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的监测情况,分析其控制措施的执行是否有所改善,为医院感染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微生物室所有类型标本中检出的MDROs153株,调查分析153例MDROs感染病例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 3年医院监测到的MDROs中2012年54株、2013年62株、2014年37株,检出的MDROs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35.29%和18.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5.49%;2012-2014年医院对MDROs感染病例的综合控制措施执行率分别为68.52%、87.10%和94.59%,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率有上升趋势(χ2=40.924,P=0.000)。结论 3年医院对MDROs控制措施的执行率逐年提升,医院应继续做好MDROs的各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 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半年后,MDROs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从57.14%(360/630)提高至79.69%(51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在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护理病程中记录、登记上报和张贴隔离标识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s总检出率从PDCA执行前的30.65%(347/1 132),降至PDCA执行后的22.61%(236/1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MDROs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多重耐药菌(MDRO)前后MDRO检出率的变化。方法收集分析某三级甲等中医院PDCA循环实施前(2013年1月—2014年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送细菌培养标本和MDRO检出情况。结果 PDCA循环实施前共送检标本14 889份,分离菌株6 345株,MDRO650株,MDRO检出率10.24%;PDCA循环实施后共送检标本17 856份,分离菌株7 568株,MDRO476株,MDRO检出率6.29%;PDCA实施前后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7,P0.001)。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2013—2016年MDRO检出率随时间呈现出递减趋势(Z=-7.8856)。手卫生用品领取量和费用均有所增加。结论引进PDCA循环用于MDRO管理,医院的MDRO检出率降低。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促进医院MDRO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落实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方法制定临床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工作计划,通过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多学科努力合作,落实到临床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结果经过多部门合作,临床科室具体落实多药耐药菌传播控制方案,医院感染科进行督察,结合医疗质量考评、反馈,多药耐药菌传播控制措施不断得到落实;各科医务人员和患者在隔离预防措施保护下,进行正常的诊疗活动。结论将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方案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层面上得到重视;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督察考评在全院质量会上公布,科主任将本科室存在问题责任落实到个人,使临床医师和护士等责任心增强,自觉性大大提高,使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能够更有力度的在临床进行全面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创伤性诊疗方法的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必须切实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运用PDCA循环加强某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提高MDRO相关制度落实情况,降低MDRO检出。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现状,绘制鱼骨图找出多重耐药菌管理不到位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采取修订相关制度、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巡查、随机提问、纳入考核等措施,检查评估执行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最后进行反馈总结,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结果 全员培训后,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各项知晓率均提高到90%以上,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DCA循环实行后,医生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开具隔离医嘱率(81.9%)和护士执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率(88.5%)均较改进前(32.0%、38.0%)有明显提高;自PDCA实行后,该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月均MDRO检出数[(166.00+33.05)株]也较前[(221.20+38.50)株]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耐药菌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结核病重症监护病房(TICU)的多药耐药菌(MDRBs)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防范MDRBs的出现.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1年6月TICU81例MDRBs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MDRBs的分布和检出部位等,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在81例MDRBs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55例,占67.90%; APACHEⅡ评分为20~30分48例,占59.26%,血清白蛋白<30 g/L 66例,占81.48%;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分别占34.57%、29.63%、27.16%;具有4、>4、3、2种侵入性操作者分别占37.04%、30.87%、24.69%、7.40%;细菌分布调查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47株占58.0%,革兰阳性菌18株占22.2%,真菌16株占19.8%.结论 TICU中MDRBs感染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多见,病情危重,且存在侵入性操作多、反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危险因素,加强危险因素的实时监测,制定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MDRBs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重症医学科多药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成立QCC小组,调查重症医学科多药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现状、多药耐药菌知识知晓率及多药耐药菌检出率;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和查阅文献,分析原因并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后再次调查多药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现状、知识知晓率及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对QCC活动前后数据进行对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多药耐药菌隔离控制措施知晓率由67.20%上升至93.33%,隔离措施执行率由52.27%上升至82.5%;多耐药菌检出率由50.42%降低至2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由80.00%、55.77%、62.26%降低至23.77%、19.23%、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由55.71%降低至53.95%(P=0.9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由91.67%降低至33.33%(P=0.054)。结论开展QCC可提高多药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检出率,是一种较好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的200例患者以及50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包括100例患者和25名医务工作者。对照组医务工作者按照普通流程开展常规诊疗工作,患者接受常规诊疗服务;观察组医务工作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接受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医疗服务。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检出率、相关防控知识知晓率、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率以及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检出MDRO感染14例。感染前三位的科室由高到低依次为烧伤整形创面修复科(4/40)、重症医学科(2/35)和泌尿外科(1/37)。14株MDRO感染排名前三的种类分布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7例(50.00%)、MRSA 5例(35.7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例(14.29%)。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除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外,另外2种重点菌种检出率和总体MDRO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就诊行剖宫产术的1 5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前)751例,研究组(实施后)779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3%、对照组为7.9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共检出病原菌68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5.29%、19.12%、17.65%、10.29%、8.82%;阶段性分析显示,随着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产妇的切口感染率逐渐降低,从3.39%降至0,甲级愈合率从96.61%升至100.00%。结论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强细节管理,有效对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交叉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方法 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耐药菌报告及反馈制度;实施有效的隔离、清洁和消毒措施;加强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预防控制干预;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2010年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为238例,感染率为21.0%,2011年为182例,感染率为17.3%;由于医务人员提高了对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认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多药耐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重点科室交叉感染率明显降低,未出现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结论 加强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细节管理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药耐药菌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证患者的安全.1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首先要加强抗菌药物药物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和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药物.特别是联合用药如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执行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和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同时对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执行标准预防的困难和建议,最后运用PDCA循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修正和处理.结果 培训该院急诊科注册护士139人,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7.84%,操作考试合格率为100.00%;参加培训的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有明显提高(P<0.05);实施PDCA循环后,护士洗手、戴口罩和手套依从性最高,为100.00%;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知晓率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均有提高,针刺伤下降56.1%.结论 PDCA循环在标准预防中作用是明显的,但在执行过程中要体现持续改进,使循环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多药耐药菌(MDROs)的构成、变迁、分布及预防控制措施,减少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方法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和CLSI指南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和MDROs检测,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和PDCA原理开展MDROs预防和控制。结果 1 492株MDROs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32.5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5.34%、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18.70%、多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12.67%、多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8.9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占1.81%;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儿科及呼吸内科,分别占20.24%、11.73%、10.66%及8.38%;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定植分别占60.86%、34.65%、4.42%;运用PDCA原理预防控制后病原学送检率、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从33.81%和35.88%提高至50.53%和92.13%,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从66.30%和39.10DDDs下降至53.07%和37.14DDDs。结论 MDROs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合理运用PDCA原理预防控制MDROs,有助于持续改进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多药耐药菌(MDROs)的医院管理,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和传播,保证医院诊疗活动的安全。方法调查2011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发生MDROs感染资料,结合医院实际于2012年1月开始将品管圈模式运用到医院MDROs的管理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步骤进行计划、分析、实施和确认,采用调查表、统计表等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结果手卫生的依从性活动前调查327名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143名,依从性为43.7%,活动后调查339名,执行手卫生293名,依从性为86.4%,较活动前提升42.7%;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使医务人员对多药耐药菌的管理水平提升了,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消除了因多药耐药菌传播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1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6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共分离7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1.9%,其次为尿标本,占15.5%;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及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院自制多种接触隔离标识,在临床应用方法如下. 1 接触隔离标识牌的制作方法 1.1材料塑料卡:长20 cm,宽15 cm淡蓝色的长方形双面塑封的卡片,隔离标识正面的左方是一位护士温馨提示:请洗手,右方是接触隔离的六个措施并配以图案:手卫生、器械专用、密封废弃物、戴手套、穿隔离衣、护目镜.在标识牌的反面是接触传播的防护措施:(1)患者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管理工具在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中的应用及效果,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风险。方法以普外ICU一起多药耐药菌聚集性检出事件为案例,应用根因分析法、因果图及PDCA循环管理等管理工具,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预防控制措施,评估预防控制效果,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结果整改措施在全院推行及落实后,外科ICU未再发生多药耐药菌聚集或暴发事件,全院其他ICU也未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论应用管理工具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发现多药耐药菌聚集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重点环节,及时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其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0年医院微生物室检测到的MDROs,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隔离MDROs感染患者,控制MDROs的蔓延.结果 2010年MDROs感染例数较2009年升高,由311例上升至435例,增加124例;MDROs感染率较2009年升高,由1.70%上升至2.14%(x2=9.95,P=0.00);MDROs社区感染率较2009年增高,由1.47%上升至1.91%(x2=11.18,P=0.00),两年MDROs医院感染率一致,均为0.23%(x2=0.00,P=0.97);两年医院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瞻性监测不能降低MDROs医院感染率,需制定更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