留血肿吸收时间、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复张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6%与对照组63.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残留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完全吸收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复张方面,观察组总复张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使残留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开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术式将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并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ADL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握持式颅脑穿刺进行定位导向双靶点双通道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58例,均利用握持式颅脑穿刺定位导向方法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例,行双靶点双通道锥颅微创穿刺置管引流,对照组43例,行单通道穿刺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管均置入理想靶点;两组均无穿刺过程中再出血,实验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3.1±0.6)天,术后血肿清除率87.4%,NICU住院时间(3.8±0.8)天,平均住院时间(10.6±1.6)天;对照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4±0.8)天,术后血肿清除率81.2%,NICU住院时间(5.5±1.3)天,平均住院时间(16.6±3.3)天;实验组平均置管,NICU住院,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均无颅内感染病例发生。6个月随访,实验组预后良好率66.67%,对照组预后良好率7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导向双点双通道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简单可行,穿刺成功率高,较单通道穿刺相比手术风险无明显增加,但血肿引流效率更高,能降低NICU及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拟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行T管引流,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相关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其颅内压及脑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7-09间卢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预后情况、颅内压和脑代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良好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后,观察组颅内压较对照组低,CEO_2、CCP及SVO_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内压水平控制好,能有效改善脑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26.4±58.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99.8±45.2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62.3±44.7 mL、)和术后引流时间(7.6±1.6 d)明显小于对照组(415.1±72.6mL、9.4±2.4 d),P0.05。两组的淋巴结的清扫量(23.2±6.6个、21.6±6.4个)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5.0%)明显少于对照组(2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对机体损伤较小,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侧脑室三角区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2014-04-2018-02间收治的104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观察组予以侧脑室三角区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意识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三角区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预后,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腺叶切除术联合Ⅵ区清扫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甲状腺切除手术,观察组43组患者给予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甲状腺疾病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