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是我国的药食两用农产品,而多酚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较强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天然活性物质,但目前对桑叶多酚开发应用研究仍然较少.该文测定了5种桑叶多酚对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并选取效果最好的2个品种进行后续实验.为了研...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预测鲜切生菜中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动态,评价温度对鲜切生菜剩余货架期的影响,以引起鲜切生菜腐败的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0、4、10、25℃)对其生长的影响,建立和验证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以及鲜切生菜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二级模型偏差度和准确度均在0.9~1.05之间,说明建立的一级和二级模型能够真实有效的预测鲜切生菜中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情况。以鲜切生菜在7℃和15℃货架期的实测值进行剩余货架期模型的验证,相对误差分别为-12.53%和9.49%,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快速可靠的预测鲜切生菜的剩余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含硫化合物L-半胱氨酸、酸化剂苯甲酸、酶底物竞争性抑制剂肉桂酸、防腐剂山梨酸;螯合剂β-环糊精等褐变抑制剂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褐变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分析和比较确定了不同抗褐变剂实际效果。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肉桂酸、苯甲酸对鲜切马铃薯具有良好的抗褐变效果。  相似文献   

4.
鲜切苹果抗褐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苹果PPO(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度、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1.5%L-半胱氨酸、1.0%D-异VC钠、1.0?TA-2Na处理均能较好地抑制鲜切苹果褐变。采用0.10%D-异VC钠 0.12?TA-2Na 0.13%L-半胱氨酸,浸泡2min的复合处理,可使鲜切苹果的PPO活性、褐变度、感官品质在14d内保持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鲜切梨褐变度、PPO活性、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一使用1.0%柠檬酸、0.01%水杨酸、0.3%L半-胱氨酸处理均能较好的抑制鲜切梨褐变。但是采用0.3%L-半胱氨酸+0.01%水杨酸+1.2%柠檬酸,浸泡9m in的复合处理效果最佳,可使鲜切梨的褐变度在12d内保持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6.
鲜切芋艿褐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种芋艿品种(江苏昆山产和山东威海产)为材料,研究了4℃贮藏下芋艿色差L*a*b*值、还原糖和抗坏血酸含量、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褐变是影响鲜切芋艿品质的主要因素,可通过L*a*b*来反映;多酚氧化酶是参与芋艿褐变的主要酶;高含量的还原糖和抗坏血酸有利于抑制褐变。通过对两个品种芋艿褐变特性的比较,发现威海产芋艿是较适合于鲜切牛产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7.
鲜切黄瓜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在贮藏期间极易受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变形假单胞菌是低温贮藏条件下导致鲜切黄瓜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之一。该研究以变形假单胞菌为实验菌株,接种至鲜切黄瓜表面后,探讨3%O2、7%CO2气调箱贮藏对菌株生长和侵染情况,对黄瓜细胞壁降解和细胞壁降解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O2、7%CO2气调贮藏抑制了变形假单胞菌的生长,保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延缓了原果胶的降解,降低了纤维素酶活性,抑制了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增加和可溶性果胶的产生,从而保持了硬度,延缓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维持了鲜切黄瓜的外观和色泽。总之,3%O2、7%CO2气调箱贮藏抑制了由变形假单胞菌导致的鲜切黄瓜细胞壁的降解,延缓了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8.
以鲜切竹笋为原料,蒸馏水为对照,采用3种浸泡液处理,即0.5%柠檬酸处理,45℃热水处理,0.5%柠檬酸和45℃热水联合处理,探讨鲜切竹笋褐变的机理及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鲜切竹笋褐变主要是由于过氧化物酶(POD)引起的酶促褐变;0.5%柠檬酸和45℃热水联合处理可有效降低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抑制鲜切竹笋POD同工酶的合成,从而有效抑制其引起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9.
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鲜切马铃薯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本研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方法进行了筛选研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了热烫、亚硫酸盐浸渍和抗坏血酸浸渍等处理方法,经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褐变控制方法为:鲜切马铃薯切片进行60 ℃热烫1 min,2.0%的亚硫酸盐浸渍2 min,0.25%的抗坏血酸溶液浸渍2 min,该处理条件下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为2 u/mL.  相似文献   

10.
可食性涂膜包装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卡拉胶、壳聚糖、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作为涂膜原料,对马铃薯进行涂膜处理。低温下冷藏,分别对马铃薯进行褐变度、色差值、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感官色泽测定。并与马铃薯护色剂处理作对照,以比较其褐变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鲜切荸荠褐变抑制剂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鲜荸荠经过清洗、挑选、去皮后采用不同抑制剂组合按L9(34)处理,在4℃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检测鲜切荸荠的褐变度(BD值)、总酚含量(TP)、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转氨酶(PAL)的活性。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防褐变的最佳抑制剂组合为0.2%异抗坏血酸(D-AA)+0.05%N-甲酰-L-半胱氨酸(AC)+1.0%的柠檬酸(CA)。与对照(清水)相比,该组合可以较好地抑制鲜切荸荠的褐变,但略差于0.1%亚硫酸氢钠的处理。鲜切荸荠BD值与TP含量、PPO和PAL的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切果蔬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鲜切马铃薯因其营养和方便等特性而广受欢迎。鲜切后马铃薯发生酶促褐变,次生代谢以及氧化损伤,从而促使马铃薯快速褐变,失去商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马铃薯褐变抑制的研究热度不减,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褐变抑制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褐变抑制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褐变抑制技术,并通过对国内外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机理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渝薯17’甘薯为实验材料,将鲜切甘薯分为皮部、周边以及中心3 个部位。通过对冷藏过程中鲜切甘 薯不同部位褐变情况、褐变底物酚类物质含量、褐变相关酶活力的比较研究,探讨鲜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变 机理及差异。结果表明,绿原酸是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存在差异,皮部褐变最严重,周边 次之,中心最弱。皮部总酚和游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周边和中心组织(P<0.05),其中主要底物绿原酸含量为周 边和中心组织的3~4 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组织褐变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对酚类物质的积累起促进作用;周边组织褐变由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协同作用催化;中心组织 褐变则主要由POD引起。  相似文献   

14.
鲜切蔬菜是人类摄取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假单胞菌是鲜切蔬菜上的主要腐败菌.为了控制鲜切蔬菜中假单胞菌的污染,该研究采用假单胞菌培养基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鲜切苦菊、生菜和紫甘蓝中的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筛选得到2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nas)、1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苦丁茶多酚对分离自卵形鲳鲹的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抑制作用,本文以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为检测模型,测定了苦丁茶多酚对细菌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以胞外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量及形态、群集与泳动性为指标,测定了苦丁茶多酚对荧光假单胞菌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丁茶多酚对CV026、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1、3.0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苦丁茶多酚可以显著降低紫色杆菌CV026 紫色菌素的产生量(P<0.05);当浓度为2.0 mg/mL 时,对紫色菌素的抑制率达68.89%,且不影响CV026 菌株的生长;苦丁茶多酚能有效抑制荧光假单胞菌胞外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群集与泳动能力等相关腐败特性,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苦丁茶多酚浓度为2.0 mg/mL时,对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群集和泳动能力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0.68%、53.50%、44.90%、79.56%和90.12%;苦丁茶多酚具有较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可以为新型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鲜切苹果在削皮、切分、保鲜等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褐变,降低感官品质和市场价值。采用覆盆子水提取液处理鲜切苹果,研究适宜的处理技术及褐变相关联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覆盆子水提取液的最佳浸提时间为2 h,最佳处理浓度为稀释5倍,最佳处理时间为10 min。覆盆子水提取液可抑制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经覆盆子水提取液处理后,鲜切苹果总酚含量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增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覆盆子水提取液中含有阿魏酸、儿茶素、绿原酸、芦丁、p-香豆酸等活性成分,与抑制褐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测色色差仪,研究鲜切马铃薯经保鲜处理后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贮藏过程中色差值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建立褐变程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愈高、贮藏时间愈长,褐变愈严重,总色差值△E愈大,且△E3.5可作为评断鲜切马铃薯是否具有商品性的界限值.实验中所建立的二元二次方程Y=-0.00095A2-0.26B2+0.0145AB +0.059A+ 1.572B-0.563,经验证实验表明可用于预测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贮藏时间内鲜切马铃薯的褐变程度,从而为鲜切马铃薯的快速分级,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护色剂对鲜切莴笋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护色配方,研究其对鲜切莴笋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鲜切莴笋贮藏过程中,用0.4%半胱氨酸、0.6%柠檬酸、0.7%抗坏血酸、1.5% 氯化钙的复合护色液浸泡8 min,能有效的抑制鲜切莴笋褐变,抑制PPO活性,提高鲜切莴笋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测色色差计,研究了鲜切藕片在贮藏过程中的褐变程度和各色泽参数间的变化以及各色泽参数与鲜切藕片褐变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L*、b*、DL*、Db*、DE*、C*值与鲜切藕片褐变程度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L*、DL*、b*、DE*、C*的显著性水平为P<0.01,Db*显著性水平为P<0.05,a*、Da*、h与褐变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中,DL*值与褐变程度的相关性系数最大,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469X-11.688(R2=0.953),通过该方程预测的褐变程度与实际的褐变程度基本一致,表明该方程可应用于对鲜切藕片褐变程度的判断分级。   相似文献   

20.
抗褐变剂和充气包装对鲜切芋头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抗褐变剂和充气包装(MAP)对4℃贮藏下鲜切芋头品质的影响,定期测定了鲜切芋头的色差、褐变度、相对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抗褐变的最佳抑制剂组合为0.05% N-乙酰-L-半胱氨酸(NAC)+0.05% L-半胱氨酸;MAP处理以5% CO2+2% O2+93% N2的保鲜效果较好,6 d时鲜切芋头的感官品质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