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2 h(T2)、术后6 h(T3)、12 h(T4)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浓度。于T1到T4点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各点MAP、HR、SpO2变化及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结果:两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浓度T2T4时点均高于T1。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T2T4时点均高于T1。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T2T4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较高(P<0.05);帕瑞昔布钠组术后T2T4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较高(P<0.05);帕瑞昔布钠组术后T2T4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2T4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2T4各点MAP、HR、PaCO2较T1及帕瑞昔布钠组显著升高(P<0.05);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明显减少(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有明显镇痛作用,同时可调节免疫平衡,减轻围术期炎性反应,且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镇痛效果的评价。方法 60例年龄65~78岁、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30例。麻醉前30分钟,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对照组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以及术后1、6、12、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并分别于麻醉前1分钟(T0)、术后1小时(T1)、术后6小时(T2)、12小时(T3)、24小时(T4)取静脉血,测定各时点皮质醇、血糖、白介素-6及P物质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静态和动态各时点VAS评分帕瑞昔布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6、12、24小时帕瑞昔布钠组血浆皮质醇、血糖、IL-6和P物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降低应激反应、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超前镇痛对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C组)为布托啡诺术后镇痛组,试验组(P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采右颈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结果 P组T2~T4时IL-6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围术期IL-6水平较低,T3~T4时IL-10较高(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下调患者血清IL-6水平而促进IL-10的分泌,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IL-6、CPR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拟行乳腺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P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 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2、4、8、12、24 h的疼痛VAS评分,取诱导前10 min(T0),术后4(T1)、8(T2)和24 h(T3)的血清,测定IL-6、CPR的浓度。结果术后2-12 h P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2组术后T1、T2、T3时与T0对比血清IL-6、CRP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T3时P组与C组相比,血清IL-6、CRP浓度降低(P〈0.05)。结论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可改善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血清IL-6、CRP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在临床常规剂量下行超前镇痛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I-II级),分为3组(n=30),分别于麻醉前30 min,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和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术后均未行术后镇痛,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术后0.5、2和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于上述3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和地佐辛组术后0.5、2、6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减低(P<0.05),帕瑞昔布钠组与地佐辛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和地佐辛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帕瑞昔布钠组与地佐辛组比较,β-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帕瑞昔布钠40 mg与地佐辛5 mg超前镇痛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且其镇痛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镇痛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Ⅰ组(P1组)、术后镇痛组(PO组)和超前镇痛Ⅱ组(P2组),每组20例。P1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O组术毕1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2组术前、后1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mg。记录术后4h、8h、12h、24h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水平和术后各时点疼痛强度(VAS评分),观察术后24h内不良反应。结果:与PO组比较,P1、P2组血浆Cor和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P2组比P1组降低明显,P<0.05;镇痛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且T2、T3、T4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1、P2组术后4、8、12、24 h 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且P2组比P1组降低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尤以术前、术后结合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帕瑞昔布术前用药对术后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以评价帕瑞昔布在脊柱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C(空白对照组)三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于术毕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于术毕静注生理盐水5 mL,三组均于术后用芬太尼行PCIA。每组于用药前(T0)、术毕(T1)、术后6 h(T2)及术后24 h(T3)测血糖(BG)、CRP及IL-6水平。记录术后VIS的镇痛评分,并记录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A组BG较B、C组术后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B、C组较A组术后BG波动范围更大。(2)三组患者术前CRP浓度和IL-6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均于术毕T1降低,T2、T3逐渐升高,与术前T0相比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两个时点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3)C组患者术后12h内VAS评分均高于A、B组,差别有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术后6 h、12 h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不良反应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超前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前15min观察纽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观察两组术后1、6、12、24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麻醉前5min(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取静脉血6mL,测定不同时点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的血浆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静态和动态不同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1、T2、T3、T4不同时间点Cor、IL-6血浆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减轻应激反应,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本组患者60例,年龄40~65岁,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前2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分别于静推帕瑞昔布钠或生理盐水前1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采上肢静脉血样,测定IL-6、TNF-α的血浆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毕即刻、术后2 h、6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患者血浆IL-6浓度于T3、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IL-6浓度于T3、T4、T5时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TNF-α浓度于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TNF-α浓度在T4、T5时间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毕即刻、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抑制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神经系统敏感性,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胡永明  陈建庆  吴震  温来友 《医学综述》2012,(18):3136-313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40例择期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P)和对照组(C)。超前镇痛组在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6、12、24 h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超前镇痛组术后6、12、24 h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痛药使用人次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表现出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Xu LL  Shen JJ  Zhou H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893-1896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应激激素的影响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2009年6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100例ASA Ⅰ~Ⅱ级行眼科义眼植入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研究组(帕瑞昔布钠)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30 min单次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和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2 ml.两组患者分别在注射帕瑞昔布钠或生理盐水前10 min(T1)、手术开始后30 min(12)、60 min(T3)、术毕即刻(T4)及术后6 h(T5)、12 h(T6)、24 h(T7)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同时分别在T1~T6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u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于手术结束24 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2、6、12、24 h的镇痛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T4、T5、T6时点血浆IL-6、IL-8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3、T4、T5、T6 时点血浆IL-1RA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浆TNF、IL-1β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T2、T3 时点血浆E、N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T3、T4 时点血浆Cor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13、T4、T5时点血浆ACTH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术后1、2、6、12、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科手术术前预先给予帕瑞昔布钠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减少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神经系统敏感性,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同时可减少眼科手术围术期应激性激素的释放,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40mg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mg,术后常规给予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麻醉前(110)、术毕时(T1)、术后6h(T2)、术后12h(T3)时患者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6.88±52.48)min,对照组为(130.13±67.4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12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较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抑制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成两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术后1、6h时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低,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的平均时间较长,例数较少(P〈o.05)。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可在不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基础上有效地缓解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熊先锋 《医学综述》2012,18(6):939-94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生理盐水组。于术毕前半小时A组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B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术毕即开始进行舒芬太尼PCIA。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d内各时点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48 h舒芬总用量以及需哌替啶镇痛患者例数;平均自控镇痛(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记录患者满意度;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1、2、4、8、12 h VAS评分低于B组;舒芬太尼用量以及PCA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A组均少于B组,需哌替啶镇痛的患者数A组亦少于B组;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上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硬膜外、静脉和关节腔内3种镇痛方法,对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和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反应趋向平衡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60例择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硬膜外组:硬膜外腔推注负荷量吗啡,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静脉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曲马朵,术毕接静脉镇痛泵;关节腔组:关节腔内注射镇痛混合液,回病房后,按需静脉滴注阿片类镇痛药。记录3组患者术后6,18,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值。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麻醉开始即刻,术后6 h,18 h,24 h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浓度。结果: 硬膜外组术后6,18 h的 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静脉组又低于关节腔组。术后各组TNF-α、IL-1β、IL-6和IL-8浓度均升高,但术后6、18 h硬膜外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静脉组又明显低于关节腔组。术后24 h上述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3种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控制和炎性因子反应的调控均有一定效果,其中硬膜外镇痛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静脉镇痛优于关节腔内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