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沈阳市城市居民卫生保健行为状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沈阳市内5区≥18周岁的城市居民5703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卫生保健行为状况。结果沈阳市城市居民家中拥有4种以上保健品的达15.01%,掌握3种以上技能的占16.03%,参加体检的占14.80%。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卫生保健行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注意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应加大对低收入、低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帮助他们提高卫生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全干 《医学文选》2006,25(4):655-657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卫生服务、文化背景、症状、行为等因素对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年龄在15岁及以上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运一调查。结果共106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从症状出现到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平均总延迟时间为84.6d(中位数65.0d);平均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分别为50.8d(中位数30.Od)和33.8d(中位数24.0d);分别有62例(58.4%)和66例(62.2%)患者就诊和确诊延误。导致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有无咯血、居住地的距离、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导致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宣传教育、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患者对结核病的感受等。结论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合理设置结核病诊治点和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等,以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误。  相似文献   

3.
张全干 《微创医学》2006,25(4):655-657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卫生服务、文化背景、症状、行为等因素对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年龄在15岁及以上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逐一调查.结果 共106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从症状出现到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平均总延迟时间为84.6 d(中位数65.0 d);平均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分别为50.8d(中位数30.0 d)和33.8 d(中位数24.0 d);分别有62例(58.4%)和66例(62.2%)患者就诊和确诊延误.导致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有无咯血、居住地的距离、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导致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宣传教育、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患者对结核病的感受等.结论 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合理设置结核病诊治点和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等,以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农村居民就医现状,并分析农村居民对现有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情况,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相关卫生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九江地区9个县的18个乡共计1450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39.6%的农村居民选择乡村医生就医,59.9%选择就医机构的原因是离家近;在未就医患者中,78.83%因自感病轻未诊治,农村居民对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44.3%和60.1%。结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是农村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冈,家庭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同时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急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和服务态度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社会支持对肿瘤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肿瘤病人就医行为的影响作用,以及建立健康就医行为的社会支持对策。方法对住院肿瘤病人的就医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就医行为肿瘤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社会支持对肿瘤病人就医的及时性、连续性、病后措施、就诊地点选择因素、遵医行为和参与意向影响明显。结论增强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能改善肿瘤病人的就医行为。社会支持可作为建立健康就医行为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和7个郊区随机抽取20个社区共1 0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组间接种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至2010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持续接种率为46.4%,城市(38.3%)低于农村(70.9%),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农村地区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持续接种率是城市老年人的3.859倍。结论:北京市免费流感疫苗政策的推行提高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接种率。未接种原因中,城市老年人存在对疫苗安全性不放心的问题,农村老年人则是对流感的危害性和疫苗的预防作用认知不足,今后仍需加强老年人对流感和流感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雅安芦山县农村居民就医首诊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制定《农村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了雅安芦山县飞仙关、龙门、隆兴、太平等四个乡镇1093名农村居民,了解其患病后首选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并对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医疗保险、医疗资源和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行为特点及对策。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对随机挑选的315例恶性肿瘤患者用答卷方法填写《肿瘤患者精神行为调查分析表》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学症状存在出现早、症状重、易被忽略等特点。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学症状应该得到及时诊治和医患双方及社会重视,应当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建立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治疗体系并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分析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分级诊疗制度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制度优化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44.39%的居民患病时选择就医,主要的就医地点为诊所/村卫生室、药店等,选择上述就医地点的原因主要包括就医习惯、距离近、医疗费用低、等待时间短等。患病未就医原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限制、自我医疗、自认为病情不重、等待时间长等。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的居民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存在着患病未就医的行为,主要是受经济状况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反映一天中血压的波动,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未在广大居民中普及。目的 明确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接受情况的影响因素,为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中的推广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年6—7月,调取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去1年中接受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在管高血压患者169例,对其进行历史资料调取和问卷调查。同期,采用方便抽样法,按1∶1的比例选择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在管高血压患者169例。调查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高血压的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目前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手段、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态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是否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表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不太方便携带和操作、对其是否有利于自身血压控制也不太赞同,也并不十分愿意继续佩戴仪器进行血压监测。169例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表示,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方便〔58.6%(99/169)〕、血压正常无需佩戴〔30.2%(51/169)〕及没时间〔25.4%(43/169)〕。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治疗方法及治疗方案考虑因素的了解情况、祖父/外祖父有无高血压病史、精神紧张频率、有无进行体质量控制及高血压相关症状是高血压患者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是否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可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日常行为习惯、临床表现和治疗等影响因素方面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宣教普及,以及从简化动态血压监测操作等方面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推广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农村肺结核患者的求医行为。方法   随机选择山东省的3个县,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了247名在县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新发涂阳农村肺结核患者。结果   近75%的农村肺结核患者在到县结核病防治所接受免费抗结核治疗前,至少去过2家卫生机构。有58%的患者在有症状后首先到村卫生室就诊,但75%的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感冒。从村卫生室到县医院,再到县结核病防治所;从县医院到县结核病防治所;从村卫生室到乡镇卫生院,再到县结核病防治所是主要的就医行为模式。结论   农村肺结核患者需要多次就诊才能获得正规抗结核服务,但首诊机构是村卫生室的患者,其就诊过程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寻求生殖健康服务意愿的健康行为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二种健康相关行为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影响青少年利用生殖健康服务的行为、心理和社会因素,促进青少年更好地利用健康服务。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生殖健康状况及保健水平为中等及以上的4个大城市的10~24岁青少年,对影响青少年就诊意愿的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5019名青少年,其中在校学生占81.5%;将可能影响青少年寻求生殖健康服务意愿的因素分别纳入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与求医行为理论模型,模型拟合检验的2分别为1365.80和1164.39,均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影响青少年就诊意愿的因素基本符合基于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求医行为理论而建立的应用假设模型。结论有效促进青少年自觉利用健康服务增进健康,必须从心理、行为和社会综合因素考虑,在改善青少年自身行为的同时,还要提供一种有助于促进青少年行为确立或改变的支持性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常刚  陈建昌  路鱼涓  刘志远 《重庆医学》2011,40(34):3487-3488,3491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云阳县6镇4乡农村居民共计1 850人开展问卷调查,以1 023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农村居民在身体不适时会选择立即就医,但其利用的医疗资源水平较低,会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医疗机构(更倾向专业水平较高、服务态度良好的医疗机构)。由于文化程度低农村居民无力对药品进行自主选择。结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价格、自感健康状况、家庭地位、合作医疗制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和梳理近年来国内在线健康社区信息行为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在线医疗、互联网健康服务走向规范与成熟提供借鉴与引导。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整理,揭示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理论应用情况与特点。结果: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多维度分析,认为动机理论、感知价值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国内在线健康社区信息行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4个理论。结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理论呈现多种理论融合发展的趋势;以用户信息行为为研究核心,研究内容全面宽泛;但研究方法和特殊群体用户信息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足,提出加强多学科的理论融合、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扩大并细分研究对象这3个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忠县农村居民,尤其是其中的弱势人群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寻求获得有效服务的途径,为贫困农村卫生改革制定相关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访谈的调查方式,调查了忠县的3个乡镇的24户农村居民,并结合重庆市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忠县农村居民中,经济收入低下,疾病意识差是阻碍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结论: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该地区农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彭浦街道老年慢性病人就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60岁以上人群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提出建议。方法 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及询问调查相结合。结果 调查980名60岁以上老人,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及心电图异常患者833人,患进有84.8%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诊治,通过社区医生判断上述患者,94%可在社区卫生机构接受诊台,6%患者需转至2~3级医院治疗;患者住院有53.9%愿意选2-3级医院,而社区医生判断有53.2%患者可以在家庭病床及一级医院接爱住院治疗。结论 从政策上调整病人流向,使80%以上门诊病人及二分之一以上住院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联合诊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整合农村原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起来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互助合作医疗机构。它为解决当时农村卫生资源极度匮乏、农民缺医少药和农村基层社会的卫生防疫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二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它没有改变传统的求医问诊模式,故而未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依据,对河南、吉林两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试点地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活动,评价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及参加意愿的作用。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在干预前进行需求评估,然后按照循证决策原理,对河南、吉林省干预县农民开展为期半年的干预活动,对照县不进行干预,并进行干预后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县、对照县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两干预县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政策知识得分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达到29.0%和37.8%,感知疾病威胁和感知参加新农合障碍的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而感知参加新农合益处得分则得到提高。同时,两县农村居民的参加新农合意愿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可行,在提高农民合作医疗认知的基础上,对其参加合作医疗的意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